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178|回复: 14
收起左侧

[药品监管]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家中常备成“谨慎用药”

[复制链接]
药生
发表于 2014-5-16 23: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核心提示:昨天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3年)》(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最让人们惊讶的是:鼻炎康片、双黄连合剂、六味地黄丸……这些我们非常熟悉的药品竟然都成了“谨慎用药”前几名。
    这些药谨慎用
  ●抗感染药严重报告前5位的类别
  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抗结核病药、β-内酰胺酶抑制药
  ●抗感染药严重报告前10位的品种
  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
  青霉素G、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克林霉素
  阿奇霉素、利福平
  阿洛西林
  ●中成药口服制剂排名前5位的品种
  鼻炎康片、双黄连合剂(口服液、颗粒、胶囊、片)、复方丹参片(颗粒、胶囊、滴丸)、六味地黄丸(颗粒、胶囊)、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
  ●中成药注射剂排名前5位
  的品种
  清开灵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
  血塞通注射液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丹参注射液
  ●化学和生物药品5报告前5位的品种
  左氧氟沙星
  头孢曲松
  头孢呋辛
  青霉素
  头孢唑林
  昨天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3年)》(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最让人们惊讶的是:鼻炎康片、双黄连合剂、六味地黄丸……这些我们非常熟悉的药品咋都成了“谨慎用药”前几名呢?
  你惊讶吗?
  南京有人把六味地黄丸
  当“滋阴补肾”的维生素天天吃!
  昨天,比较让不明所以的网友惊讶的是:在这个报告当中,中成药口服制剂排名前五位的品种分别是:鼻炎康片、双黄连合剂、复方丹参片、六味地黄丸、黄连上清丸——这几种药在药房很常见,不少市民家中也都是“常备药”。它们为什么“上榜”呢?我们以后是不是也不能吃这些药了呢?
  鼻炎康、双黄连合剂怎么都上榜了?
  为什么很多常用药都上榜了?相关人士表示,正是因为这些中成药用量太多,所以上报不良反应监测数量也就多了。
  从临床使用情况来看,鼻炎康片、复方丹参片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一些患者服用后有胃肠的不适;双黄连合剂、黄连上清丸服用之后有的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六味地黄丸有的患者服用之后会有过敏反应。
  出现上述不良反应,觉得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中成药制剂与传统的汤药不同,比如丸剂、胶囊制剂等在加工过程中会有辅料加入,有的患者对辅料过敏。
  第二,中成药的使用需要经过精确辨证,如果证型不对,使用起来其功效反而会变成副作用。比如以复方丹参片为例,主要成分是丹参、三七与冰片,一般适用于气滞血瘀证型的胸闷、心前区刺痛症状的冠心病及心绞痛患者。但其中的冰片属寒性药物,如果是虚寒体质的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肠胃自然不适。
  六味地黄丸不是“滋阴补肾”吗?
  另外,还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一些中成药会被人当做保健品来吃,最常见的就是六味地黄丸,因流传有“滋阴补肾”之功效,被很多人当做维生素一样天天吃。
  六味地黄丸虽然是滋阴补肾的良药,但它是药物,而不是简单的滋补品,服用时间和剂量都要严格按照医嘱,不能自行服用。而长时间服用,药物蓄积体内,必定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几率,“补肾”不成反而伤肾。
  中药不是低毒吗,注射剂怎么也上榜?
  近些年,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等中药注射剂都曝出负面事件,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再次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制剂过程中杂质难以除尽,引起过敏反应的几率加大。
  另外,生产工艺不合理、与其他药物混用等等,都是中药注射液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很多患者对中药注射液了解的程度也不够。以往中药被认为低毒性,对其重视不够。
  不过,虽然中药注射剂屡屡遭受质疑,但目前几乎每家医院都在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
  江苏心血管类药品不良反应也在增多
  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助理孙骏介绍,江苏也有与全国统计数字类似的情况:抗感染药报告数量近3年来都在减少,而心血管类药品不良反应呈逐渐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对抗感染药物的管理力度,抗生素的使用量逐年下降,因此抗感染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逐年下降是在意料之中。
  比如南京市就规定,医院普通门诊抗生素使用比例不得超过20%,急诊使用比例不得超过40%,住院病人比例不得超过60%,卫生局每年抽查两次,否则将影响医院的等级评审及系列考核指标。
  而老年人是心血管类疾病高发群体,而且随着医保报销比例增大,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得到释放,看病的比例逐年升高,因此心血管类药品与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增多是一致的。
  据了解,2009年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报告占总例数的13.7%、2010年是14.8%、2011年是16.3%。
    老年人同时用药最好不要超过5种
  一些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为什么这样呢?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长期服药,用药繁杂,是不合理用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多重用药”是指患者服用5种及以上的药物。
  给老年人处方的基本原则是低起点,慢步伐,即低剂量开始,缓慢调整剂量。另外,为了减少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同时用药以不超过5种为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5-16 23: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4-5-16 23: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速效药必谨慎服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4-5-17 00: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乱服用是一方面

其次还要注意有效期,开封了(瓶装药、铝塑包装开防潮膜,口服液开盖)之后,如果放置时间过长,也建议别用

点评

对于开封时间放置过长,很多朋友都不舍得丢掉的,这个确实需要好好注意下才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7 10: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5-17 06: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必须谨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5-17 08: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合理用药是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5-17 09: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药三分毒,备着还是要备的,不乱吃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10: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呆子 发表于 2014-5-17 00:09
不能乱服用是一方面

其次还要注意有效期,开封了(瓶装药、铝塑包装开防潮膜,口服液开盖)之后,如果放 ...

对于开封时间放置过长,很多朋友都不舍得丢掉的,这个确实需要好好注意下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7 10: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药三分毒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7 10: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多谢提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5-17 10: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大宣传  只要懂才能少犯错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5-17 11: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里放置的药品一般冷藏药品都会注意,但阴凉保存的大多数都没有做到,一般都在常温保存,在气候炎热的季节,是不是会增加药品变质的可能性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5-17 12: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口服药用多了对胃都会有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7 13: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症,对证,适时,适量服用很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7 13: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不良反应,需谨慎用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7 17:40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