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630|回复: 6
收起左侧

[谈天说地] 最坏的脾气,不就应该留给最亲的人吗?

[复制链接]
药生
发表于 2017-10-24 19: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https://article.jike.ruguoapp.co ... 6165a96f5001673b699


我有一个独特的技能:可以分辨出一个人是否是在跟父母打电话。
因为跟父母通话的特征是很明显的:和朋友聊得热火朝天,转身一接起爸妈的电话,立马变成冷漠脸:“嗯”“啊”“知道了”没事儿我挂了啊”,一句话蹦不出几个字。

我们可能也会有类似这样的体验:

对不熟的人,即使完全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会有礼貌地表示:“您说得很有道理”,却会直接怼好朋友:“你懂个毛线!”

其他人一个错误犯了N次,我们还能和言细语地第N+1次跟对方解释;男朋友忘记了自己爱用的护肤品牌,立马气到炸裂:“你到底有没有认真听我说话!”

好像一对上自己亲近的人,我们的耐心值就“唰”地一下就减半了,尽管发完脾气心里也会愧疚,可下一次还是搂不住火儿。

“不要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类似的道理听了一万遍,为什么实践起来总是那么困难?
也许是因为,那些最坏的脾气,就应该留给最亲的人。
保持好脾气太累了,我想歇会儿
同事平时工作效率特高,微信有消息都是秒回,永远保持“好哒~”“没问题~”的态度。
但下班后,对着爸妈发的那一大串长达59秒的关心语音,心里却腾起浓重的烦躁和怒火:“唠叨什么啊!烦死了!

同事也反省过为什么自己总是忍不住跟爸妈发火,她的感觉是:白天装了一整天的人,太累了。每天的好脾气和坏脾气是有份额限制的,今日份的好脾气都在工作中用完了,到家就装不下去了。

压抑或是伪装自己的情绪是一件很消耗能量的事,甚至会导致我们对工作感到倦怠。假如人们能有机会在幕后表达或释放自己真正的情绪,这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恢复精力,以及减轻压力 (Grandey, Foo, Groth & Goodwin, 2012)。

在公开的场合,我们常常要花力气维持友善甚至热情的专业形象,即使是遇见了不讲理的客户、或是拖后腿的队友,也得“心里mmp,脸上笑嘻嘻

但对着最亲的家人,我们可以不用顾虑那么多,自由、甚至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感受。

这并不是故意对父母“怠慢”,只是更愿意卸下工作模式。

就像我们在工作场所穿得西装革履,一到家就想松开领带瘫倒在沙发上,好好松口气,我们也希望在亲近的家人面前,能够抛下对形象的顾虑,给自己的情绪一个喘息的机会。

在工作上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般的反应是赶快找解决方案,而不会去跟同事抱怨“这个任务好难啊,我做不出来,愁得发际线都后退了……”
更不会向老板哭诉“老板你骂了我之后,我哭了一晚上!”,他们也没有义务去处理你的情绪。

但是跟恋人在一起的时候,对方说了一句不好听的,我们都有可能感觉特别受伤,或是气得想要掀桌。

这是因为,和亲近的人相处时,我们更多的诉求是情感上的相互支持沟通。而工作场所中,大家的第一目的是把活儿干好。
其实,无论是冷静地思考处理方案,还是情绪化地表达自己的不满,都是我们在积极地应对所感受到的负面情绪。

心理学家把人们用于应对焦虑的积极策略分为两类:一类的目标是解决问题以消除焦虑,而另一类则集中于减轻体验到的情绪压力,根据目标的不同,形成了问题中心策略和情绪中心策略 (Lazarus & Folkman, 2003)。 在亲密关系中,比起把事件梳理清楚,道理讲得通透,我们更希望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负性情绪,能得到对方的关怀和接纳。

所以,我们会冲亲人发的脾气并不是针对他们本身,或者要解决事件,而是更希望在情绪上得到理解。

对你发脾气,是因为知道你不会离开我
我有个同学,平时跟人说话都是细声细气的,甚至可以说小心翼翼。有一次,我偶然听见她给男友打电话:“你怎么这么慢?!迟到了我揍你啊!”语气特别激烈,感觉完全不像她会说出来的话。

以为马上要吵架了吗?不,我灵敏的狗鼻子立马嗅出了:这是一碗愤怒口味伪装后的狗粮。

关系好的人,才敢如此无顾忌地对对方释放负性情绪,因为彼此感到安全。

有时候我们和父母发脾气也是一样的道理,正是因为相信,对他们发点小脾气,不会有什么无法挽回的后果。
但对外人发脾气,我们无法预料、也无法承担未知的后果。就如我的同事所说:“我不跟亲人发脾气,难道要我在公司里、在大街上大吵大闹吗?

凭什么对你越好的人,
却要承担你最糟糕的脾气?
这听起来很不公平吧。没错。但有人恰恰羡慕这种不公平。

我的朋友从小就是个乖孩子,从不敢跟父母发脾气。有一次我们出去玩时,我妈打来电话问用不用等我吃饭,没说几句我就像往常一样,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知道了,没事儿挂了啊!”

挂了电话之后,她对我说:“好幸福啊,真羡慕你能这么跟父母说话。在我家,我从来都不敢对父母有一点点不尊重的语气,更别说吵架了。”

我能够理解她对于“幸福家庭”的定义,在不安全的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是不被允许发脾气的,尤其是小孩子。
而当一个家庭不允许任何负性情绪的存在时,它也不是个健康的环境。

所以,如果你在亲密关系中经常是承担糟糕情绪的一方,也不用太过难过。其实当对方发脾气时,并不是真的对他们有什么不满,而是把你视为安全可靠的人。

说了这么多,其实并不是要给“窝里横”洗白。
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有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想对亲友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也并不是一件十恶不赦的事情。

但我们也必须时时提醒自己,没有人天生就应该是别人恶劣情绪的垃圾桶,亲近的关系并不能成为我们肆意发火的理由。假如我们仗着对方的包容一味宣泄自己的负面情感,尽管对方可能不会因此离开你,但他也会受伤。

当我们说“我今天不开心,可能没办法跟你一起愉快地玩耍”,这是在一段安全的亲密关系中处理自己的情绪;
但要是我们大吼“我这么不开心了你怎么还来惹我?快给我滚!”,就变成了恃爱行凶。
所以,如果你上完课/下班后很累了,面对爸妈小心翼翼的关心语音,或是不合时宜的来电,也许可以试着脱去“愤怒”的外衣,向最亲的人,露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7-10-25 12: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时候是觉得我有责任也有必要让亲近的人了解我们的相处方式,或者让对方认识到他的错误是多么低级,而采取的极端态度,至于对于陌生人,反正没什么接触,忍一次两次又何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10-25 13: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标题我就不淡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10-26 16: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赞同这样的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10-27 16: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以东 发表于 2017-10-25 12:55
有的时候是觉得我有责任也有必要让亲近的人了解我们的相处方式,或者让对方认识到他的错误是多么低级,而采 ...

反过来想一下,对于陌生人,反正没什么接触,火一次两次又何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7 21: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类似的道理听了一万遍,为什么实践起来总是那么困难?
也许是因为,那些最坏的脾气,就应该留给最亲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8-1-5 15: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就没有好脾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24 03: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