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819|回复: 0
收起左侧

中药材茯苓纯菌种的三种培养方法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3-6-18 05: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药材茯苓纯菌种的三种培养方法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药材茯苓纯菌种的三种培养方法介绍如下: 

  (1)母种的培养

  培养基的配制:多采用马铃薯一琼脂培养基,其配方是马铃薯250克,蔗糖50克,琼脂20克,尿素3克,水1000毫升;按常规方法配制,调节PH值到6-7,分装试管内,包扎,灭菌,使其成斜面培养基。纯菌种的分离与接种:选择新鲜、皮薄、肉白、质紧、有香味的成熟茯苓菌核作菌种,先用清水洗净,然后移入接种箱内;月75%的酒精冲洗,再用蒸馏水或冷开水冲洗数次,用滤纸吸干,用小刀切开,挑起中央白色茯苓肉一小块,放到培养基斜面上,然后放入25-30度的恒温箱或培养箱中培养5-7天,待白色菌丝长满斜面时,即为纯种。

  (2)原种的培养

  母纯种培养成功后,不能直接用于生产,还要扩大繁殖培养原种。原种的培养基配方:小松木块55%,松木屑20%,米糠或麦麸20%,蔗糖4%,石膏粉1%;加适量水,调节PH值为5-6。配制方法:先将木屑、米糠、石膏粉拌匀;另将蔗糖加水溶化,放人松木块煮沸30分钟,待松木块充分吸收糖液后,捞出;再将本屑、米糖、石膏粉等倒入液中,拌匀;然后加入木块,拌匀,以握之手指缝不出水为度。然后分装于500毫升广口瓶中,灭菌,冷却后即可接种。接种方法:在无菌的条件下,从母种中挑选出黄豆粒大小的母菌种放入广口瓶原种中央,即为原种。

  (3)栽培种的培养

  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方为木块66%,松木屑10%,麦麸或细糠21%,葡萄糖2%,石膏粉1%,尿素0.4%,过磷酸钙1%,加水适量,调PH值5-6。配制方法同上。将原种中的菌丝接到装有栽培料的广口瓶中,约30天左右菌丝长满全瓶。1瓶斜面纯种可按5-8瓶原种,1瓶原种可按60瓶栽培种,1瓶栽培种可接2-3窖茯苓。

  选窖与备松木料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向阳坡地及未种过任何作物的生荒地、林地,冬季将窖挖好,窖长80厘米,宽45厘米,深30厘米,窖与窖的间距为30厘米,开好排水沟。

  以松木为栽培料,在农历12月份砍下松树,去树杈,削去形成层的外皮,露出木质部,削皮留筋,锯成60—80厘米长的木段,堆码后干燥,约40天后,无松脂分泌,木心干燥后即可接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1 0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