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38958
帖子
主题
积分31059
注册时间2012-7-19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仲夏秋夜云 于 2015-1-14 10:58 编辑
【瞎想】从武媚娘删胸看舆论喧哗
一部炒得热热闹闹的武媚娘传奇最近赚足了眼球,不管你看没看过连续剧,但这前前后后的事情肯定都有所耳闻。美女经济总是引人注目的,何况还牵扯上了某些敏感词汇。此次事件,广电总局从头到尾都在被骂。我说的从头到尾,不仅仅是从该剧被下架删减做技术处理开始,而是该剧尚未上映开始。广电总局站在监管部门的位置上,从一开始就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整个事件差不多经历了几个步骤:
1、宣传阶段:广电总局被质疑又批准“狗尾续貂”的烂片。
2、播放前段:网络骂声一片,各大评论质疑该剧“拼胸”。
3、撤播阶段:电视剧被强行拦腰撤架,观众显然抓心挠肺。
4、复播阶段:拼胸镜头变成了大头贴,广电成为众矢之的。
整个过程,变成了一场全民看热闹的狂欢,也炒火了一部不知道到底真好看还是真滥造的电视剧。纵观整个过程,对于监管部门的职能,小妖倒是有以下几个疑问:
1、监管标准到底谁说了算?
不难发现,整个事件的过程,社会舆论似乎才是导向。那么监管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监管部门的这把“标准尺”是根据社会反映来的吗?现在媒体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最阴谋论的舆论就是,广电总局到底知道不知道审评标准?他们是不是有意将电视剧上映的?他们就是在等待舆论,根据舆论的反馈修改标准。也就是说,广电总局自己压根儿不知道该怎么审评,主动权完全在社会舆论手里。他们抱着“观众舆论是检定标准”、“不出事就不管”、“没人骂就这样”的消极态度。
2、事前监管的作用
按理说,电视剧上映之前都是经过审核的,为什么上映之后才说要做技术处理?事前的监管为什么没能起效呢?也或者原本电视剧的适度是被允许的,只是在一片骂声之中被提高标准了?
3、“返工”成本
那撤架之后,重新剪辑、播放广告赔款之类的损失,难道是广电总局承担?被要求“返工”的时候,制片方能做什么?他能说不吗?显然不行。所以要么不播,要么返工。不播的话,血本无归。
对比武媚娘的这场风波,制药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貌似一直在纠结。很多企业跟小妖有着一样的抱怨,而监管部门也有很多无奈。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各有各的立场,而这个行业在进步,外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谁都无法保证整个环境的稳定,按部就班地、一尘不变地、稳定地执行一个标准。行业的进步,外环境的改变,一定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可接受”标准。
在某个特殊年代,我们缺医少药。那个时候的标准是:想尽一切办法满足救命需要。
在这样的标准下,你还会顾及某些药的纯度一定要95%以上吗?如果90%就有效,那能不能用呢?只要风险不大,能用就用了。在这样的标准下,你还强调金银花必须是某个产地吗?只要有,即便质量差一些,但只要在某些处方里能用,也能提炼出有效成分,那就用了。因为那个时候,对整个行业来说,“有”就是万幸。在那个年代,你会计较银耳的完整性吗?能拿到银耳入药就不错了,至于是不是碎的,压根儿没人在意。而现在,在家炖碗汤都想要“野生整朵”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整个经济的发展,对制药行业的要求也就高了,也更科学,整个行业从硬件和软件上有了飞速发展。降低风险,提高质量,保证疗效变成了性标准。这个时候,你就会问了“为什么现在强调产地?”;“为什么原来的工艺不能用了?”“为什么以前不说这样做不行?”……
没有什么为什么,就是因为那些标准和方法已经满足不了行业需要了,满足不了公众期待了。即便有时候公众的要求有点高,但这也是需求的表达。
所有的“标准”其实都是在滚动的,不断地自我完善着增长着。这种完善增长,受到了整个行业、外界环境以及自身需求的压力。而现在看来,不仅是影视剧还是制药行业,外环境的影响变得很突出,甚至有点喧宾夺主,乃至于之前发布的一份飞检的“草案”中还提出了“媒体参与”这样的字眼。
监管到底是谁的职能?标准以谁的为准?舆论的一场场狂欢,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什么?热热闹闹的炒作之后,有的推进了行业,也有的搅乱了一潭池水,除了抓眼球之后,煽动了各种情绪,而很多情绪并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那么武媚娘的事件又错在哪里呢?其实很简单:1、不够坚定。2、标准不透明。3、过程未指导。
标准既然定了,上映前的核查也通过了。前提是,这样的核查和实际上映并没有相隔太多的时间。如果之间隔了三年五载,你说标准变了,那倒也能理解,但这相隔几个月就说标准变了,要重新返工,而且返工成本是制作方的,那是谁谁都受不了。
另外这审核标准够不够透明呢?制片方了解吗?广电总局对这些影视剧制造商进行培训了吗?你不能说让制片方自己先做着,做完了再说,但不给他们明确的标准吧?我相信,广电总局一定是有相对宽泛的“SOP”,但每个制片方都想打打擦边球,找找新闻点。那么就是说,所谓的SOP还需要完善,还需要培训。
再说了,就算是企业做SOP培训,那还得过程监管。时时刻刻的,是不是地和监管部门沟通。所有的申报都不是到最后递交资料、样品,排队了才去沟通的。监管部门的标准有变化,也或者企业在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都应该及时沟通。即便过程中沟通不足,那至少在电视剧上映前彻底审查一下,要返工早返工吧?何必等到上映到一半,突然撤架呢?
最后,最怕的就是监管部门自己也不知道标准在哪里。监管部门跟不上时代,自己也不明确现在的标准是什么。难道是广电总局也希望武媚娘传奇先播放,看看观众反应,再进行标准变更?恩……好像也有点道理。谁也不明白标准到底是什么,所以在前期和过程中,都无法给予制片方指导,而是被动地等待着社会舆论的反应。那么到底谁才是标准的执行方和监管方呢?
不过么,整个武媚娘删胸事件,小妖觉得广电总局如果真觉得标准被打破了,该剧真的不合规的,那么事后再要求撤架,其态度还是强硬的,还是坚持的,还是好的。因为明知不合规还让它继续存在,那就是不负责任甚至是渎职。及时改正总比置之不理要好。但是呢,能在事前明确标准,公开标准,过程沟通,时刻监管,一定比最后上映之后强行撤下要好得多。真心希望监管部门不是不知道标准在哪里,也不是迷迷糊糊将电视剧上映,根据社会舆论来变更标准的。因为小妖真心希望,监管部门才是那个明确标准,并且铁面无私把标准执行监管到底的那一方。顺便想想制药行业的监管部门,广电总局的问题,是否也出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