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3405|回复: 15
收起左侧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4-2-2 22: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        编制说明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注册过程中要求提供申报产品的分析性能评估资料,产品性能评估是产品研发、制定产品标准等过程的重要技术支持研究过程,并可能对产品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目前国际上对体外诊断试剂的性能评估通常是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组织(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de以下称为CLSI)的相关标准为依据,也是美国FDA推荐采用的评价标准,但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及指导原则的要求。
为进一步明确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的技术要求,我中心组织有关专家起草产品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以明确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性能评估的技术要求。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性能评估包括检测限、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准确度(回收实验)、准确度(方法学比较)、精密度、干扰实验、稳定性、参考区间共九个项目。起草的主要依据CLSI发布的以下标准:
1. C28-A2: How to define and determine reference interval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
2. EP5-A: 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clinical chemistry devices; Approved Guideline.
3. EP6-A: 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 A Statistical Approach; Approved Guideline.
4. EP7-A: Interference testing in clinical chemistry; Approved Guideline.
5. EP9-A2: 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 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
每项性能的主要研究方法均采用以上标准和国内实际采用的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我中心对于专家起草的指导原则的初稿进行了适当的文字调整,之后将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发给十位相关专业的专家征求意见。意见返回后我们对专家的回复意见进行了整理,对有些意见进行了采纳,有些意见暂时没有采纳。
采纳的意见,如:线性范围中的“3.4计算公式”的描述采用专家意见将公式的书写进行了文字更改,与CLSI文件一致;“3.3剔除离群值”中的Y的均描述由Yave改为<v:shape style="WIDTH: 7.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026 equationxml='&#13;&#10;&#13;&#10;12y' type="#_x0000_t75"> ;还有一些文字性错误也进行了修改。
有一些专家意见因为对一些概念还存在分歧,因此暂时未采纳,待经过专家讨论会后再进行确定。如“检测限评估”中的检测方法“连续测定20次,计算均值加2SD的方法缺少依据,建议采用可报告范围评估下限所提供的方法。”;“建议将批内/批间精密度”改为“分析内/分析间精密度”;“精密度是用变异系数表示还是用置信区间表示”;参考值:“结果分析中应首先验证是否为正态分布,对于正态分布,则应根据临床应用目采用均值±2SD或均值±3SD,对于偏态分布则应选择单侧95%分位数或双侧2.5-97.5%分位数”。
由于一些概念在学术界还存在分歧,因此我们会通过上网征求意见和专家会的形式进行讨论,找到最理想、最适合企业及我国国情又能保证产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附件2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
——检测限(征求意见稿)
一、概述
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是指检测方法可检测出的最低被测量浓度,也称检测低限(lower limit of detection)或最小检出浓度(minimum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有时也称为分析灵敏度(analytical sensitivity)。检测限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
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要求,参考CLSI有关标准,对定量检测方法检测限的评估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进行定量检测方法检测限评估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分分析性能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进行定量检测方法检测限评估。
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
二、 检测限评估的基本原则
1. 实验人员应熟悉检测方法与仪器操作;
2. 采用合适的校准品、质控品并保持仪器处于正常状态;
3. 用于实验的试剂应为同一批号,且在有效期内。
三、 检测限的评估和数据处理方法
1. 实验材料和基本要求
空白样本的制备:空白样本应不含被测物,但其基质应与待测定常规样本相同。如空白样本难以得到,可采用5%牛血清或人血清白蛋白溶液。或根据测定项目选用相应基质的样本,但应注意将基质效应减至最小。
2. 实验方法
在一次运行中将空白样本重复测定20次。
3. 数据处理
(1)     数据记录:将测定结果记录于表格中。如果检测系统对于低于零的结果报告为零,应记录初始响应值,如吸光度值等。
(2)     数据统计:计算20次结果的均值<v:shape style="WIDTH: 8.2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028 equationxml='&#13;&#10;&#13;&#10;12X' type="#_x0000_t75"> 与标准差SD。
4. 结果报告:
以空白均值加两倍标准差报告方法的检测限。(<v:shape style="WIDTH: 8.2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030 equationxml='&#13;&#10;&#13;&#10;12X' type="#_x0000_t75"> +2SD)
附件3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
——线性范围(征求意见稿)
    一、概述
线性范围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
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定量测定方法的线性评价》的有关要求,参考CLSI有关标准,对定量检测方法中线性范围的评估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原则性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进行线性范围评估及准备线性范围评估资料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分分析性能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建立定量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或对标称的线性参数进行验证。
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
二、线性范围评估的基本原则
(1)实验操作人员应熟悉方法原理与操作,能对样本进行正确处理,确保仪器工作状态正常,采用适当的校准品对仪器进行校准。  
(2)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如精密度)应与标称值相符,不存在明显的携带污染等。
(3)应使用同批号试剂及校准品。
三、线性范围的评估及数据处理方法
1.实验样本的基本要求和制备方法
1.1 基本要求
(1)样本基质应与临床实验样本相似,但不可采用含有对测定方法具有明确干扰作用物质的样本,如溶血、脂血、黄疸或含有某些特定药物的样本。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时,理想的样本为分析物浓度接近预期测定上限的混合人血清。
(2)建立一种定量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时,需在预期测定范围内选择7-11个浓度水平。如将预期测定范围加宽至130%,在此范围内选择更多的浓度水平,然后依据实验结果逐渐减少数据点直至表现出线性关系,可发现最宽的线性范围。
(3)当对标称线性参数进行验证时,需在已知线性范围内选择5-7个浓度水平。
(4)无论是建立或验证线性范围,所选用的浓度水平应可覆盖整个预期测定范围并包括与临床有关的重要评价浓度,如最小测定浓度或线性范围的最低限、不同的医学决定水平、最大测定浓度或线性范围的高限等。
1.2 制备方法
(1)不同浓度水平的样本可通过将高浓度样本与低浓度样本进行倍比稀释得到,注意在进行液体吸取时应选择精密度与准确性好的移液装置。制备时应将样本完全混合并避免蒸发或其他使样本变质的情况。每份样本的浓度与体积单位应统一。
(2)如果高/低浓度血清的值未知,可将每种血清编码,用编码代表每个血清的相对浓度。对于等浓度间隔样本,可用连续整数(如1、2、3、4、5)代表连续样本。进行数据处理时可用样本号代替X值。
表1和表2中描述的样本制备过程是按照等浓度间隔的设计进行的,每个浓度水平的样本量为1.00ml。
制备非等浓度间隔的样本时应明确各样本间的浓度关系,测定时可以这些样本间的相对浓度比值做为X值。
表1:11个浓度水平的样本制备
样本号
1
2
3
4
5
6
低浓度血清(ml)
1.00
0.90
0.80
0.70
0.60
0.50
高浓度血清(ml)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样本号
7
8
9
10
11
低浓度血清(ml)
0.40
0.30
0.20
0.10
0.00
高浓度血清(ml)
0.60
0.70
0.80
0.90
1.00
表2:5个浓度水平的样本制备
样本号
1
2
3
4
5
低浓度血清(ml)
1.00
0.75
0.50
0.25
0.00
高浓度血清(ml)
0.00
0.25
0.50
0.75
1.00
(3)样本的特殊处理:在无法得到适用的人血清时,需对样本进行一些特殊处理以满足实验要求。这些处理过程包括稀释、加入添加物或透析、热处理等,无论进行何种处理均应以保持基质恒定为基本原则。在评价报告中应对所使用的稀释液、添加物、溶剂等的材料来源加以注明。
样本稀释液应选用由厂家推荐或经实验室证明可使用的产品,如可采用5%牛血清白蛋白或人白蛋白溶液。
欲提高样本浓度时可在样本中添加分析物纯品。在添加物为溶液状态时,应注意添加液体对样本的稀释作用(小于10%)并注明所用溶剂。
2.实验过程
2.1  建立线性范围:需测定9-11个浓度水平,每个浓度水平重复测定3-4次。
2.2  验证标称线性参数:需测定4-6个浓度水平,每个浓度水平重复测定3-4次。
2.3  所有样本应在一次运行中或几次间隔很短的运行中随机测定,最好在一天之内完成。
3.数据处理
3.1 数据记录
(1)可参考表3进行数据记录。
(2)可采用其它形式进行记录,但应注意保留原始数据。
表3:线性评价数据记录表(11个浓度水平,重复测定4次)
项目:
样品:
仪器:
试剂/批号:
校准品/批号:
操作者:
审核者:
测定日期:
样本号
测定1
测定2
测定3
测定4
均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2   数据可用性检查
可通过绘制散点图对测定数据的可用性进行初步检查。以样本号或样本浓度为X轴,以测定结果为Y轴做图,在图上标出针对每个样本的测定值及每个浓度水平的测定均值,手工或用计算机做图将均值点相连,观察数据点与直线间的偏差,如偏差过大,表明数据组存在明显非线性,需要对测定过程进行检查,排除因操作错误所至误差,并对样本进行重新测定。如图形与直线接近,表明可对数据组继续进行统计分析。
3.3 剔除离群值
离群值可由散点图初步判断,标准中建议采用格拉布斯(GRUBBS)法进行离群值检验。检验步骤如下:
每组数据中有4个测定结果,分别记为 y1,y2,y3,y4。
(1)将4个测定值按大小顺序排列,最大值记为max,最小值记为 min;
(2)由4个测定值计算均值<v:shape style="WIDTH: 5.25pt; HEIGHT: 15.75pt" id=_x0000_i1032 equationxml='&#13;&#10;&#13;&#10;12y' type="#_x0000_t75"> 和标准差S:
    <v:shape style="WIDTH: 7.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034 equationxml='&#13;&#10;&#13;&#10;12y' type="#_x0000_t75">=(y1+y2+y3+y4)/4;             <v:shape style="WIDTH: 68.2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036 equationxml='&#13;&#10;&#13;&#10;12s=锛?/m:t>yi-y锛?/m:t>2n-1' type="#_x0000_t75">
(3)根据可疑值 max或 min分别按下式计算统计量t:
t1 = (max-<v:shape style="WIDTH: 5.25pt; HEIGHT: 15.75pt" id=_x0000_i1038 equationxml='&#13;&#10;&#13;&#10;12y' type="#_x0000_t75"> )/S,t2 = (min-<v:shape style="WIDTH: 5.25pt; HEIGHT: 15.75pt" id=_x0000_i1040 equationxml='&#13;&#10;&#13;&#10;12y' type="#_x0000_t75"> )/S;
(4)根据给定的显著性水平a和重复测定次数查表得临界值;
(5)如t值大于临界值,则相应的可疑值为离群值。
Grubbs检验临界值(Ta)值表
样本数
显著性水平
样本数
显著性水平
0.05
0.025
0.01
0.005
0.05
0.025
0.01
0.005
3
1.153
1.155
1.155
1.155
4
1.463
1.481
1.492
1.496
3.4   进行多项回归分析
对数据组进行多项回归分析,得到一级、二级与三级多项式。一级多项式为直线,二级多项式表示上升曲线或下降曲线,三级多项式表示S形曲线(在测量范围两端具有明显的非线性)。
多项式方程如下:
级数                  多项式               回归自由度(Rdf)
一级            Y = b0 + b1X                        2
二级            Y = b0 + b1X + b2X2                  3
三级            Y = b0 + b1X + b2X2 + b3X3             4
3.5对回归方程进行线性检验
多元回归方程中以bi表示的系数为回归系数。在二级与三级方程中,b2与b3为非线性系数。对回归方程进行线性检验就是对每个非线性系数作t检验,判断回归系数与零是否有显著性差异。b0与b1不反映非线性,故不需对其进行检验。对b2与b3的检验方法如下:
计算统计量t,计算公式为:
t = bi/ SEi
其中,SEi 为每个非线性系数的斜率标准误,计算公式为:S<v:shape style="WIDTH: 69.7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042 equationxml='&#13;&#10;&#13;&#10;12Ei=Syx(x-:va:vam:r>X)2' type="#_x0000_t75">
          <v:shape style="WIDTH: 78.7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044 equationxml='&#13;&#10;&#13;&#10;12Syx=(y-Y)2n-2' type="#_x0000_t75">
<v:shape style="WIDTH: 284.25pt; HEIGHT: 46.5pt" id=_x0000_i1045 equationxml='&#13;&#10;&#13;&#10;12<w:s(y-Y)2=(y-Y)2-[x-X(y-Y)]2(x-X)2' type="#_x0000_t75">
其中,Y为回归方程预测值,<v:shape style="WIDTH: 8.2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047 equationxml='&#13;&#10;&#13;&#10;12X' type="#_x0000_t75"> 与<v:shape style="WIDTH: 8.2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049 equationxml='&#13;&#10;&#13;&#10;12Y' type="#_x0000_t75"> 为测定均值。
由公式df = L*R-Rdf 计算自由度,L为样本数,R为每个样本的测定次数,Rdf为回归自由度,即回归方程中系数(包括b0)的个数。如测定5样本,每个样本重复测定4次,则对测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其三级多项式中L=5,R=4,Rdf=4,df=5*4-4=16。在t值表中寻找t界值(双边检验,α=0.05),将计算出的t值与界值比较,如p>0.05,表示非线性系数与零无显著性差异,数据组被认为具线性,此时可对数据组进行精密度检验,具体方法见后。当精密度符合线性判断要求时,数据分析可结束。如p<0.05,表示此非线性系数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数据组为非线性,此时应进行临床标准的线性与非线性检验。
3.6   临床标准的线性与非线性检验
上述多项式回归分析主要是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线性判断,统计学标准的线性可称为一阶线性,对数据组的要求很高。对于在临床实验室中使用的测定方法,在其临床应用实践中允许有一定的非线性误差,此时通过对统计学标准的非线性作程度判断,可得到临床标准的线性,即二阶线性。
临床标准的线性检验中使用了两个统计量,ADL(偏离直线平均差异average deviation from linearity)与PctBnd(百分区界 percent bound) ,对于大多数分析物PctBnd取5%。如ADL小于所要求的临界判断值,则可认为数据组具有临床可接受的线性,所拟合出的最适非线性多项式无临床意义。
(1)     ADL值的计算:
ADL表示最优拟合曲线与直线的平均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ADL =                    x 100%               
p(x):最优拟合二阶或三阶方程的拟合值
a+bx:拟合一阶方程的拟合值
L:样本数
:总平均浓度(全部测量数据的平均值)  
= (y1+y2+y3+……+yn)/n  
(2)将ADL与临界值比较
一般设定ADL小于5%为临床允许误差,即取PctBnd为5%,通过查表(见附表A与B)得到ADL临界值。如ADL小于临界值,可认为多项式具有临床可接受的非线性,为二阶线性。如ADL大于临界值,则为临床不可接受的非线性。
3.7   对数据组进行精密度检验
测量数据的精密度可直接影响多项式回归分析的结果,为提高统计功效,需对数据组进行精密度检验。
(1)计算最优拟合方程的回归标准误(σ)
σ =
yi: 各个测量值
p(xi): 最优拟合方程的拟合值
n: 样本数乘以重复次数(L x R)
d: 最优拟合方程的阶数
(2)计算不精密度
用最优拟合方程的回归标准误(σ)与总平均浓度( )的百分比代表不精密度。
(3)数据组的不精密度检验
跟据以下公式进行判断:

σ:最优拟合方程的回归标准误
:总平均浓度
L:样本数
R:重复测量的次数
C:常数(附表C)
PctBnd:取5%
不精密度满足判断式时, 说明数据的精密度好可作线性评价。反之则表示数据的精密度差,不能作线性评价。当PctBnd取5%时, 尚可通过查不精密度和临界值表判断数据是否精密 (附表A和B), 如此时不精密度对应的临界值显示P, 表明测量数据的精密度不符合作线性判断的要求。
4.结果报告
线性范围报告的具体格式不要求,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进行线性评价的实验室或生产厂家名称。
(2)     被评价的方法或试剂名称,批号。
(3)     测定项目。
(4)     线性范围(如为二阶线性应包括临床允许误差)。
(5)    如可能应标出测定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及在此水平处的临床允许误差。
附录:
表A 不精密度和ADL的临界值(PctBnd=5%,d=1或2阶)
σ/ %
L*R=10
L*R=12
L*R=14
L*R=16
L*R=18
L*R=20
1
5.5
5.5
5.4
5.4
5.4
5.4
2
6.1
6.0
5.9
5.8
5.8
5.7
3
6.6
6.4
6.3
6.3
6.2
6.1
4
7.1
6.9
6.8
6.7
6.6
6.5
5
6.6
7.4
7.2
7.1
7.0
6.9
6
8.2
7.9
7.7
7.5
7.4
7.2
7
8.7(P)
8.4(P)
8.1
7.9
7.8
7.6
8
P
P
8.6(P)
8.3(P)
8.1
8.0
9
P
P
P
P
8.5(P)
8.3(P)
>9
P
P
P
P
P
P
    L*R:样本数*重复测量的次数
表B 不精密度和ADL的临界值(PctBnd=5%,d=3阶)
σ/ %
L*R=10
L*R=12
L*R=14
L*R=16
L*R=18
L*R=20
1
5.5
5.5
5.4
5.4
5.4
5.4
2
6.1
6.0
5.9
5.9
5.8
5.8
3
6.7
6.5
6.4
6.3
6.2
6.2
4
7.2
7.0
6.9
6.8
6.7
6.6
5
7.8
7.6
7.4
7.2
7.1
7.0
6
8.4
8.1
7.9
7.7
7.5
7.4
7
9.0(P)
8.7(P)
8.4
8.2
8.0
7.8
8
P
P
8.9(P)
8.6(P)
8.4
8.2
9
P
P
P
P
8.9(P)
8.7(P)
>9
P
P
P
P
P
P
     L*R:样本数*重复测量的次数
表C 不精密度界值的常数
最优拟合方程的阶数
精密度界值的常数(C)
一阶或二阶
6.3
三阶
6.5
附件4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
——可报告范围(征求意见稿)
一、概述
定量分析方法的可报告范围(reportable range)是临床实验室发出检验报告的依据之一,可报告范围包括可报告低限与可报告高限。可报告范围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
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参考CLSI有关标准,对定量检测方法中可报告范围的评估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原则性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进行可报告范围评估及准备可报告范围评估资料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分分析性能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对定量分析方法的可报告范围进行验证。
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  
二、可报告范围评估的基本原则
1.实验人员应熟悉测定方法与仪器操作。
2.采用合适的校准品、质控品并保持仪器处于正常状态。
3.用于评价实验的试剂应为同一批号,并在有效期内。
三、可报告范围的评估及数据处理方法
1.实验样本的基本要求和制备方法
1.1 样本要求
最好选择与测定样本具有相同基质的样本。
1.2 制备方法
(1)低值样本:将待测样本(含被分析物)用混合人血清(含被分析物浓度水平较低)或5%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进行稀释,产生接近于方法线性范围低限浓度水平的样本,一般为5个浓度水平,浓度水平间隔应小于线性范围低限的10%。
(2)高值样本:选取含被测物的高值样本,必要时可添加被分析物的纯品,并计算出理论值。使用混合血清或5%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或测定方法要求的稀释液对高值待测样本进行稀释,使其接近于线性范围的上1/3区域内,并记录稀释倍数。至少选用三个高浓度样本,稀释倍数应为方法性能标明的最大稀释倍数、并适当增加或减小稀释比例。
2.实验过程
在一次运行中将低值样本重复测定10次,高值稀释样本重复测定3次。
3.数据处理
3.1 数据记录:可根据附表进行数据记录。
3.2 数据统计:分别计算AVE(<v:shape style="WIDTH: 8.2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058 equationxml='&#13;&#10;&#13;&#10;12X' type="#_x0000_t75"> )、SD、CV值。对于可报告范围高限还应计算乘以稀释倍数后的还原浓度和相对偏差。
4.结果报告
4.1 可报告范围低限:以方法性能标示的CV值为可接受界值,由数据中选取CV值等于或小于可接受界值的最低浓度水平做为可报告范围低限。
4.2 可报告范围高限:选取还原浓度与理论浓度的偏差(%)等于或小于方法标示CV值时的最大稀释倍数为方法推荐的最大稀释倍数,方法线性范围的上限与最大稀释倍数的乘积为该方法可报告范围的高限。

附表:
可报告范围(低限)数据记录表
浓度1
浓度2
浓度3
浓度4
浓度5
1
2
3
4
5
6
7
8
9
10
AVE
SD
CV%
可报告范围(高限)数据记录
浓度1
浓度2
浓度3
1
2
3
AVE
稀释倍数
还原浓度
理论浓度
相对偏差(%)
附件5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
——准确度(回收实验)(征求意见稿)
    一、概述
准确度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定量检测方法的回收实验是评估准确度的方法之一,用于评估定量检测方法准确测定加入纯分析物的能力,结果用回收率表示。
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参考CLSI有关标准,对采用回收实验进行准确度评估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原则性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采用回收实验方法进行准确度评估并准备准确度评估资料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分分析性能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采用回收实验方法对准确度进行评估。
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
二、回收实验评估的基本原则
1.实验人员应熟悉测定方法与仪器操作。
2.采用合适的校准品、质控品并保持仪器处于正常状态。
三、回收实验的评估及数据处理方法
1.实验样本的基本要求和制备方法
1.1 选择合适浓度的常规检测样本,分为体积相同的3-4份。
1.2 在其中2-3份样本中加入不同量的待测物标准,制成2-3个不同加入浓度的回收样本,计算加入的待测物的浓度。
1.3 在另一份样本中加入同样量的无被测物的溶剂,制成基础样本。
2.实验过程
用待评价方法对回收样本和基础样本进行测定,通常对样本进行2-3次重复分析,取其均值进行计算。
3.数据处理及结果报告
3.1  计算回收率:回收率1 = <v:shape style="WIDTH: 187.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060 equationxml='&#13;&#10;&#13;&#10;12鍥炴敹鏍锋湰娴撳害1-鍩虹?鏍锋湰娴撳害鍔犲叆娴撳害1脳100%' type="#_x0000_t75">
3.2  计算平均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v:shape style="WIDTH: 193.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062 equationxml='&#13;&#10;&#13;&#10;12 鍥炴敹鐜?/m:t>1+鍥炴敹鐜?/m:t>2+鍥炴敹鐜?/m:t>33脳100%' type="#_x0000_t75">
3.3  计算比例系统误差:比例系统误差 = 100% - 平均回收率
3.4  可接受判断:比例系统误差不大于CLIA 88允许总误差的1/2。
4. 注意事项:
4.1 加入体积:加入的标准液体积一般在样本体积的10%以内;并且保证在加样过程中的取样准确度。
4.2 加入待测物的浓度:在保证总浓度在方法分析测量范围内,尽量使加入标准液后样本中的被测物浓度达到医学决定水平。
4.3 标准物浓度:因为标准物溶液加入体积不到10%,为保证得到不同浓度的回收样本,标准物的浓度应该足够高。
5.范例——某法测定血清葡萄糖回收率
5.1 样本制备:
(1)基础血清:血清1ml(浓度5.5mmol/L)+蒸馏水0.1ml;
(2) 回收样本1:血清1ml+0.1ml葡萄糖水溶液(浓度22mmol/L);
(3) 回收样本2:血清1ml+0.1ml葡萄糖水溶液(浓度55mmol/L);
5.2 采用待评价方法,按照从低到高的浓度顺序,每个样本测定3次,取平均值。填入下表:
测定浓度mmol/L
加入浓度mmol/L
回收浓度mmol/L
回收率%
基础样本
5.00
分析样本1
7.06
2.00
2.06
103
分析样本2
9.95
5.00
4.95
99
5.3 计算平均回收率:平均回收率 = <v:shape style="WIDTH: 80.2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064 equationxml='&#13;&#10;&#13;&#10;12103+992x100%[td]' type="#_x0000_t75"> = 101%。
5.4 计算比例系统误差:比例系统误差 = |100% - 101%| = 1%
5.5 可接受判断:<v:shape style="WIDTH: 69.7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066 equationxml='&#13;&#10;&#13;&#10;12r><12TEa=5%' type="#_x0000_t75"> > 1%, 该方法的回收试验(准确度)试验可接受
附件6: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
——准确度(方法学比对)(征求意见稿)
    一、概述
很多临床实验室内部,通常会有两个以上的检测系统,多个检测系统之间应该定期进行比对。对于开放检测系统,也应该对系统进行验证,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准确度的评价,准确度评价可以通过方法学比对来实现,利用两种方法的比对对非配套系统的准确度进行评估是评估准确度的方法之一。准确度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
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参考CLSI有关标准,对采用方法学比对进行准确度评估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原则性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采用方法学比对进行准确度评估并准备准确度评估资料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分分析性能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采用方法学比对进行准确度评估。
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
二、方法学比对的基本原则
1.熟悉待评价系统。
2.编写仪器标准操作规程,其中包括校准程序和室内质控程序。
3.比对方法的选择:
对于比较、对方法,采用符合生产厂家要求的实验室现行方法,或采用公认的参考方法。比对方法应具有以下条件:
(1)具有比实验样品方法更好的精密度。
(2)没有已知的干扰物。
(3)同实验样品方法具有相同单位。
比较方法应该选择正确性经过验证的方法,根据实际条件,选择的顺序如下:参考方法、原装系统、配套系统、经过验证的非配套系统。
4.待评价方法的处理:
进行方法学对比实验前,应该对系统进行初步评价(可参考NCCLS EP-10),并且对待评价方法进行精密度评价(参考相关标准),只有在以上评价完成并且达到相关标准后,才可进行对比实验。
三、方法学比对的评估及数据处理方法
1.实验样本的基本要求
1.1 按照实验对样品的要求收集处理病人样品,样本贮存时间及条件由被测组分的稳定性而定,尽可能避免使用贮存的样品。
1.2 样品应来自于许多病人,并且此病人的疾病对于被测组成的影响应该是知道的,不要使用含有干扰此方法的组分或条件(如溶血)样品。
1.3 在具有临床意义范围内即医学决定水平范围内,评价实验样品方法,通常基本从低于参考范围的低限到高于参考范围的高限。分析浓度尽可能在报告的浓度范围内均匀分布。商品质控物或者校准物可能存在基质效应,应避免使用。
2.实验过程
2.1 每天选择8个临床病人样本,按1到8的顺序编号。用两种方法同时进行实验,按照1,2,3,4,5,6,7,8,8,7,6,5,4,3,2,1的样本顺序进行测定。
2.2 以上实验至少重复5天,即至少分析40个不同的临床病人样本。每天实验必须进行校准和室内质控。只有在室内质控合格的情况下,当天的实验室数据才有效。
3.数据处理及结果报告
3.1 记录测定结果(Xii和Yjj)。
3.2 计算每个样本测定的均值( 和 ),样本重复测定间差值的绝对值(DXi 和DYi)及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间的差值( - )。
3.3 以 对 作散点图。
3.4 以( - )对 做偏倚图。
3.5 以(Yjj-Xij)对 做偏倚图。
3.7 检查批内离群点:计算样本重复测定间差值(DXi 和DYi)的平均数,实验结果差值超出平均数4倍时,则判断为离群点。
3.8 检查批间离群点:计算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间均值差值( - )的平均数,超出该平均数4倍时,则判断该样本为离群点。
3.9 相关系数计算:利用所有样本双份测定值进行相关系数计算,如果 ≥0.975(或 2≥0.95),则认为X范围适合,数据满足要求。X的误差可以由数据范围给以适当补偿,并且简单的线性回归可以用来评价斜率和截距。
如果r2<0.95,那么必须通过分析另外一些样品以扩大数据范围,然后再检查全部数据系列。如果没有超出范围,采用分步偏差程序代替线性回归,评价平均偏差。
3.10回归计算:利所有样本双份测定的有效数据,计算两个方法间的线性回归方程:Y=a+bX.
3.11 偏差估计:在医学决定水平,利用回归方程计算预期偏差,预期偏差Bx=a+(b-1)X,相对偏差=Bx/X
3.12 根据相关规定,判定预期偏差、相对偏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附件7: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
——精密度(征求意见稿)
    一、概述
精密度是衡量体外诊断试剂批内和批间变异的重要指标,通常包括批内和批间不精密度。精密度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
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要求,参考CLSI有关标准,对定量检测方法中精密度的评估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进行定量检测方法中精密度的评估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分分析性能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进行定量检测方法的精密度评估。
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
二、定义
1.批内精密度
是众多种类精密度中最基本的一个,它是在严格的相似条件下,所得到的最佳的精密度。
2.批间精密度
指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组)操作员在同一仪器上,使用同一方法和同种、同一批号试剂,在一段时间内(一般为一个月或20个工作日)对同一测试样品(常用质控品)测量结果的精密度。
三、精密度评估的基本原则
1.操作者必须熟悉方法和/或仪器工作原理,了解并掌握仪器的操作步骤和各项注意事项,能在评估阶段维持仪器的可靠和稳定。
2.用于评估试验的样品一般常采用临床实验室收集的稳定和冷冻贮存的血清(浆)库;当实验室收集的样品不稳定或不易得到时,也可考虑使用稳定的、以蛋白质为基质的商品物质,如校准品或质控品。
3.评估精密度时,应至少评估二个浓度水平样本的精密度。当二个浓度的精密度有显著差异时,建议增加为三个浓度。所选样本浓度应在测量范围内有医学意义,即至少有一个浓度在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 decision levels)左右。不要为了得到较小的精密度,都选用较高值的样品,甚至超出测量范围。也不应选用靠近最低检出限的样品,此时所得的精密度往往偏大。相当多的检验项目低值常无实际临床意义,但有少数检验项目,其低值也有临床价值,此时就需要评估有判断价值的低值精密度,适用时,可进行功能灵敏度的评估。如没有医学决定水平,可在参考区间上限左右选一个浓度。此外,再根据检验项目的性质在线性区间内选择另一个值。如与厂商或文献报导的精密度进行比较,所选浓度应与被比较精密度的浓度相接近。否则,有可能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四、精密度评估的方法和数据处理
1.只评估批内不精密度
1.1 试剂和校准品:应使用同一种类、同一批号的试剂和校准物,如可能,只进行一次校准。使用不同批号试剂和多次校准都会增加检验结果的变异程度。
1.2 评估方法:在以上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在一批内对样本进行重复测定,至少进行20次重复测定。
1.3 质量控制:检验时应同时至少测一个质控品。当质控品结果超出规定的失控限,不论实验结果是否满意都应弃去不用,重新进行试验以取得20个实验数据。要保存所有的质控数据和失控处理记录。
1.4 数据收集:在进行数据分析前,检查数据中有无由于偶然差错引起的离群值(outliers),可用下述离群值的标准;从已收集的20数据计算出总均值和标准差,任何结果和总均值的差值超过4个标准差时,可认为是离群值。为了能收集到至少20个有效数据。除补充由于质控失控而增加的测试外,还应再增加由于离群值不用于精密度的计算所需增加的检验次数。
在进行这种批内精密度评估实验时,一次只能有一个离群值,当离群值超过1个时,应怀疑是否为方法不稳定或操作者不熟悉所致。此时,应不用此次试验数据。检查问题和解决问题后重新开始新的评估实验。
1.5数据的记录: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记录在表1:
表1 批内精密度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序号
测量值
(均值-测量值)2
1
2
...
...
19
20
均值
1.6 批内精密度估计值的计算
求出均值: =∑Xi/n
使用下列公式计算出批内标准差估计值的标准差
1.7 批内精密度估计值的95%可信限
查统计表得出自由度20的上限公差因数为1.25,相应下限公差因数为0.75,得出批内精密度的95%可信区间为:(批内精密度×0.75)-(批内精密度×1.25)
2.同时评价批内和批间不精密度
2.1 评估方法:
每天做2个批次的测试,每批测试时,对同一样品作双份测量,共做20天。评估结束时共有40对,即80个测试结果。从40批次测量中双份结果的差值求出批内精密度。从所有80个数据计算出批间精密度。
在实施此项评估工作时,必须由同一个或一组操作者在同一台仪器上进行,应该使用相同的校准品、相同种类和批号的试剂。所用时间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这样所测到的精密度能更好地反映出该临床实验室定量测量方法在一段时间内的理想或最适的稳定性。
在每一批次测量中,必须同时测量质控品,以保证结果是可靠的,数据能够采用。
注:①也可以一日进行一个批次测量,一个批次中对同一样品重复测量4次,共测20个工作日,由80个数据求出批内和批间精密度;
②如果取得稳定样品有困难,也可改为测5日,每日2个批次,每个批次测一个样本8次。仍有80个数据。从10个批次中每一样品8次差异算出批内精密度。从所有80个结果计算出批间精密度。
2.2数据的收集
要收集到足够有效数据(至少为80个数据)。除补充由于质控失控而增加的测试外,应在进行数据分析前,检查数据中有无由于偶然差错引起的离群值(outlier),可用下述剔除值的标准;
从实施段已收集的40对均值的数据计算出总均值和标准差,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都可认为是离群值:
(1)任何一对均值和总均值的差超过4倍标准差
(2)任何一对中二个结果的绝对差值超过4倍标准差
离群值不用于精密度的计算。在剔除后应再增加检验次数,以保证至少有40批次,80个数据进行计算。
注:任何一次实验的剔除值不能超过总测量数的2.5%。当超过时,应怀疑是否为方法不稳定或操作者不熟悉所致。此时应不用此次试验数据,重新开始新的试验。
2.3数据的记录
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记录在表2
表2 精密度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序号
日期
批次1
批次2
结果1
结果2
均值
结果1
结果2
均值
1
2
……
……
19
20
2.4批内精密度的计算
按表3要求对数据进行进一步计算,将结果填入表3
表3 精密度实验原始数据计算
批次1
批次2
(结果1-结果2)2
(结果1-结果2)2
1
2
……
……
19
20
利用表4中的结果(3)、(4)可计算出批内精密度Sr
,其中I=检验日数
2.5 批间精密度估计值的计算
将上述实验结果记录在表4中
表4:批间精密度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第一批
第二批
结果1
(均值-结果1)2
结果2
(均值-结果2)2
结果1
(均值-结果1)2
结果2
(均值-结果2)2
1
2
19
20
合计
(1)
(5)
(2)
(6)
(3)
(7)
(4)
(8)
求出均值,公式为:
从上表得出:
求出批间精密度,公式为:
从上表得出
式中n=检验总数
2.6 批间精密度估计值的置信区间
由于检验次数不可能无限增加,当按规定方案,多次重复测量,就是在很好控制条件下,也很难得到相同的值,换言之,通过这样实验的数值只是精密度的估计值,围绕“真值”而变动。变动的范围大小和检验次数密切相关。人们往往在给出精密度值外,还给出其95%的置信区间。
置信区间与所测次数相关,次数愈多,可信限愈小。可以查出与检次数相关自由度的0.95因数,乘以标准差值就可得出95%可信限的上、下值。实际工作中,可查出95%可信限的上值的公差因数(tolerance factor),由此计算出95%可信限。实验室在报告精密度同时,可给出95%置信区间。
3.与其它来源的精密度的比较
临床实验室在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后,应评价得到的精密度是否满意,最简单办法就是与生产企业(文献)所提供的精密度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差异。如果临床实验室所测的精密度小于生产企业(文献)的精密度,说明临床实验室所得到的精密度是合适的。如果临床实验室测得的精密度大于生产企业(文献)的值,可利用F-检验法(F-test),即方差比值检验(variance ratio test)对实验室测得的结果和生产企业提供的结果进行比较计算。表5是为此工作设计的数据记录和计算表格:
表5 与生产企业(文献)声明批间标准差的比较表
实验浓度=
声明浓度=
实验标准差=sr或srr
声明标准差=σr或σrr
方差=sr2或srr2
方差=σr2或σrr2
测量次数自由度=n-1
声明测量次数自由度=n-1
注:标准差大小常与浓度有关,比较时,必须检查二者浓度是否接近一致,如差异较大不应进行比较。如接近一致,按下列公式计算出F值,以批间精密度为例:
    F=Srr2/σrr2
将计算出的F值和根据二组自由度从表6中查到的F值(p=0.05)进行比较,如计算F值小于查表得出F值,虽然实验室得到的标准差大于声称值,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反之,说明实验室得到的标准差没有达到方法应达到的水平。此时,实验室应该进一步改善条件,例如培训操作人员,修改操作程序或者维修仪器等再次进行测定。仍然达不到时,应与生产企业讨论和取得协助。
表6  F分布临界值表(p=0.05)
分母自由度
分子自由度
5      10     14      20     40    50    100     200     ∞
05
10
15
20
30
40
60
100
120
5.05   4.74   4.64   4.56   4.46  4.44  4.41   4.39   4.36
3.33   2.98   2.86   2.77   2.66  2.64  2.59   2.56   2.54
2.90   2.54   2.42   2.33   2.20  2.18  2.12   2.10   2.07
2.71   2.35   2.22   2.12   1.99  1.97  1.91   1.88   1.84
2.53   2.16   2.04   1.93   1.79  1.76  1.70   1.66   1.62
2.45   2.08   1.95   1.84   1.69  1.66  1.59   1.55   1.51
2.37   1.99   1.86   1.75   1.59  1.56  1.48    1.44  1.39
2.31   1.93   1.79   1.68   1.52  1.48  1.39    1.34  1.28
2.29   1.91   1.78   1.66   1.50  1.46  1.37    1.32  1.25
2.21   1.83   1.69   1.57   1.39  1.35  1.24    1.17  1.00
五、精密度的报告形式
精密度的结果受众多因素影响,在报告测量精密度时,应同时说明下列各点:
l  批内标准差及其95%置信区间;
l  批内变异系数;
l  批间标准差及其95%置信区间;
l  批间变异系数;
l  实验进行的工作日数;
l  检验批次数;
l  每个批次重复检验数和总检验数;
l  试剂的种类和批号;
l  校准品种类、批号和校准次数;
l  如适用,使用仪器的种类和型号。
附件8: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
——干扰实验(征求意见稿)
    一、概述
干扰物质是体外诊断试剂使用过程中造成测量误差的一个主要原因,针对体外诊断试剂进行的干扰实验是指通过实验查找出对体外诊断试剂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物质的过程。干扰实验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
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要求,参考CLSI有关标准,对干扰实验的评价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处理进行了原则性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进行干扰实验评估及准备干扰实验评估资料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分分析性能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
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
二、干扰实验评估的基本原则
(一)干扰物质来源:干扰物质可能来自内源或外源物质。可疑干扰物质的来源通常有:
1.常见的异常标本,例如溶血、黄疸及脂血;
2.普通的处方药及非处方药;
3.患者群体中异常的生化代谢物;
4.患者群体中常见的治疗药物;
5.干扰测量程序的药物(包括代谢物);
6.已报道干扰相似测量程序的物质;
7.标本处理过程中的添加物,例如抗凝剂、防腐剂;
8.采集及处理过程中接触标本的物质,例如血清分离设备、导管、标本收集容器及塞子;
9.影响某些实验的膳食物质,例如咖啡因,β- 胡萝卜素,罂粟籽。
(二)在实施评价实验前,必须决定临床可接受的标准。
(三)在实施评价实验前,操作者必须熟悉仪器设备及测量程序并对精密度及准确度进行评价,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避免遗留效应影响分析结果,确保分析系统保持稳定。
三、干扰实验的评估及数据处理方法
干扰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一般是通过测定对照或基础样本池中待测物的浓度计算得出的。在某些情况下,对照样本池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内源性干扰物质,如胆红素、血红蛋白、蛋白质和脂类。在一些测量程序中,采用标本前处理、样本空白、血清基质校正物和因子校正等手段以减少这些干扰物质在平均浓度下的影响,只有当患者样本中干扰物质浓度高于或低于平均水平时,由于干扰物质引起的误差才会显现出来。
基于此,有两种评估干扰物质的基本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及内在局限性,当两种方法同时使用时,可提供相互补充的信息。一种方法是将可疑干扰物质加入样本以评价干扰效果,另一种方法是测量个别有代表性病人标本,相对于高特异性可比较的测量程序评价被分析测量程序产生的偏倚。
(一)干扰筛查
评价很多可疑干扰物质在相对较高浓度下所产生的干扰,称此为“干扰筛查”。将可疑干扰物质加入基础样本池,计算实验样本相对于对照样本测量结果所产生偏倚,称此为“配对差检验”。如果可以观察到临床显著性影响,可以认为此种物质为干扰物质,需要进一步评估干扰物质浓度与干扰程度的关系。
1.实验材料和基本要求
(1)基础样本池:从一些未服用药物的健康个体获得新鲜标本,以此反应标本基质。若不能获得新鲜标本,可使用冷冻或冻干的标本代替,但应保证实验材料充分接近新鲜临床标本。使用适当纯度的分析物将样本池中分析物的浓度调整到医学决定水平,但要避免引入其它的干扰物质。
(2)储存溶液:准备一种适当纯度或者最接近循环形式的可疑干扰物质。选择一种实验物质能充分被溶解的溶剂,例如试剂纯水、稀释的HCl或NaOH、甲醇或乙醇、丙酮、二甲亚砜(DMSO)及其他有机溶剂。制备至少20倍干扰物实验浓度的储存溶液。
(3)每个标本所需要的重复测量次数:
双侧检验的实验重复次数为: ,单侧检验用Z1-α代替Z1-α/2。其中,Z1-α/2是双侧检验的可信度为100(1-α)% 时标准正态分布相对应的百分位数;Z1-α是单侧检验的可信度为100(1-α)% 时标准正态分布相对应的百分位数;Z1-β是把握度为100(1-β)%时标准正态分布相对应的的百分位数;dmax是检测分析物浓度时最大允许的干扰(interference);s是测量程序的重复性标准差。由于实验次数必须为整数,所以将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为整数。
(4)干扰物实验浓度:干扰物质浓度应达到病理标本的最高浓度值。
(5)分析物实验浓度:分析物实验浓度应选择两个浓度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可选择医学决定水平、参考范围的上、下限或病理浓度。
2.实验过程
1)选择适当的分析物浓度;
(2)建立一个临床上显著性差别(dmax)的标准;
(3)决定每个样本的重复次数;
(4)制备一个基础样本池;
(5)制备一个储存溶液;
(6)制备实验样本,将储存溶液加至容量瓶体积的1/20,再用基础样本加至刻度,混匀;
(7)制备对照样本,将溶剂加至另一容量瓶体积的1/20,再用基础样本加至刻度,混匀;
(8)在同一批测定中,交替分析实验(T)及对照样品(C),例如C1T1C2T2C3T3....CnTn;
(9)记录分析结果。
3.数据处理及结果报告
计算dobs、dc及95%可信区间。 是实验、对照样本分析物平均值的差值,公式为 ,在双侧检验中, ,在单侧检验用Z1-α代替Z1-α/2;95%可信区间的计算公式为: ,n为每份标本重复测量数,dnull经常取值为0。
    当dobs小于或等于dc时,不拒绝无效假设,认为检测物质不是干扰物质;当dobs大于dc时,拒绝无效假设,接受备择假设,认为检测物质是干扰物质。
当95%可信区间的下限小于或等于dmax,认为检测物质不是干扰物质;当95%可信区间的下限大于dmax,可认为检测物质是干扰物质。
(二)干扰效果评价
如果在一个或多个分析物质浓度发现干扰,进行剂量反应实验以确定干扰物质浓度与干扰程度的关系。
1.实验材料和基本要求
(1)基础样本池;
(2)储存溶液;
(3)高值样本池:基础样本池稀释储存溶液以达到所需浓度;
(4)低值样本池:准备一个干扰物质浓度接近临床标本平均浓度的样本池。
2.实验过程
(1)决定可疑干扰物质的最高和最低浓度;
(2)建立一个临床上显著性差别的标准;
(3)决定每个浓度水平的重复次数(一般为3次);
(4)制备高、低值样本池;
(5)制备一个中值样本池,将等量的高值及低值样本加入一个适当的容量瓶中,混合均匀;
(6)制备一个75%样本池,将等量的高值及中值样本加入一个适当的容量瓶中,混合均匀;
(7)制备一个25%样本池,将等量的低值及中值样本加入一个适当的容量瓶中,混合均匀;
(8)在同一批测定中分析所有标本,先按浓度升高顺序排列标本,再按降低顺序排列标本,以平衡系统误差;
(9)计算低值样本池分析物的平均浓度,把其他的测量结果减去此值,将所有的分析结果列表。
五个浓度水平样本池制备图
3.数据处理及结果报告
    以干扰物质浓度为X轴,观察效果为Y轴,绘制剂量反应图,检查图的形状。当数据呈线性分布时,可应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计算斜率、截距及剩余标准差(Sy,x)。在图上画出回归线,可证实它适合此数据并且此效应为线性。当数据呈非线性分布时,任一干扰物质浓度下的干扰程度可通过图直接得到,还可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的二次多项式模型计算得出。
    当数据呈线性分布时,回归线的斜率代表每单位干扰物产生的偏倚,Y轴的截距代表内源性干扰物质的浓度。可通过回归方程式或剂量反应图,估计任一干扰物质浓度下的干扰程度,而不管线性或是非线性关系。
(三)以病人标本评价干扰效果
被评价的测量程序与参考程序或其他有比较资格的测量程序共同分析两组病人标本(实验组及对照组)。相对于对照标本,存在偏倚的实验标本结果提示有干扰存在。由于干扰筛查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不管筛查实验如何广泛,在病人标本中都可能遇到未考虑到的干扰,所以分析相关病人群体的标本,评价标本间内在的变异性,可以减少这种情况发生。病人标本的测量结果也可用于证实干扰现象。如果已知病人标本包含一种物质,其测量结果本应产生偏倚而实际未观察到,那么应该进行调查以解释相互矛盾的结果。
1.实验材料和基本要求
(1)实验标本的选择原则:来自具有相关疾病的病人标本;服用相关药物的病人标本;尿毒症患者的标本;具有其他成分的标本等。
(2)对照标本的选择原则:未服用相关药物的病人标本;具有可疑干扰物质正常浓度的标本;具有相同或相似诊断的病人标本;分析物浓度分布与实验标本相似的标本等。
2.实验过程
(1)选择实验标本及对照标本;
(2)选择一个合适的参考测量程序或有比较资格的测量程序;
(3)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通常2小时),使用两种测量程序分析每一个标本两次,实验及对照组的标本数一般都是10至20个,测量数日,每日分两批测定标本,分析顺序应为随机顺序或是实验与对照标本交替排列;
(4)若观察到偏倚,则测量药物或其他可疑的干扰物质的浓度,尽可能建立偏倚与干扰物质浓度的关系。
3.数据处理及结果报告
绘制偏倚相对于参考方法的分析物浓度图。将分析结果列表,计算每个标本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及平均偏倚(被评价方法的结果减去参考方法的结果),以参考方法所测得分析物浓度为X轴,以偏倚为Y轴,作图。应用线性回归分析计算每组数据的Sy,x值。
评价偏倚,结果可能为正偏倚、负偏倚或无偏倚。将实验标本与对照标本的结果比较,评价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系统偏倚,如果存在系统偏倚,计算实验组偏倚的上限与对照组的平均偏倚的差值,此值与干扰标准相比较,以评价是否存在有临床意义的干扰。  
如果可以测量干扰物质的浓度,绘制偏倚相对于可疑干扰物质浓度图,以观察可疑干扰物质的浓度是否与偏倚相关。
附件9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
——稳定性(征求意见稿)
    一、概述
稳定性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
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要求,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药审评办公室编——新药审批办法及有关法规汇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及CLSI有关标准,对稳定性的评估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处理进行了原则性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进行稳定性评估及准备稳定性研究资料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稳定性研究资料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进行试剂稳定性评定,以期确定试剂稳定性范围或对试剂说明书标称稳定性范围的验证
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
二、稳定性评估的基本原则
1.实验操作人员能熟练应用操作系统。能定期(包括: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对所用仪器进行维护保养,按仪器说明书所要求定期更换易损零配件,每年请国家计量院对仪器滤光片进行校验,使仪器处在正常的工作状态,确保仪器有较好的测定精密度及减少样本、试剂携带污染等。
2.要采用与评价试剂配套的校准品,校准品的使用(储存、复溶)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校准步骤与间隔应按照本室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3.要做好室内质控,质控物应有可靠的来源,稳定性应在一年以上,应尽可能采用人血清基质,可选用定值或非定值质控品,质控物的使用(储存、复溶)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质控物的定值与靶值的确定应按照本室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4.进行稳定性评价时应注意试剂有效期及批号,不可采用过期试剂或不同批号的试剂,最好用同批混合试剂,这样可避免瓶间差。试剂应存放在说明书规定的条件下。工作液配制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进行,试剂瓶上要标注打开的日期及开瓶后的失效日期并签上名或缩写,要注意配制好的工作液是否需要避光保存。
5.实验室应对用来保存试剂的冰箱有温度监控记录,如果发现冰箱温度可能存在问题,应该及时调整冰箱温度,以符合试剂保存的要求,如果不能调整,应该及时转移冰箱内的试剂。还应做好实验室内温度记录,对实验用水进行电阻率的测定(不能低于1兆欧姆.厘米)。
三、稳定性的评估及数据处理方法
1.实验项目:
1.1 测定新配制的试剂工作液和稳定期末试剂工作液两组平均值之间的一致性。
1.2 测定稳定期末试剂工作液的空白吸光度值。
1.3 测定稳定期末试剂工作液的空白值
2.实验样本:
2.1 两组平均值之间的一致性实验的样本要求
(1)临床样本(人血清):可避免基质效应对结果的影响,力求新鲜,但不可选用含有对测定方法具有明确干扰作用物质的样本,如溶血、脂血、黄疸或含有某些特定药物的样本。最理想的浓度为医学决定水平(一般有两个水平)。
(2)质控品:选择易得到的、有可靠来源,稳定性好的定值或非定值质控物、此质控物至少要有两个浓度水平。
2.2试剂空白吸光度值、试剂空白值实验的样本要求
生理盐水(开瓶时间在三个月内)应该透明清澈如出现沉淀或者混浊应及时更换。
3.实验方法
每个浓度水平样本重复测定至少6次,计算平均值。新配制及稳定期末工作液应在同次运行中测定,可将仪器带来的不精密度减到最小。
4.数据处理
4.1 数据记录
可参考表1进行数据记录。但应保留原始数据(包含当日质控),在原始数据要有有操作者的签名或缩写。
表1:稳定性评价数据记录表
评价试剂盒名称/批号:
实验项目:
样本名称/批号/采集的日期:
仪器:
试剂厂家:
试剂保存温度:
校准品/批号:
操作者:
审核者:
测定日期:
样本号
新配制的工作液
稳定期末的工作液
测定1
测定2
……
均值
测定1
测定2
……
均值
1
2
空白吸光度
空白测定值
4.2 结果判断:
(1)两组平均值之间的一致性(t检验法)
       按下式计算t值:
式中: ---新配制试剂工作液测量数据的平均值
   ---稳定期末试剂工作液测量数据的平均值
   ---新配制试剂工作液测量数据的标准偏差
   ---稳定期末试剂工作液测量数据的标准偏差
       ---新配制试剂工作液测量次数
       ---稳定期末试剂工作液测量次数
注:为了保证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的准确度, 和 均≥6
若t<显著性水平a(通常a=0.05),自由度为 + -2的临界值 ,则两个平均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试剂空白吸光度和空白测定值:在试剂工作液稳定期末达到说明书的指标。
5.稳定性评价报告              
具体格式不要求,但应包含以下内容,可参考下表:
稳定性试剂评价报告
试剂名称:
委托单位:
通讯地址:
联系人:
联系方式:          电话:            传真:
评价内容
评价依据
所用仪器
评价系统
质控物质
临床标本
评价结果
            
结论:
评价人:
技术负责人:
评价负责人:
报告日期:
实验室(盖章)
备注:以上检测结果仅对所检测的样品有效         
实验室地址:
附件10: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
——参考值(参考区间)(征求意见稿)
    一、概述
参考值(参考区间)是体外诊断试剂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临床使用中判断被检测样本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参考值(参考区间)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
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要求,参考CLSI有关标准,对参考值(参考区间)的有关定义、实验所需材料、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处理进行了原则性要求,包括建立参考区间的方法学和程序。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对定量检测和确定健康相关的参考值(参考区间)进行评估及准备参考值(参考区间)评估资料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参考值(参考区间)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进行参考值(参考区间)的确定或转移。
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
二、定义
1.参考个体:根据设计标准筛选出进行实验的个体(确定一个人的健康状况通常是非常重要的)。
2.参考人群:由参考个体组成的群体。(参考人群的数量通常是未知的,因此它是一个假定的实体。参考人群也可以由一个人组成,例如为自身或其他人做参考。主题特异性参考个体在本指导文件中不包含在内。)
3.参考样品组:选出适当数量的个体以代表参考人群。
4.参考值:经过对一定数量参考个体的测量和观查,所获得的检测结果。(对参考个体的实验结果,参考值源于参考样品组)
5.参考值分布:一组参考值的分布。
6.参考样本组的参考值分布:通过测定,并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7.参考人群的参考值分布:评估参考样本组的参考值分布,并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8.参考限:源自参考值的分布,用于描述部分参考值的位置(小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下限/上限。
9.参考区间:参考值低限和高限之间。如:GLU:3.6~6.1 mmol/L。有时只有参考值高限(X)有意义 ,其参考区间为:0~X)。
10.观测值:病人样本的实验室检验结果,与参考值、参考值分布、参考限、参考区间作比较。
三、参考值(参考区间)评估的基本原则
1.选择参考个体
1.1 概要
健康是一个缺乏统一定义的概念,因此,确定排除非健康的标准是选择参考个体的第一步。每一项研究均有不同的健康标准。一个准参考个体的健康状态需经过一系列检查才能确定,这些检查包括病历检查或现状态生理指标的临床实验检查。用于参考值研究的标准应具有详细的描述和证明,实验操作者根据此标准来判定参考样品组的健康状态,调查问卷可用于评价每个参考个体的健康状态。
1.2 排除和分组
排除标准详细规定了准参考个体的非健康状态,用于排除非健康参考样本。表-1列出了基本的排除标准,此表并没有囊括所有的排除标准,每个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细化排除标准。分组标准详细规定了组别特征。最常用的分组标准是年龄和性别。表-2还列出了其它的分组标准。各个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排除和分组的最佳方法是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问卷常只需要回答“是”或“否”即可确定,也可与体检同时进行。
-1 排除标准
饮酒
疾病(最近)
献血
哺乳期
血压(异常)
肥胖
药物滥用
职业
处方药
口服避孕药
自服药
怀孕
环境因素
手术(最近)
空腹或不空腹
吸烟
遗传因素
输血(最近)
住院(最近或正在)
维生素滥用
-2 分组标准
年龄
采样时的体位
血型
种族
生理变异
性别
食物
月经周期
种族背景
孕期
运动
采样时间
禁食与非禁食
吸烟
地理位置
1.3 选择参考个体:
健康参考值的参考个体不要求是健康年青人,他们应与疾病人群相似。许多情况下,年龄相关的参考区间更适用于临床诊断。但有些情况下,与年龄相关的实验室指标改变可能不代表健康状况的变化,如老年人的总胆固醇或生长激素水平改变。除非特别需要(婴儿、老年人),参考个体通常不应是临床病人。
1.4 抽样调查问卷:
为了保护参考个体的权益,应确保问卷信息和检测结果的保密性。调查问卷的内容详见图-1。
所有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患者疾病诊断。
项目ID#                                样本ID#                     
姓名:                                 电话:                       
地址:                                                              
年龄:               性别:            民族:   
身高:               体重:               
职业:                                    
医师姓名:                                
您认为自己健康吗?        是            否
您进行规律性的锻炼吗?
如果是,练习时间(小时/星期):            
练习强度:(轻)1 2 3 4 5 6 7 8 9 10(重)
最近曾经生病?            是            否
如果是,生病时间:               疾病名称:                  
您正在服药吗?            是            否
如果是,服用哪些药品:                                       
您是否高血压?            是            否
您是否服用维他命营养品?  是            否
如果是,服用哪些营养品:                                      
您在工作是否接触危险化学品?   是       否
如果是,接触哪些化学品:                                      
您是否吸烟?              是            否
如果是,香烟种类:               吸烟频度:                  
您是否有特殊饮食习惯?    是            否
如果是,请描述:                                             
您是否饮酒?              是            否
如果是,酒品种类: 饮酒频度:                                 
您是否正在接受医生治疗?  是            否
如果是,原因:                                                
您近期是否曾经住院治疗?  是            否
如果是,原因:                          地点:               
您是否有家族遗传病?      是            否
如果是,遗传病描述:                                          
您近期是否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止痛药?    是         否
如果是,原因:                          时间:               
您近期是否服用抗酸药或其他胃病药?      是         否
如果是,原因:                          时间:               
您近期是否服用减肥药?    是            否
女性调查者:
是否月经?                是            否
如果是,上次月经期的时间:                              
如果否,是否接受荷尔蒙调节治疗?        是         否
是否在哺乳期?            是            否
是否怀孕期?              是            否
如果是,预产期时间:                                 
您近期是否使用口服或植入的避孕药物?    是         否
-1 采样调查问卷(接上表)
2. 分析前和分析中需考虑的因素
2.1 项目准备:
对所有的分析前条件,包括项目准备、样品收集和处理、分析方法、仪器,应进行严格限定,限定条件应可同时应用于参考个体和患者人群。一般情况下,分析前应考虑两个因素,即生物学因素和方法学因素。生物学因素包括代谢和血液动力学,方法学因素包括样品收集和处置等。见表-3和表-4
-3 关键因素总结
生物学因素
方法学因素
    可变性和标准化来源
代谢
样本收集
特殊因素(采样时的体位等)
血液动力学
样本转移
多重因素(见表-2)
酶感应
样本处置
细胞破裂
-4 需考虑的预分析因素
项目准备
样本收集
样本处置
前期食物
采样时环境条件
运输
禁食与非禁食
时间
血液凝结
停止用药
体位
血清或血浆的分离
摄取药物
样本种类
贮存
按照生物节奏取样
采样部位
分析准备
物质活性
部位准备
采样前休息的时间
血流量
紧张度
设备/技术
2.2 样本的种类、收集、处置和贮存
实验室应有样品收集、处置和贮存的标准操作手册。选择适宜的采血管,采血管不能引入外源性干扰。确定样本是否可在厌氧条件下贮存。不应使用溶血、脂血、黄疸的血清或血浆样本。
2.2.1 血样
如果选择的样本为血样,应确定需要的是动脉血、静脉血还是毛细血管血。样本需要抗凝时,应选择抗凝剂,应明确样本的采集方法。
2.2.2 其它体液样本
其它的体液样本包括尿液、脑脊液、胸膜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关节内滑液、羊水和唾液等。应注意体液收集的时间段。
2.2.3 温度
应明确样本收集和贮存的温度。通常情况下,样本在采集后,应尽快进行处置和检测,尽量减少放置时间。
2.3 分析方法特征
实验室应对所用检测方法进行细致的描述和规定,应建立不精密度、不准确性、最小检测限、线性、回收率、干扰特征的评价准则。
    四、参考值(参考区间)评估的方法和结果报告
1. 新的分析物质或分析方法
1.1 方法描述
此方法适用于新分析物、新分析方法及以前的分析物参考值的建立。健康人群某分析物质参考值的产生和参考区间的估计,应根据一个详细限定条件的方法进行,这些条件限定包括以下几点。
(1)根据医学科技文献,建立适宜的生物变异和分析干扰的项目列表。
(2)建立选择、排除及分组标准,设计适宜的调查问卷,以揭示潜在参考个体的标准。
(3)参加参考区间实验的参考个体应签署书面同意协议,并完成调查问卷。
(4)按照问卷结果及其它适宜的健康分析结果,对潜在的参考个体进行分类。
(5)根据排除标准或体检结果,从参考样品组排除不符合要求的参考个体。
(6)根据所需要的参考限,决定适宜的参考个体的数目。
(7) 用被分析物检测的常规方法,对被选择的参考个体进行采样。
(8)按照常规方法对样本进行收集和处理。
(9)按照被评价方法分析样品,收集数据。整个过程与常规的操作保持一致。
(10)检测数据,设计图表,以评价数据分布。
(11)识别可能的数据错误。
(12)选择估计方法、估计参考限和参考区间,对参考区间进行分析。
(13)对以上的步骤进行证明。
1.2 结果分析
参考区间包括两个值,即参考上限和参考下限。对于大多数分析物,以2.5%为低限,以97.5%为高限,通常确定范围在2.5%~97.5%的测定值为参考值。有时,只有参考上限具临床意义。对于单侧指标,可以确定第5百分位数或第95百分位数为参考值。
1.2.1 所需最少的参考个体数:
120个观测值可以满足90%的置信限,153个观测值可以满足95%的置信限,198个观测值可以满足99%的置信限。作为通行标准,推荐一个分析项目至少需要120个参考个体数。如果实验分组,每一组至少需要120个参考个体数。如果这120个参考值中,有不符合健康条件的值,将其排除后,应补测符合标准的值,最终总体参考值不少于120个。
1.2.2 离群值的处理:
设定比值D/R,其中D=最大值-次大值,或D=最小值-次小值,R为所有观测值的极差。如果D≥1/3R,则极值应被删除。当两三个离群值处在数据分布的一侧时,D≥1/3R规律常常不能识别出极值是否是具有显著水平的异常值。这种情况下,1/3规律应将最小的极值认定为离群值。
1.2.3 参考值分组:
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之间参考区间的差异应进行验证,每一组至少应选择120个参考个体。一般情况下,如果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则参考区间应分别报告。两组之间平均值差异应用z检验进行验证。第一步,每组先检测60个个体。每一组平均值的显著性差别应用标准正态检验。
<v:shape style="WIDTH: 130.5pt; HEIGHT: 78pt" id=_x0000_i1107 equationxml='&#13;&#10;&#13;&#10;12Z=X1-st=easX2Sriaeas12n1+="CeasS22:farean212' type="#_x0000_t75">
其中:
<v:shape style="WIDTH: 14.2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109 equationxml='&#13;&#10;&#13;&#10;12X1' type="#_x0000_t75">和<v:shape style="WIDTH: 1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111 equationxml='&#13;&#10;&#13;&#10;12X2' type="#_x0000_t75"> 分别是两组实验的平均值;
<v:shape style="WIDTH: 19.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113 equationxml='&#13;&#10;&#13;&#10;12S1:ct2' type="#_x0000_t75">和<v:shape style="WIDTH: 19.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115 equationxml='&#13;&#10;&#13;&#10;12S2:ct2' type="#_x0000_t75"> 分别是两组实验的方差;
<v:shape style="WIDTH: 13.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117 equationxml='&#13;&#10;&#13;&#10;12n1:ct' type="#_x0000_t75">和<v:shape style="WIDTH: 14.2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119 equationxml='&#13;&#10;&#13;&#10;12n2:ct' type="#_x0000_t75"> 分别是两组实验的参考值的数量;
Z检验是非参数检验,无论原始数据是否高斯分布,均可应用Z检验。但如果原始数据分布的偏倚十分明显,则应进行log转换,转换后的数据分布尽可能接近高斯分布,然后再应用Z检验,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检验。Z的临界值<v:shape style="WIDTH: 13.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121 equationxml='&#13;&#10;&#13;&#10;12Z*' type="#_x0000_t75"> 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v:shape style="WIDTH: 265.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122 equationxml='&#13;&#10;&#13;&#10;12Z*=3(n骞冲潎/120)1/2=3[(n1+n2)/240]1/2' type="#_x0000_t75">
另外,应检查标准偏差较大者,如<v:shape style="WIDTH: 13.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124 equationxml='&#13;&#10;&#13;&#10;12S2:ct' type="#_x0000_t75"> ,是否大于1.5<v:shape style="WIDTH: 12.7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126 equationxml='&#13;&#10;&#13;&#10;12S1:ct' type="#_x0000_t75"> 。或者<v:shape style="WIDTH: 7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128 equationxml='&#13;&#10;&#13;&#10;12S2:ct/(S2-S1)' type="#_x0000_t75"> 是否小于3。
例如,如果在取样的第一阶段,参考值的平均数量为60,则<v:shape style="WIDTH: 157.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130 equationxml='&#13;&#10;&#13;&#10;12Z*=3(60/120)1/2=2.12' type="#_x0000_t75">
如果参考值的平均数量达到了120,则<v:shape style="WIDTH: 147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132 equationxml='&#13;&#10;&#13;&#10;12Z*=3(120/120)1/2=3' type="#_x0000_t75">
如果参考值的平均数量达到了500,则<v:shape style="WIDTH: 165.7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134 equationxml='&#13;&#10;&#13;&#10;12Z*=3(500/120)1/2=6.12' type="#_x0000_t75">
在各情况下,如果z值超过了对应的<v:shape style="WIDTH: 13.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136 equationxml='&#13;&#10;&#13;&#10;12Z*' type="#_x0000_t75"> 值,两组之间即存在显著性差别,应分别报告参考区间。
2.已有的分析物质或分析方法
2.1 方法描述
此方法适用于将已知的有效参考值(参考区间)从供给实验室转移到接收实验室。在适宜的情况下,如果检测主体、方法学、取样方法均具有兼容性,参考值(参考区间)的转移是可行的。测量系统之间的可比性可以通过相应的方法进行验证。
    2.2 参考值(参考区间)的转移
参考值(参考区间)的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使参考值具有可接收性,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可接收的转移条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2.2.1 使用相同的分析系统(方法和仪器):
(1)在相同的实验室里;
(2)从一个实验室到另一个实验室;
①检测主体来自相同的地区或相同的人口统计学总体;
②检测主体来自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人口统计学总体;
2.2.2 使用不同的分析系统(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仪器):
(1)在相同的实验室里;
(2)从一个实验室到另一个实验室;
①检测主体来自相同的地区或相同的人口统计学总体;
②检测主体来自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人口统计学总体;
如果首次参考值(参考区间)的测定已经完成,则不同参考值(参考区间)的转移应着重注意两个事项:即分析系统的结果可比性和样本总体的可比性。整个的分析前过程及分析过程,均应与首次参考值(参考区间)确立过程保持一致。
2.3 参考值(参考区间)确认:
有三种方法可用于参考值(参考区间)转移可接收性的评价。
2.3.1 参考值(参考区间)转移可接收性可以通过对首次适宜参考值研究的相关要素的检查来进行评估,包括参考总体的地区和人口统计学同质性,分析前和分析程序,分析操作,参考值(参考区间)的描述和调整,估计参考值(参考区间)的方法等。如果初始参考值(参考区间)的研究资料详细,接收实验室的上述条件均与初始参考值(参考区间)研究相同,参考值(参考区间)可以直接进行转移,不需要进行确认实验。  
2.3.2 如果用户或接收实验室希望对厂家或其它实验室所报告的参考值(参考区间)进行确认实验,应对较少数量的参考个体(n=20)进行参考值(参考区间)实验,并将结果与首次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在此研究中,整个过程应与首次研究保持一致。这20个参考个体应具有接收实验室健康人群的代表性,并满足排除和分组标准。如果接收实验室检验主体的人口统计学与首次研究的检验主体不具有同质性,即存在明显差别时,参考值(参考区间)不可进行转移。如果20个检验主体中有2个以下的值落在首次研究的95%参考限之外,则首次参考值(参考区间)可被转移。如果3个以上检验主体的值落在95%参考限之外,则用户应重新检查分析程序,检查两个参考总体人群是否具有同质性,是否需要按照规模性实验指南建立适合自己实验室的参考值(参考区间)。此方法介绍接收实验室按照厂家或权威实验室提供的方法,检测20个参考个体,如果只有两个以下参考个体的值落在首次参考限以外,则应接收厂家或权威实验室提供的参考值(参考区间)。
2.3.3 用户或接收实验室希望对厂家或其它实验室所报告的参考值(参考区间)的转移进行确认实验,也可以对60个参考个体进行参考值(参考区间)实验,将测定结果与所提供的首次参考值(参考区间)进行比较。在此研究中,整个过程应与首次研究保持一致。如果接收实验室检验主体的人口统计学与首次研究的检验主体不具有同质性,即存在明显差别时,参考值(参考区间)不可进行转移。参考个体的选择,参考值(参考区间)的获得应与首次参考值(参考区间)研究相一致,数据经检查和离群值的排除之后,将小样本的参考值(参考区间)数据与首次大样本的参考值(参考区间)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如果检验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则接收所提供的首次参考值(参考区间)。如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应进一步取样,进一步比较,或者进行全规模的参考值(参考区间)研究。
2.4 参考值(参考区间)的报告
试剂生产企业如果提供参考值(参考区间)研究,则应提供实验室设备、数据处理系统、参考值(参考区间)覆盖范围,参考人群的选择等具体的参考值(参考区间)来源的条件。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在产品标识上应提供参考值(参考区间),并说明参考值(参考区间)所引用的文献。在此文件中,应详细列出参考样本的数量,选择标准,分析前和分析变量控制,统计学处理方法等。生产企业应识别分组因素,为每一个具有显著性差别的组别提供参考值(参考区间),并且说明是否对组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检验,如性别、年龄、饥饿/非饥饿、一天中的取样时间、妊娠、体位等。生产企业使用的参考人群应具有与其市场类似的分布。为了易于参考值的转移,生产企业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过程及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4-2-2 23: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还发这么长的帖子,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23: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968 发表于 2014-2-2 23:02
春节还发这么长的帖子,辛苦了!



石头老师,新年好,不辛苦。
我正在听您在YY讲堂2013第20期的讲课,讲得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2-3 08: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3 15: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3 16: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新年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3 08: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2 18: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7-4 16: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谢谢楼主分享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发表于 2019-4-28 10: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正式稿出来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2 10: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0-4-13 12: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神
发表于 2022-8-14 14: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6 11: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啊,辛苦楼主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2 11: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好人一生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5 17: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京ICP证15035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4-9-25 03:20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