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致死剂量 1.绝对致死剂量 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lethaldose,LD10)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由于个体差异,少数高耐受性个体的存在,LD10常有很大的波动性。因此,一般不把LD10作为评价化学物质毒性大小或对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进行比较的指标。 2.最小致死剂量 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lethaldose,LD01)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理论上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 3.最大耐受剂量 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tolerancedose,LD0)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若高于该剂量即可出现死亡。LD0也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存在很大的波动性。 上述LD0和LD10常作为急性毒性试验中选择剂量范围的依据。 4.半数致死剂量 半数致死剂量(medianlethaldose,LD50)又称致死中量,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LD50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反比,即急性毒性越大,LD50的数值越小。 LD50是一个生物学参数,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表示LD50时,必须注明动物种属和接触途径,还应标明动物的性别。此外,实验室环境、喂饲条件、染毒时间、受试物浓度、溶剂性质、实验者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等均可对LD50产生影响。LD50有较大的波动性。因此,在计算LD50时,还要求出95%可信限,以LD50±1.96δ 来表示误差范围。 (二)阈剂量 阈剂量(thresholddose)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在此剂量下的任何剂量都不应产生损害作用,故又常称之为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efectlevel,MEL)。在毒理学试验中获得的类似参数被称为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westobservedadverseefectlevel,LOAEL)。 阈剂量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阈剂量(acutethresholddose,Limac)为与化学物质一次接触所得,慢性阈剂量(chronicthresholddose,Limch)则为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所得。实验条件下得到的是LOAEL。对于特定化学物质而言,急性毒性试验获得的LOAEL数值要比慢性毒性试验的高,受试对象表现出的中毒症状也较为明显。 (三)最大无作用剂量 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no-efectdose,ED0)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与阈剂量的情况一样,最大无作用剂量也不能通过试验获得。毒理学试验能够确定的是未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no-observedadverseefectlevel,NOAEL)。 对于同一种化学物质,在使用不同种属动物、染毒方法、接触时间和观察指标时,往往会得到不同的LOAEL和NOAEL。因此,在表示这两个毒性参数时应注明具体实验条件。另外,化学物质的LOAEL和NOAEL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和更为敏感的效应指标的发现,这两个毒性参数也会得以更新。 (四)未观察到作用的剂量 未观察到作用的剂量(no-observedefectlevel,NOEL)指在一定接触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化学物质不引起机体出现任何作用(包括损害作用和非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当受试物质存在于空气中或水中时,上述各毒性指标称之为浓度(concentration),如半数致死浓度(LC50)、阈浓度(thresholdconcentration)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