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制药人,做什么事都得想着与药有关,这不,端午节到了,思乡的小编与大家聊聊端午与药的故事。
小编小时候生长在农村,传统习俗很浓,过端午节就要喝雄黄酒,去山上采药。
按现在的眼光去看传统,会认为雄黄是含砷的硫化物,有毒。雄黄遇热分解产生的三氧化二砷,就是我们俗称的“砒霜”。所以即便外用,我们现在的中药房早已难寻踪影。至于说吃什么雄黄酒,《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因此送了人命,显了蛇身原形。
明白了这些,你还敢喝雄黄酒吗?
传统有传统的道理,毕竟是千百年来经验总结,无数人“临床”试验而来,不管西医理念承不承认,小编亲身从小端午节喝雄黄酒长大,并无异恙,至少说明,少量饮用,无明显伤害吧。
除了刚才说的雄黄酒,上山采药制“茶饼”才是本文说的重点。下面介绍的是小编家的祖传秘方,哈哈,即使你知道了制法,估计你也没有时间去“仿制”吧?!所以,所谓秘不秘方,也无关紧要的。关于这秘方的来源,也是妈妈的奶奶口耳相传,至于是从何而来,无从考证了。
每到端午节,从小跟着妈妈上山采药,鱼腥草、葛藤、人字草、地锦草、紫苏、车前草、艾叶、菖蒲,再加陈皮……,稍作阴干后,趁鲜切碎,堆积阴暗处自然发酵。
等长满白色菌丝后,用手抓成团,晒干。我们称之为“茶饼”。一年四季,“茶饼”当着“凉茶”饮用。按照药典的剂型,该归为“茶剂”范畴吧。
夏天,取一个“茶饼”,泡上一壶水,到田间地头劳作时饮用,没有传统中药的浓郁药味和苦味,反而稍带有甘甜,即解渴,又利尿、消暑,每天都饮用。
平时要是感冒了,取二个“茶饼”,外加几片陈皮,泡一杯水,趁热喝,味稍麻却不苦,一般感冒二三天也即好。
小编从小接触草药,与药结缘,所以也踏上药学之路,传统草药从小深入了小编的骨髓,已成了一种文化情结,抹之不去。虽然现代制药行业发达,草药早已登不上大雅之堂,民间也很少使用草药治病。不像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缺医少药的年代,民间大量使用草药治病。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说的那样“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停流变。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 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我想,文化的记忆是跟随着一辈,不管到哪,都很怀念,怀念那个年代的人和事。
最后,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说到这,你喝过雄黄酒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