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436|回复: 1
收起左侧

[临床药学] 自己健康 自己做主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14-1-26 09: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自己健康 自己做主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也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更加珍爱生命。

药物是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如何安全合理用药也是老百姓特别关注的话题,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是个重要的民生问题。

但是,目前在用药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如凭一知半解用药,滥用抗生素、大输液,不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药物,如随意停药、增减药量,盲目联合用药,缺乏自我治疗和家庭贮药的常识等不合理用药比较普遍。我们医药工作者,特别是作为一名药师有责任向我们的老百姓宣传安全合理用药,帮助广大民众走出用药误区,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自己健康,自己做主。

今天讲六个方面问题:

1.切勿滥用药品

2.正确自我药疗

3.正确认识不良反应

4.正确使用药品

5.正确保管药品

6.切勿轻信广告

听完今天的课后,请记住两个“切勿”,四个“正确”。

    一、切勿滥用药品

    (一)切勿滥用“三素一汤”

“三素”指的是什么?

三素:抗生素、激素、维生素;一汤:输液。

    1.切勿滥用输液

据统计2009年全年,我国输液用了104亿瓶(2010年12月24日,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举行联组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鑫透露,2009年我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这个数值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很多医院门诊都有一个很大的输液室,真可谓称之为“输液森林”。

发烧了、拉肚子,一进医院就主动要求打针输液,不打针、不输液就认为医生不重视,有的病人说“不输液打针我来医院干吗?我去药店买点药不就行了吗?”还有的病人主动要求“医生给我输点液吧!这样好得快呀!”其实,发烧是一种人体的保护性反应,是一种因疾病而引起的症状,人体在发热时,体内抗体生成增多,有利于消灭入侵的病原体。还有在没有明确诊断前不要随意滥用退烧药,以免掩盖病情,影响诊断,延缓治疗。

    (1)输液是不是见效快呢?

因为药物直接输入血管,药效的发挥的确快得多,在急症需要急救,医生往往会给以输液治疗,在病人病情重,又不能口服药品,可以把药品溶解在输液中输给病人,比如一些抗生素,一些抗肿瘤药物,还有需要补充静脉营养、热量、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钾、钠、钙等)时会采用输液这种方式给药。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输液也是有风险的。

    (2)输液有哪些风险呢?

输液有可能引起热原反应。输液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在消毒灭菌时被杀死的病原微生物会产生一些致热原反应的物质,输入人体后会引起寒战、发热,如果是发生在年老体弱的病人身上还可能危及生命。还有可能输液被污染,特别是玻璃瓶输液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碰撞裂缝进入细菌、真菌,肉眼看得见的霉团可能被发现,可怕的是肉眼看不太清楚的更易误输入人体而引起菌血症,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可能有对药物过敏的情况,输液就发生得快而且严重,抢救起来也更困难。

再有就是输液中的微粒进入人体中是不能被排出来的,也可能阻塞小的毛细血管,沉积在组织中,如产生肺肉芽肿等等。

另外输液增加医疗成本,加重医疗保险和患者负担。

因此我们提倡的是: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静脉。

    2.咱们再来讲讲“三素”之一的抗生素的滥用。

我国是应用抗生素的大国,抗生素的滥用当然应从抓医院抓医生做起。我国卫生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规定,每年派出大批专家去各地区各医院去检查督导,我们已经能看见抗生素滥用情况有所改善。

今天主要讲讲我们老百姓如何提高我们的认识,自己不主动要求医生给用抗生素,自己不要随便购买抗生素。比如说感冒发烧、拉肚子,不要先想到要用抗生素,为什么呢?

因为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不是细菌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抗生素只能抑制和杀灭细菌。感冒有一个5~10天的病程,多喝水,好好休息,对症治疗,比如发烧超过38.5oC,头痛、嗓子痛、发烧,用些解热镇痛药,既能退烧,又能止痛。咳嗽用些止咳药,鼻子不通气可以用伪麻黄碱减少鼻充血,流鼻涕、眼泪可用些抗过敏药如氯苯那敏(扑尔敏)。市面上提供的抗感冒药多数是复方制剂,里边大同小异的成分都包括了上述的这些对症的药品。只有感冒又合并细菌感染,如咳嗽很厉害,有黄痰,去医院化验,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有细菌感染了,甚至于发生肺炎,这就应该用抗生素了,抗生素是处方药,要医生来判断你应该用什么抗生素。

腹泻的病因复杂,一般按病因分为6种类型:①感染性腹泻:由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或食物中毒引起;②炎症性肠病:由直肠或结肠溃疡、肿瘤或炎症引起;③消化性腹泻:由消化不良、吸收不良或暴饮暴食引起;④激惹性或旅行者腹泻:常由外界的各种刺激所致;⑤菌群失调性腹泻:一般多因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⑥功能性腹泻:由精神因素引起。腹泻除了细菌、真菌感染外,均不需使用抗生素治疗。我们吃些清淡的食物,也不必去输液,用些口服补液盐来补充电解质,多喝水来补充丢失的体液就可以了。

抗生素滥用还会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发明一种抗生素要许多年,但被我们滥用很快细菌就耐药了。“我们今天的滥用会造成明天有病无药可用”绝不是耸人听闻的话。

    3.咱们再来讲讲这第二个素:激素。激素为什么不可以滥用?

激素可以抗炎、抗过敏、抗休克、有免疫抑制作用。发烧,有些基层医院常规给予“地塞米松+安痛定”是错误的,是典型的滥用激素。卫生部出台的临床应用激素的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激素不能当成退烧药使用。用了激素退烧是很快,但正像前边讲过的发烧本身也是机体的一些积极反应,可以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大夫明确诊断,所以“见烧就退”不见得是件好事。

另外,激素也是有很多不良反应的,不是退烧的灵丹妙药。

近年来,由于多用、滥用和不当使用激素造成严重感染、结核播散、消化道出血、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并发症的病例越来越多。例如:一家医院收治了43例严重流行性出血热(此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人中32例使用激素,死亡11例(65.6%),11例未使用激素者,死亡1例(0.91%)。故病毒性感染疾病应慎用或禁用激素。

激素对病原体无抑制作用,仅在抑制炎症的反应、减轻症状方面有作用。且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减弱。

    4.“三素”的最后一个是维生素。

维生素在药店、超市都可以买到,缺的人是可以补充些,年老体弱、不能正常进食的是可以补充的,但我相信我们目前的生活水平,目前的营养状况是不会缺少维生素的,维生素也不是补得越多越好。服用时要掌握“适合”与“适度”两个原则,不要盲目补充。不要认为维生素是补药,和其他的药一样,如长期大量使用,在体内就会不吸收,出现中毒或出现有害反应。

如维生素A过多可引起烦躁、头痛、呕吐、皮肤瘙痒、视物不清、肝肿大。维生素D过量会造成多脏器点状钙化和多尿等等。

滥用药物还有很多方面,我们先从切勿滥用“三素一汤”做起吧!

    二、正确进行自我药疗

自我药疗是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用于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治疗轻微的疾病。

“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的自我药疗方式已经被很多人接受。

如感冒、咳嗽、胃痛、腹泻、便秘等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去药店买些药,免除了去医院挂号、看病排队等候的麻烦,是个可取的办法。

但由于人们缺乏用药知识,家庭用药也存在一些误区。例如盲目追求“洋药”、贵药、新药,认为中药无副作用,随意加大用药剂量,随便联合多种药物等等也会有用药风险存在。

我们先讲清楚几个最常见的知识:

    (一)什么是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就是可以不凭医生的处方,直接从药房、药店购买,而且不用在医生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的英文缩写为“OTC”。这类药相对比较安全,又分甲、乙两类。甲类是椭圆形的红底上印有OTC三个英文字母,可以在药店买到。乙类是椭圆形绿底上有OTC三个英文字母,乙类是更安全些,除药店外,在超市也可以买到。

OTC药是相对比较安全,但也不能随便用。首先要会选药,对自己病的症状判断清楚,向药店药师讲述清楚,药师会帮你选择OTC药,然后最重要的是看懂说明书,明明白白地买药用药。

说明书的重要内容:药品名称、适应证、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贮存。买药时还要看清楚包装盒上的有效期。

    (二)说明书中告诉我们什么呢?

看明白说明书后,确认这种药是不是对你的病症,严格按说明书的用法用量用药,不要随便增量减量。知道这种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知道这种药的禁忌证(就是什么病不能用这种药)。记住服用这种药的注意事项,知道哪些药不能一块用。按照说明书中的贮存条件保管药物。

特别提醒:儿童不能随便用成人药

儿童≠缩小的成人

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组织器官功能、酶系统都发育不够健全,不能把儿童当成缩小的成人。有的药儿童不能用,比如说氟喹诺酮类不能用于18岁以下儿童。

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减退,药物吸收、代谢、排泄功能减弱,也不同于成年人。

老年人≠成年人

老年人用药在选药、剂量、疗程、给药方式、用药依从性等方面应给予特别关注。

特殊人群用药还包括孕妇、哺乳妇女、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等也应特别注意。

    三、正确认识不良反应

药品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也就说明药品都会有不良反应。

    (一)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呢?

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我们要指出的是不良反应是药品本身的属性。

谈论不良反应要知道,首先是合格的药品,是经过药监局批准的按质量标准生产的合格药品,它不是假药、劣药。第二是正常的用法用量,不是超量、过量中毒引起的,不是给错药、用错药造成的。

举例说明:

20世纪60年代初的“反应停”事件。这种药是德国生产的,通用名为沙利度胺,商品名为反应停,主要是用于孕妇的恶心、呕吐反应的,效果很好。但是广泛应用后,造成全世界8000余例短肢畸形的“海豹儿”的出生。这是一场药品不良反应震惊世界的悲剧。

还有,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调查显示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高达30万,占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还比如,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可能会引起血糖的升高或降低的血糖紊乱;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的干咳。有的病人长期干咳用各种抗生素,止咳药都无效,有的甚至做CT检查,怀疑自己得了肺癌,其实是这类药的不良反应,停药了慢慢就好了。

    (二)怎么正确认识不良反应呢?

我们要注意两方面问题:

    1、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在服用药物时,一旦出现某些症状,可以自我判断是不是药物引起的。如果轻微,可以继续用药,有的不良反应可能在继续用药过程中消失,如果不良反应较重,应立即停药,去医院请医生处置。

我们要记住我们可能对哪些药过敏或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下次看医生时一定要主动告诉医生或药师,避免使用此类药,以免引起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2、不要一看说明书中写的不良反应就不敢用药,因为不良反应不是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它与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遗传、生活习惯有关,是有一定比例的,有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万分之几,所以分十分常见、常见、偶见、罕见、十分罕见。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十分常见  发生率≥1/10

常见      1/100<发生率<1/10

偶见      1/1000<发生率<1/100

罕见      1/10000<发生率<1/1000

十分罕见  发生率<1/10000

还有也不是说明书中写不良反应多的就不是好药,不良反应写得少的就是安全的药。我们认为不良反应写得详细的药厂更负责任,对患者告知的更详细应该更安全,我们宁肯相信那些写得详细的药厂。

    四、正确使用药物

无论使用什么药物,如果想发挥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就必须学会正确地使用。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正确用药的一些事。

    (一)严格按说明书(或遵医嘱)的用法用量

服用方法、服用时间、喝水多少都要注意。

如:胃动力药吗丁啉应饭前服,抗酸药饭后服,保护胃黏膜的药饭前服,缓控释药片、胶囊不能掰开研碎服。有的药早上服好,有的药晚上服好。比如高血压药早晨服好,降血脂药晚上服好。

服药用什么水,用多少水也是有讲究的:

服药最好用温开水,绝不能用茶水,更不能用酒、牛奶、果汁、可乐等服药。

茶叶中含有鞣质,会影响含有铁、锌的制剂吸收,会与蛋白质结合,影响生物碱的吸收,降低疗效。牛奶中含有钙可以破坏抗生素。

有人睡不着觉,因失眠而服用安眠药,同时又爱喝酒。酒会增加安眠药的吸收,导致人长时间昏迷不醒,严重时甚至死亡。有些抗生素在服用时喝酒会产生戒酒硫样反应。

有些药要多喝水,如服用双磷酸盐类药,要求至少喝200毫升水,而且要直立位不能躺下,以免伤食道。有的药要少喝水,甚至不喝水,如止咳糖浆、保护胃黏膜的氢氧化铝凝胶等。

还要注意气雾剂、喷雾剂的使用,一定要按图解、说明来操作。滴眼剂、滴鼻剂、滴耳剂应怎样滴才正确都是有讲究的。

    (二)减少联合用药

多吃几种药病就好得快吗?

我们要知道,联合用药种类越多,药物相互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越大。

据调查统计:

联合用药种数

不良反应发生率

5种

3.5%

6~10种

10%

10~15种

28%

16~20种

54%

我们提倡用1种药能治的病就不用2种药。如病人患多种病,特别是老年人,一人多病,看多科医生,开多种药,可能会一次服几十种药。我们应找医生,请医生帮助选择必须用的是哪几种,那些可吃可不吃的药要坚决停用。

正确使用药物即我们常说的合理用药,包括:安全、有效、经济、适宜四个方面。

首先是安全,安全才能合理,其次是有效,而且要经济,能承受得起,效价比合算。最后是适宜,适宜也就是使用方便,适合于病人使用。

我们要做到:

适当的药物,适当的剂量

适当的时间,适当的途径

适当的患者

    五、正确保管药品

药品说明书中有一项就是贮存,不同药品要求不同贮存条件。有的要求室温,有的要求冷藏2~8oC保存,比如胰岛素应放在冷藏室2~8oC保存,但不能冻,冻了,胰岛素会变质失效,不能再用。所有的药品都要求防潮防湿,要求贮存在干燥通风处,并不是所有药品放在冷藏室保存是最好的,要求室温保存的不要放在冰箱。

怎样管理好家庭小药箱是有学问的。

    (一)选好储备品种

小药箱“存货”不能太多,应主要为应急用药,如:感冒药,抗过敏药,止泻药,治便秘的药,外伤类红花油、创可贴、碘酒等。

不要囤积抗生素,也不要存过多的处方药。处方药主要是家人有慢性病,医生开的药按时按量从医院取就可以了。

    (二)保存在原包装盒里,不要丢弃外包装和说明书

这样可随时查找想了解的信息,也有利于查找有效期,还能防止包装类似、片型相近的服错药。

    (三)做到内服、外用分开,小儿、成人药分开,药品和卫生材料分开

    (四)做到及时清理

一般三个月要清理一次,把过期药、变质药清除出药箱,以免急用时用了失效药。清出的药不要随便丢弃,以免污染环境或给他人造成隐患。集中起来交到社区卫生站或药店统一回收销毁。如小量自行销毁要注意毁形,包装盒要撕破,以免非法分子利用。气雾剂要在室外通风处将药彻底排空,软膏要挤出,水剂要倒干净。

    (五)注意储存条件

一定要放在避光、干燥、阴凉、洁净、通风处。不要放在窗户前让阳光照着,不要放在厨房以免受潮,不要放在靠暖气、温度高的地方。

另外,不要让孩子和精神异常者轻易拿到,以免误服而发生中毒。

    六、切勿轻信广告

药品广告是药品生产企业通过媒体(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向公众介绍药品的一种形式。但请老百姓务必提高警惕,药品广告有合法与非法之分,宣传内容有真假虚实之别。如果不能辨别,极易上当受骗,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危及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处方药只准在专业性报刊上进行广告宣传,非处方药经审批后才能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

如何识别广告的真假?

现在网络时代,信息化社会,我们可以从报纸、电台、电视机等获得信息,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免费体检,免费讲课等。各种小广告、小传单更是随处可见。请大家切勿轻信,切勿上当受骗。

请大家注意“祖传秘方”“包治百病”“纯天然绝不加西药”“绝无副作用”“高科技产品”“权威专家验证”等等不实的,夸大疗效的用词肯定是虚假广告,什么可停掉降糖药、高血压药等等应用大医院名人名专家做广告,肯定是虚假宣传。

药品都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国产药有国药准字的批准文号,进口药有进口许可证号,如要查是不是真正批准的药,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www.sfda.gov.cn

国家药物批准文号统一格式为“国药准(试)字+1位汉语拼音字母+8位阿拉伯数字”。“准”字代表国家批准正式生产的药品,“试”字代表国家批准试验生产的药品。8位阿拉伯数字前两位是各省市的代码,第3,4位表示批准某药生产的公元年号的后两位数字,第5,6,7,8位数字为顺序号。

字母主要包括H、Z、S、B、J,他们分别代表药品的不同类别: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B代表保健品;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分包装药。

还要提醒网上购药的问题。药监局只批准过27个网站,这是合法的,也只能销售非处方药。千万别从非法网站上购买所谓药品及保健食品。

什么是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仍然是食品的一个种类,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能治疗疾病。对正常人来说,保健食品是一种营养补充剂,对生理功能异常的人来说,保健食品可以调节某种生理机能,增强免疫功能。从科学角度来讲,注意平时营养均衡的饮食,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适时适量地运动,保持开朗的性格,才是健康的根本保证。

虚假广告的宣传,其主要受害人群也可以叫重灾区是离退休的老年人,他(她)们把本来不多的退休金和儿女孝敬的钱都用来买那些保健药品、保健食品及所谓的灵丹妙药了。

奉劝大家有病早发现、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听从医生、药师的话,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保健康。

除了用药以外,我们应该宣传自我保健的常识:

    (一)自备血压计,经常测血压  如果有糖尿病,可自备快速血糖仪,经常监测血糖。

    (二)在生活上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三)饮食宜清淡,口味不宜过重  提倡低脂、低糖、低盐

    (四)应注意控制情绪  保持乐观情绪

    (五)戒烟限酒

结语

重视健康,珍爱生命

安全合理用药保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4-1-26 09: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以后为家人的健康做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发表于 2014-1-26 10: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3 1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