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彩蝶嘭嘭 于 2015-11-21 17:49 编辑
企业质量管理中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CAPA)是对各种事件\项目,如偏差、投诉、召回、自检或外部检查结果、工艺性能和质量监测趋势异常等情况,进行调查后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其目的是及时消除不符合及潜在的不符合因素,防止复发和预防发生其他不符合事件。及时纠正与提前预防并重,CAPA控制管理与偏差处理及变更控制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共同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实现持续改进。 由于CAPA的事件\项目要素来源十分广泛,且在这些事件\项目处理中承担瞻前顾后的关键作用,CAPA与它们之间的关联处理方式,以及CAPA处理是否及时十分重要。若CAPA不能及时评估和处理,仍存在的隐患会使问题再次发生或带来新的质量问题,使问题复杂化。而且一旦CAPA处理耽误时机超了时限,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从头梳理恢复现场情景,再往下执行计划,这样容易出现应付了事走形式,未全面考察实施情况就补记录,不能有效评估结果的现象,导致CAPA最后成了大多数不符合事项专门“擦屁股”的工具。
通常有两种方式将CAPA与这些事件\项目关联起来,如:
第一种方式是将每个事件\项目与各自的CAPA一块管理,每一个事件\项目调查处理表各自记录完整的调查及CAPA信息。这样做可以在一份事件\项目表格上看到所有处理记录,但这种方式处理周期往往较长,容易超时限,且不利于集中分析讨论高效管理。
第二种方式是将CAPA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集中统一处理、评估跟踪、关闭,通过唯一识别编号与事件\项目关联起来,这些不同来源的事件\项目前期调查内容,与其后续的CAPA分成两个独立的阶段管理。这样做比较灵活全面,能多角度评估CAPA,更容易向领导提供关于所有CAPA 的全面信息,进行整体性的统计分析和绩效评价。但此种方式在传递过程中信息可能丢失或错误传递,且检查审核时,需要把两个阶段的所有文件汇总起来才能获得该CAPA与对应事件\项目完整的信息。但目前这种方式运用的比较普遍。
应此,可综合考虑二种处理方式,通过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手段,克服评估不及时、易拖延、相关项目难关联、未及时提醒,执行效率低、跟踪效果评估不到位、不便于汇总分析回顾等难点。让CAPA控制管理摘掉“擦屁股”工具的帽子,真正做到可控和持续改进。
上图表示:CAPA实施信息化跟踪处理表单,实现高效提醒催办,结果记录全面汇总
企业应根据自身人员、产品规模大小、组织架构、总体管理水平等因素,选择合适的CAPA与各事件\项目的关联处理方式。不论企业采用以上哪种方式,都应明确描述其架构,定义处理流程,规定相应职责。具体包括:如何识别及启动CAPA 程序、如何评估,制定计划和执行、职责分配、任务跟踪、CAPA实施有效性评估,谁来关闭,如何收集管理记录CAPA 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记录,设定完成时限,及时向上级汇报等,目的是有利于CAPA和各事件\项目的真正有效控制运行和统计分析,简化高效持续改进,并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使人们对产品和工艺的理解不断得到加强。 说明: 本文于蒲公英论坛与彩蝶软件微信公众号同步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