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240|回复: 17
收起左侧

[张金巍] 我们到底还有多少“道地”药材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16-8-19 06: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蒲公英 于 2016-8-19 06:49 编辑

有一个药企曾经告诉我这样一个真实情况:该企业在注册工艺申报的时候,某几个药材注明了产地,可是该企业把产品做大了,加上那个产地很多地方可能发生了变化,导致采购的药材经常出现含量不合格。于是,该企业想增加一个产地,采购了一些样品,做了一些检测,也进行了试用,都符合药典标准,然后到地方监管部门进行备案。药监部门说:产地变更,可能会对药品质量发生变化,变化对产品质量产生什么影响,是否做了足够的风险评估和研究。。。。得按照正常变更再注册程序。我想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会有同感:如果真的按照很多西药理论上,要做这个那个。。。有多少企业,多少人具备这个能力?别说变更,就是最初申报的时候,真正研究做过的又有多少呢?这企业备案未果,实际很多时候采购的是B产地的药材,实际工艺规程和记录又体现着A产地的药材。就是所谓的“两套记录”

在之前的一个帖子里,我举过这个案例,并发表了自己观点:如果是中药注射剂,我也不知道会有多大风险,但这个产品是口服产品,究竟能带来多少质的变化,究竟能带来多少风险呢?假设真的出了风险,监管部门又承担什么责任呢?再大的风险,不也是企业自己承担吗?难道因为备案了,监管部门就会承担连带责任吗?所以,为什么不给备案?企业备案的目的,其实只是想如实生产,不想隐瞒监管而已。当然了,从风险角度,做得越多,风险越大,工作也如此,干的越多,错的越多,什么也不干,错误自然少。(补充一句:这只是个案例,不能否认,各别地方监管存在着类似现象,当然,大部分监管部门还是好的,还是站在企业角度去考虑的)

由于在帖子中举了这个案例,有网友给我留言说道:楼主估计不太懂中药,听说有一种药材叫“道地药材”,笔者可知?随便变更药材的产地能否被接受?不同产地的中药材没有质的变化?同产地的中药材采摘时间不同,药效都有可能不同。你们都该打屁股,就是疲懒惯了,严格一点就叫苦连天。

我没学过中医,没学过中药,专业与药毫无关系,只是误打误撞进了药行业,只是为了生存,工作了十几年。根据我多年从业的理解,我认为这个网友说的非常对,我百分百赞同。屋前屋后种的苹果可能都不一样甜呢,更何况更换“产地”?可见“道地药材”有多么的重要。也想谈谈我对“道地”的看法。

可是,到底什么是“道地”药材?蒲公英小一班一个同学告诉我:说白了,就是那个地方产的,才正宗,比如:杭州的西湖龙井、天津的沙窝萝卜。或者黑龙江的“五常大米”。。。这些都属于道地。如此说来,中药应该是个非常讲究的东西,从用材上就要看产地、看采收期、看不同部位。。。。可是随着中药工业化的发展,资源掠夺式的使用,我们的“道地”所能提供的产量,还够吗?我出生在黑龙江,可是我现在根本吃不到正宗的“五常大米”。我生活在天津,可是我经常买到假冒的“沙窝萝卜”。朋友送我“西湖龙井”,电视上却报道:西湖龙井重金属超标。
食品如此,药材亦如此,我们可以做一些研究,随便说几个“道地”药材,然后我们把现在市场上各大品种,从销售量结合药品处方反推用量,看看我们所消耗的数量与“道地”产区所采收的量,能够相差多少,我们到底还有多少不“道地”?拿三七为例,都知道三七的“道地”产区是云南文山,据说:目前布局三七产业的光上市公司就多达10家,还有很多著名牙膏,也都是云南道地三七,本身使用量就这么大,再加上一些资本囤货,产需怎么可能没有矛盾?(据今日最新消息:由于资本强势介入,三七近日将再次涨价,请抓紧时间囤货)

所以,道地药材其实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就跟吃馒头一样,一天吃十个,还能一直够吃,要是一天吃1万个,理论上馒头还在做,但吃的到么?

道地药材的渐变是时间轴上的,植物不可再生的是大部分,也许现在的“道地”,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不是道地了,还有品种的渐变等等,所以,当一个地方的东西吃完了,在吃另外一个地方,是正常的。如果既要要求“量”,又要要求“质”,还有那么多人,怎么可能?就跟牛奶一样,每人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牛奶的标准还要国际接轨,14亿人在喝,上哪里找那么多优质的奶源?

所以,中药的发展是矛盾的,到了今天,中药已经可能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药”了,因为工业化、现代化、经济化的发展,掠夺式的应用,所谓道地的品种、数量,其实早已经跟不上了。只是我们还在“自欺欺人”,所以,不妨改改说法,中药=中国人做的药。

李老师有句话说得好:当你真正明白的时候,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时候。

我在想:中药如此大规模工业化发展,到底是在发展中药,还是在摧毁中药?我们到底还有多少“道地”药材?

(说明:本文部分观点来自于小一班微信群讨论整理,由于个人理解差异,可能存在部分误解)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19 07: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1、欲兴中药,先正标准;
2、药典拿含量来评定药材质量标准存在一定的误区;
3、药厂货需要的道地,大多是自欺欺人,药材市场的货大都是攒的,卖的人都不知道是哪来的,你还能知道?
4、不会变化的是道地,会变化的是人心。
5、要是有良心规范,其他所有的P全废了也能做好药

点评

行家,赞一个  发表于 2016-8-19 09:04
言之有理,且确如其事。  发表于 2016-8-19 08: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19 08: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yb晨悦 发表于 2016-8-19 07:29
1、欲兴中药,先正标准;
2、药典拿含量来评定药材质量标准存在一定的误区;
3、药厂货需要的道地,大多 ...

药典拿含量来评定药材质量标准存在一定的误区;

你告诉我,不拿含量来评定质量还能拿什么?你有好的方法吗?

点评

我告诉不了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9 08: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19 08: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1136649544 发表于 2016-8-19 08:21
药典拿含量来评定药材质量标准存在一定的误区;

你告诉我,不拿含量来评定质量还能拿什么?你有好的方 ...

我告诉不了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19 08: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涉及现代化,想地细一点,跟反中医中药的想到一块去了是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8-19 09: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到地方监管部门进行备案。药监部门说:产地变更,可能会对药品质量发生变化,变化对产品质量产生什么影响,是否做了足够的风险评估和研究。。。。得按照正常变更再注册程序药监局就是这样的说话不负责任的人太多。产地也有消亡的时候,药材的药典标准是干什么用的(虽然不一定都反应药效),药典也没有规定哪些药材一定是产自某个地方啊,况且现在人工种植技术推广这么厉害。现在还到处标榜自己地道药材的应该不多了,这个企业也是一时SB了,产地最多写明省份(而且是多个省份)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19 09: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不是很了解中药,但是还是支持你的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8-19 09: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除非每个中药厂都自己承包一块山头种药材,才能保证地道,或者直接去种植户的现场去监督与收购,否则都不能保证该货就出自该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19 09: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发展下的中国就是这样,中药是用来治病的,现在所有东西都在向商业化发展,中药成了赚钱的暴利发展项目,一切都在向钱看,已经进入了恶性循环的时代,活到哪天算哪天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19 10: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同学的公司在东北种植灵芝。我本来脱离中药有一段时间了,也不太熟悉这块。但他和我说了一个事:比如说,灵芝一般要求要六年出产,但事实上,大多4年左右就出产了,种植年限达不到,含量基本都达不到。还不是照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19 10: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zysx01234 发表于 2016-8-19 09:33
除非每个中药厂都自己承包一块山头种药材,才能保证地道,或者直接去种植户的现场去监督与收购,否则都不能 ...

自己种植,假得更随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8-19 10: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ningwenquan 发表于 2016-8-19 10:19
自己种植,假得更随意。

不种,难道都去挖野生的啊,有那么多吗?
既然是种植的,就像水果与蔬菜,我也多施肥,也可以搞温室大棚,只要产量高,生长周期短,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19 10: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个难题,所有都用道地药材,是不可能的。但是不顾药性随便种收也是不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19 11: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控制制剂含量是没错的,只要是合理的标准。药材采购就不必限制过多了,只要来自何地记录清楚,药材检验合格不是假的就可以了。就算药材质量不一,也有解决方法的。如含量高的药材一百公斤满足需要,含量不高的药材一百五十公斤或者二百公斤满足需要,不同含量药材依照实际规定不同的提取投料量,其实和化药的折干折纯是一个道理。另外,只要对制剂成品检验严格控制就可以了,发现不合格就从严处理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19 16: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这个东西
还真的难整明白
但整明白的目的是什么呢
安全  安全  有效  有效
在没整明白安全、有效之前
整什么都是瞎整  例如大神们说的用含量测定评定药材合格与否不合理,也有大神质疑除了含量测量还能用什么判断药材质量,两种说法都有理
现在有中医大家在抨击说 中药毁了中医    也有中药大家说中医毁了中药
其实影响中药安全、有效的因素太多,如中药的品种基源(一种药材有几个种属来源的)、产地、气候、病虫害、光照、雨水、采收时节、几年生、部位、产地加工、提取工艺、制剂工艺、医生处方、保管条件等等等等
国家目前对中药的管理与化学药品是一样一样的,忽略了中药的特殊性
监管倒是简单了   可问题却无法回避或解决
希望有一天  中医药法能真正出台
习总、李总说的振兴中医药不再是空话
这估计就是 所有中医药从业人员的  中国梦 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楼主| 发表于 2016-8-19 19: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jz123456 发表于 2016-8-19 16:05
中药这个东西
还真的难整明白
但整明白的目的是什么呢

用现在的GMP去监管中药,我认为本身就是个错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28 15:09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