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4692
帖子
主题
积分9619
注册时间2011-10-27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实施GMP需要“德”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题论述了“法治与德治”。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详见以下链接:
图解:习近平纵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http://news.ifeng.com/a/20161211/50398463_0.shtml
这使我联想起,在我们制药行业实施GMP的二十七年里,尤其是从98版GMP认证以来,是多么地需要“德”啊!
中华五千年,无论儒家还是道家,无论是三字经还是弟子规,都在讲一个“德”。就是告诫人们,官有官“德”、师有师“德”、医有医“德”......总之,民有民“德”。然而在商品经济的现实大潮中,这些“德”被冲击的够呛,你懂得......有人说这是商品经济这个经济基础的必然。也有人说这是有些制度使然。总之,难道为了金钱就可以缺德吗?!
为了便于区分起见,此文中制药人的“德”姑且叫做“药德”吧。
谈到法治,制药行业的GMP是执行“药品管理法”的具体法规、是国家强制性的法规。在实施贯彻GMP的过程中,是需要药企的每位制药人全员参与的。
我们先思索一下“不德”的现象,:譬如,领导层(老板)在准备GMP认证时,对职工说,谁砸了我的饭碗,我先砸谁的饭碗;譬如,管理层在实施GMP时,把职工当做机器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被动地机械地叫你怎么干你就怎么干;譬如,全员参与的自觉性,自觉地遵守规范,一句话就是按章办事的自觉性有待商榷处很多很多;譬如,有的药企提出做“良心药”“放心药”的口号,对其违背常理暂且不论,可又不知如何去教育职工,完全是一种无奈之举。譬如,为什么有的药企为认证而认证,认证后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为什么有的药企认证后维持不住认证当时的状态?
那么,“药德”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诚然,我们制药行业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现在,习总书记提出了“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号召,我们在贯彻实施GMP的法治过程中,对于每一位制药人,强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德”,提高执行GMP的自觉性,应该是我们制药人需要考虑的课题之一吧。也就是说对于制药人来讲,既是做药人,又是吃药人。设身处地去想,我们都需要吃到确保质量的药品。使我们大家都能够自觉地按照规矩和章法去做,以尽可能地去达到理想之境界。究竟怎么做呢?
首先,药企的经营者(老板们),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时,不是不择手段,而是依据常理,即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经营。同时注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的手段,一定不是简单且单纯的金钱刺激。确定并且注重实施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而不是做表面文章、华而不实。
其次,药企的管理者,打铁需要自身硬,就像老师应该做到为人师表那样地。不能把所管辖的职工送到对立面,就像老鼠见了猫似地,要以情以理、入情入理,造成一种管理者在与不在都一个样地依据规范去生产操作的自觉性。
第三,药企的职工在生产制药时把守规矩、按照规范来做当作做人的基本准则来对待。就像是在欧洲看到的乘电梯都自觉地站在右侧,把左侧留出来;在公共场所人们没有大声喧哗的;在超市人们可以自己过称自行划卡结账;机动车必须给人行道上的行人让路......人们都是按照规矩行事。做药人都自觉地按照规范行事,认证也好、飞检也好、核查也好不也就无为而治了吗?!
最后,当下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德”,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实施道德建设工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谁来组织和领导我们制药人实施法治和德治,我想,药企的领导层要带领我们的制药人,包括领导层自己,全员融入到当今的社会之中,在自己的世界观相对定型的状态下,最大限度地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德”。对不德的行为嗤之以鼻,逐步形成本行业内的共识。大力提倡和真正实施企业文化,而不是喊口号给外人看的,不断创新我们的思维模式,使之在动态的状态下努力去丰富其内涵,进而不断地升华。这对于我们在生产药品时,实施GMP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要提及的是:我们的药科高校,在培养什么样的制药人的方向问题上,做做文章,落实中央高校宣传工作会议精神,在这些制药人还没出校门以前,在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定型之时,穿插进一些“法制”和“德治”的教育课程。这不是杞人忧天吧?!
当然,制药人所谈“药德”内涵很多很多。一点点不成熟的思考,期盼抛砖引玉,把“药德”谈的越深越全面越好。
2016年12月16日 张祯民2017年新年寄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