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903|回复: 1
收起左侧

[临床药学] 我国卒中管理现状:他汀类应用不理想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13-11-13 09: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卒中他汀的未来之路应是:提高基层医院他汀使用率,提高大型医院他汀药后血脂达标率,急性期尽早使用他汀,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
  

  [嘉宾]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拥军

  在第8个世界卒中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到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王拥军教授。他告诉记者:“胆固醇的管理对我国卒中发病的预防尤为重要。遗憾的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他汀的使用率很低。”

  
  预防作用被忽视

  根据HPS2-THRIVE研究,针对我国10座城市的39家三级医院中符合条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电子问卷调查表明,只有19.6%的患者使用他汀,远远低于使用情况较好的阿司匹林(69.6%)。

  “大量医学研究证实,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王拥军介绍:“他汀类是降低LDL-C的首选药物,能够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减少主要血管事件(例如死亡、心肌梗死和中风)的疗效超越所有其他类调脂药物。”

  王拥军教授强调,对于脑卒中的高危极高危人群,应加强胆固醇管理,推荐长期积极他汀治疗。

  目前普遍观点认为,胆固醇的控制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一旦停药,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当坚持长期、充分的他汀类药物治疗。

  王拥军介绍,2013年一项最新的Meta分析再次证实他汀在脑血管病中的获益。该分析纳入61项研究(n=187038),比较了不同的他汀对主要脑血管事件效应的差异,评价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主要终点是复合主要脑血管事件(包括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卒中及TIA),次要终点分别评价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卒中(不包括TIA)。

  分析结果表明,在总体人群(包括一、二级预防人群)中,他汀显著降低主要脑血管事件达18%;在不同他汀中,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显著降低主要脑血管事件,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和洛伐他汀未能显著降低主要脑血管事件。
  

  急性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王拥军教授还特意强调了,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他汀除降低LDL-C作用外,还表现出神经保护作用。

  王拥军介绍:“2013年1月《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明确推荐他汀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推荐意见指出缺血性卒中发病时已服用他汀治疗的患者,在急性期继续他汀治疗是合理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

  王拥军认为,虽然推荐级别不高,但意义重大,第一次划时代地在指南中提出神经保护治疗。

  指南同时指出,当前还没有公认的神经保护药物被证实能改善缺血性卒中的预后,因此不建议使用其他神经保护剂(Ⅲ类推荐,A级证据),所以他汀是当前独一无二的神经保护治疗推荐药物。

  该推荐证据来源于2013年发表于Stoke杂志中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卒中发病时使用他汀治疗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致残和复发。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荟萃分析,但在溶栓患者中没有看到这个结果,仍需要他汀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前瞻随机试验,以提高证据级别。

  记者了解到,尽管他汀在我国卒中管理中的使用率还偏低,但是近年来,正呈现一个良性趋势。据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NSR)项目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他汀使用率大大提高。王拥军教授指出,中国卒中他汀的未来之路应是:提高基层医院他汀使用率,提高大型医院他汀药后血脂达标率,急性期尽早使用他汀,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

  (来源:《医药经济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19:13: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23 09: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