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楼主: 静夜思雨
收起左侧

[其他] [原创]听前辈们说…………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5-4-27 11: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药店里买的中药饮片,连最基本的拣选都不进行的,买点鱼腥草,里面掺杂了很多的各种野草,自己不拣选一下,都不敢泡水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4-27 12: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前辈们说:“以前基本好多都是吃窝窝头,吃过野菜过来的,他们吃过的苦我门没吃过,可是他们却比我们健康有气力,感冒撒的以前吊瓶都没打过,基本好多都是赤脚野生看看或是自己挖点药材就治好自己的小毛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4-27 13: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往事不堪回首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4-27 15: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是一切向  看。以前是做给 吃,现在是做给  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4-27 15: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平果果 发表于 2015-4-23 22:12
真正的中医,为每个病人的开的处方都不一样。。。。
同样的处方,每位药的数量加减都是非常讲究的。。
...

真正的中医,为每个病人的开的处方都不一样。。。。
不对吧,《伤寒杂病论》明显就是定方。

同样的处方,每位药的数量加减都是非常讲究的。。
自从有了gap,就行不通了。


同样的一味药,采收季节所产生的功效是不一样的
所以执行gap


同样的一味药,所炮炙产生的功效是不一样的。
所以有炮制规范

同样的一个处方,每味药的数量是根据病人身体来决定多少的
西药不是这样么?


现在的中医:所有的人都开的同样的方子,同样的数量。同样的炮炙方法
那不就说明重复性好么?不就科学了?以前的做法重复性不好。

所以质疑的是现在的中医,不是咋们传统的中医。
你说的传统中医,要在汉代~唐代。宋元明清的时候玄学太多了。后人无所适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4-27 15: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夜思雨 发表于 2015-4-24 09:46
“现在的中医:所有的人都开的同样的方子,同样的数量。同样的炮炙方法”这就是中成药啊………

对啊,中成药又不是现在就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4-27 1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tian200100 发表于 2015-4-24 13:27
唯利是图的年代

这个。。。。。反正 不唯利是图 与 唯利是图 总是矛盾的。 某某制 和  某某制 以及 某某主义  和 某某主义 。。。。。。你不能挑选其中好的攒在一起作为一个标准。事物本身都是有害,有利的混合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4-27 16: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天嗓子疼,买了不少药吃,都不咋管用,最后用了个土法,在老家挖了几棵蒲公英,洗了洗,切了切,打上几个鸡蛋炒着吃了。睡了一觉,嗓子好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4-27 21: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5-4-27 15:29
真正的中医,为每个病人的开的处方都不一样。。。。
不对吧,《伤寒杂病论》明显就是定方。

《伤寒杂病论》是定方,但是每个方之前的有着详细的辩证论治。而且还有制法。
现在的GAP实施的效果怎么样?大家都清楚
哪些用传统方生产的药,原材料都是否经过了传统的炮炙?
重复性是有了?但是药效呢?
最后一个我赞同。。。明清以来的玄学的确太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4-27 21: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以前没有洁净区,都在工厂里面生产

点评

真没有什么洁净区,就在上面说的区域生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28 08: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4-27 23: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平果果 发表于 2015-4-27 21:24
《伤寒杂病论》是定方,但是每个方之前的有着详细的辩证论治。而且还有制法。
现在的GAP实施的效果怎么样 ...

辨证论治 的名词 建国后才有的。

GAP 哦。。。。。。。。。。。这个不能说太细

传统炮制?寡妇床头土算不算?

重复性有了,就是有效啊。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4-27 23: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苏叶 发表于 2015-4-27 21:31
听说以前没有洁净区,都在工厂里面生产

听说,以前上古之人都不得病,因为污染少。

点评

还有一方面就是得病的都死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28 19: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4-27 23: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5-4-27 23:04
辨证论治 的名词 建国后才有的。

GAP 哦。。。。。。。。。。。这个不能说太细

辩证论治的名词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的  但是
我查了资料在此:
辨证论治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内经》,书中记载了许多中医证候的名称及其临床表现,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脾气虚可表现为四肢无力,并可累及其他脏腑;《灵枢.本神》具体描述了五脏气虚等证候的临床表现,并指出要审察五脏为病的外在表现,判断气之虚实,据此而决定治疗方法。再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19条,从脏腑病位、病因、病性等方面阐述了不同临床表现的病机归属,并提示了治疗原则。《内经》虽然没有形成辨证论治体系,但其中有关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生理病理的理论,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病因学说,邪正斗争、气机升降、阴阳失调的病机学说,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与组方用药的基本原则等,已为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至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首先较为明确地提出了辨证论治的概念,并创立了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如《伤寒论》中的“平脉辨证”,就是明确提出“辨证”的最早记载。而且《伤寒论》、《金匮要略》均以“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等为篇名,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脏腑辨证论治体系。还明确指出,要观察分析脉证,判断疾病的发展变化,随其不同证候确定治疗原则,体现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伤寒杂病论》中广泛运用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脏腑、气血等概念,以此作为辨证的基本内容,并针对不同病机和证候,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剂。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静夜思雨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4-28 06: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平果果 发表于 2015-4-27 23:21
辩证论治的名词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的  但是
我查了资料在此:
辨证论治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 ...

“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固定术语的真正出现是在1955年。该年2月任应秋先生在《中医杂志》上发表了《伟大的祖国医学的成就》一文:“祖国医学几千年来在临床治疗上能够解决问题,主要就是由于‘辨证论治’治疗体系的建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08: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苏叶 发表于 2015-4-27 21:31
听说以前没有洁净区,都在工厂里面生产

真没有什么洁净区,就在上面说的区域生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4-28 08: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前辈们说,以前做菌检,都是搬一个桌子在外面空旷的场地上做,也没见出什么问题

点评

这个倒是没听说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28 0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09: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jmmarui 发表于 2015-4-28 08:55
听前辈们说,以前做菌检,都是搬一个桌子在外面空旷的场地上做,也没见出什么问题

这个倒是没听说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8 09: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以前、以前,好怀念以前,没这么累,药品也同样有效。现在这么累,做出来的药有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8 09: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日 发表于 2015-4-28 09:34
以前、以前、以前,好怀念以前,没这么累,药品也同样有效。现在这么累,做出来的药有效吗

现在的形式上是有效的,在GMP车间生产的,不混淆、不污染、微生物都被消灭,含量也合格,能治病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4-28 10: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夜思雨 发表于 2015-4-28 09:17
这个倒是没听说哦。

我们这边一个微生物专业,跟共和国同龄的老前辈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2 14:31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