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7397|回复: 13
收起左侧

【转帖】药明康德与华大基因: 李革与汪建缔造的“廉价劳动力帝国”

[复制链接]
药生
发表于 2013-10-19 08: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转帖】药明康德与华大基因: 李革与汪建缔造的“廉价劳动力帝国”



生物探索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跟生物沾边的人对于华大基因与药明康德都是无一不晓,一个是全国最大的测序机构,一个是药界最大外包研发工厂。如果你是生物制药界的老板你或许会嫉妒他们高速发展的业务,如果你是刚毕业的生物制药专业学生,你可能会渴望进入他们巨大的平台,不管怎样这两家公司业务的高速发展以及每年吸收数以千计应届毕业生的壮举,都使得他们已成为公认的“生物制药界微软”、“生物制药界谷歌”,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二者机械化的运作模式、高密度的工作量、人海战术等等也都保守社会诟病,因此也有人戏称二者为“生物富士康”、“技术民工聚集地”。

粗暴的发家史

作为没有官方背景支持的民企,私人创业的药明与华大也算生物制药界两大奇葩了,你要知道在中国这个讲究复杂人情世故关系的国度,老板如若没有雄厚的人脉资源与强大的背景支持,私人创业将会面临巨大的窘境,即便你有过硬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团队,没有通往政府的通道,也很难在中国市场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商业领地。

药明康德始祖李革在美国掌握核心化学技术后毅然回国创业,不得不说成功人士高瞻远瞩的眼光以及对国内外市场敏锐的判断的确是李革的一大成功因素之一,在李革回国之前,国内许多药厂在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上并不比国外药厂逊色多少,最困难的是缺乏知识的积累和持续创新的能力,长期依赖仿制药的生产模式更加剧了这一致命的弱点。李革领导的“药明康德”能够应急适时地走入国际药界研发市场,主要原因是成功运用了组合化学核心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长期困扰中国制药业发展的技术空白。

不过李革创业的理念之一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独立开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快速的扩建、大批量的招人、垄断性的外包世界制药巨头的小分子药物合成业务,让药明康德短时间内大量聚集起优厚的人才资源与稳定的客户,同时由于以往国内药物研发界从未有过这样粗犷的开发模式,以及外包的研发体制,药明康德一跃成为药物研发界龙头老大。这种粗暴式的发家史,在华大基因同样有所体现。

比起李革,华大创始人汪建的粗犷创业模式可谓有过之无不及,这或许跟汪建曾经下乡插队以及作为湖南人的特殊背景和经历有关。汪建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的自传,从***身上你就能感受到湖南人那股特有的不达目的死不休的匪气与霸气,汪建在华大创立之初曾经自作主张代表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举动被世人戏称“绑架政府”。不过华大真正的发家史应当从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仪问世开始,汪建迅速判断其市场价值,利用国开行数亿贷款,增添100多台测序仪,一举成为全球最大基因测序机构。当然,依靠的仍旧是豪放粗犷的开发模式,即把工业发展模式搬到生物经济上来。

葬送科研的“廉价劳动力帝国”

和“转基因”一样,任何快速发展的事物都会充斥在各种职责与质疑中,无论是药明康德还是华大基因,他们能够发展成国内和业界公认的两大巨头,必定有其过人之处, 然而就在两家公司高速发展横冲直撞的同时,业界人士质疑声迭起,由于两家公司的业务增长都是以巨大而廉价的人力成本、大量的仪器堆积为基础而来,业界不少人士戏虐的称二者为“生物富士康”。不同于富士康的是,富士康雇佣的是廉价的体力工人,李革和汪建雇佣的是拥有专业技能的廉价脑力工人,这其中也不乏许多国内知名院校的硕士和博士。

如果说郭台铭只是创建了富士康这样一个“廉价劳动力工厂”,李革和汪建则缔造了一座“廉价劳动力帝国”,他们将制造业中最底层中国劳动人民的工作模式照搬到生物医药的前沿产业,汇聚了大批优秀的硕博研发人才,在获取高速增长的业务额的同时,却牺牲了员工本身的科研激情与动力,使本来优秀的科研人才变成了苦逼的“技术民工”。

而华大基因现在的策略是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然后拿国内的超廉价劳动力去和国外测序公司竞争。创新力确实不够强,华大合作或者独立发表的基因组文章,不用看就能知道有哪几个图,几乎可以想象出他们是如何把从制备文库到发表文章这一系列过程进行流程化的。花如此大代价却并没有回答更多有意思的科学问题,这也是饶毅批评华大的一大原因。

员工流失率与业务增长额成正比的窘境

药明康德底层员工的流失率也是出了名的高,当然和药物研发工作性质本身也有很大关系,研发本就是一个压力与劳累并存的技术活。不过,药明康德由于业务高速扩展,在接到一批项目时有时会加班赶工,同时对许多小分子药物的纯度要求甚高,造成研发人员承受体力劳累的同时还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也是流失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与工资不成比例的超高工作强度。

与药明不同,华大面临的是中层管理人员流失严重的局面。华大的很多技术骨干或者中层都自己创业去了,所以现在华大在业内有个称号是“测序业的黄埔军校”,这个形容是和illumina的代理商贝瑞和康工作人员交流的时候提到的。

不管怎样,频繁的员工流失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终究不可小觑,希望正在发展业务的各家企业在不断重视业务增长的同时,也能够做一个好的管理团队,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11-1 12: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药明康德来我学校招人,那时我大四。当时,大家没出过社会,没什么经验。一看大公司,开出的工资也最高(3000,不包住),个个很想去。后来好心的研究生学姐把各地的房价和人均收入大致做了张表,发给了班长,然后我们传阅。就没人想去了。
我一直很认可俞老师的一句话:梦想是要有的,但是先要活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3 15: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企业都差不多,企业都是要利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3-10-22 13: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围城,外面的人千方百计的想进去,而里面的人却想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 11: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您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0 15: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人而异,首先自己要保证自己是有价值的,然后再考虑薪金是否匹配,薪金不理想如果能提高自身的价值,那么总有一天你能达到想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6 10: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利润是根本嘛!其他皆可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9-10-9 11: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敌的寂寞 发表于 2016-11-1 12:04
以前,药明康德来我学校招人,那时我大四。当时,大家没出过社会,没什么经验。一看大公司,开出的工资也最 ...

我也是这样的心理,去工作了一年,就离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6 10: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药明,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感谢那段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还是需要在这种大平台中磨练的。基础打好了,以后发展的会更稳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12 21: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在药明实习了两个月,之后就跑去考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1-8-30 18: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研发 做QA可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1-11-23 13: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不承认,因为像药明这样企业的存在,促进了中国生物药的快速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神
发表于 2022-8-18 19: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圣
发表于 2023-5-2 10: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8 19:27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