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376|回复: 8
收起左侧

[药品研发] 谢沐风老师在同写意27期活动的报告记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6 08: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四叶花 于 2015-3-12 11:11 编辑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喜欢一气呵成、面对业内精英的演讲,带着惶恐心情,做了充分准备。



对人才的定义:

2 一流人才在军界和商界(惨烈的竞争中如何脱颖而出?)

2 二流人才在政界(需要韬光养晦、坚韧不拔)

2 三流人才在学术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在座的各位为一流人才,本人仅为三流人才。对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定位:不做独当一面的人,做谋士。通过为业界英才出奇谋、献奇计来实现自身价值;这也是知识分子的最高境界——即学以致用,辅佐那些建功立业之人。曾在某茶馆看过这样一首小诗:喝杯茶来歇歇肩、端起酒杯聊聊天,有时点破一句话,胜似低头忙一年。此次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参加交流会。



经历:

2 自我评判:是目前业内首位“非领导的专家(不带有任何一官半职)”

2 学历:8年学校经历(1990~1995年读本科、日语药学专业,日语过一级,英语过六级;1995~1998药物分析专业研究生。)

2 工作经历:1998 ~ 至今 在上海药品检验所工作了14.7年。



对制药行业的定位:令人憧憬和向往,在其他行业不会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2 经历了药品研发阶段的两个重要时期

强仿期:1998 ~ 2002年,这个时期为今后奇迹的创造奠定了基础(部分原因:得益于当时我国尚未进入世贸组织,可“抢仿”。)。

仿制药疯狂期:2002~2006年。

以上两个时期的“乱世”创造出不少英雄。如本人同学四十出头就已打造出上市公司,成为亿万富翁,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仿制药利润分析:10家以内都有利润,30家无利润,50家做烂了,100家就是价格上的“肉搏战”了。极端案例:拼价格拼出“毒胶囊事件”。



2 总结出的行业规律

整个制药产业链的核心关节:产品在药检所检验。

联系整个行业的纽带:药品的质量标准。

产品周期:几十年。



2 工作积累:亲自做过一千多个化学药,看过四五百套新药申报资料,走访过两百家企业,和业内几千位同仁交流过,深谙行业现状与内情……。



2 拥有的资源优势:由于在上海药检所工作得以见多识广;同时大量校友和同学遍布于行业所有角落、层面与岗位,十分明晰产品研发的整个流程。



2 自己对于药品研发有着深切的热爱,愿意指导众人如何科学有效、合理严谨地开发药品。



2 审评中的关注点:

1. 试验记录、申报资料(8号:原料药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10号: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11号:药品标准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12号:样品的检验报告书;14号: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 能够深刻把握住产品的核心要素。

3. 见微知著:通过观察研发公司液相色谱仪泵头上有无析出的“白粉和盐”(正常情况下应无),并与研发人员轻描淡写的交流,便能对该公司整体的研发水准和人员的专业素养了如指掌、一清二楚。

4. 研发是整体团队综合素质的比拼。



2 2003年8月~2004年2月,在日本国家药检所进修学习。

当时的背景:已工作五年、有很多困惑(对专业的知识、对行业的发展、对高科技的认知)。

学习环境的优势:这些老师都是该国精英之精英(每天都会有很多启发、思考,是一种理念上的醍醐灌顶)。

专业认知:老师仅是仙人指路,后面皆可无师自通。(前提: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豁然开朗的感觉:捅破窗户纸后便可做到游刃有余,驾轻就熟。(这是一种质变和升华,是进入了另一种工作层次与境界的感受。)

2 三个主要收获:

第一:查阅了该国大量的仿制药和创新药申报材料,知晓了他们在审评时的关键技术要点,即技术审评门槛。如固体制剂仿制药门槛:(1)连续三批,每批十万片;(2)批批多条溶出曲线都一致(再辅以有关物质的锦上添花);(3)上市样品抽查多条溶出曲线,从而确保批间样品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效率: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日本国家药检所药品部仅10人管理全国1600家企业)。

第二:知晓了药物制剂关键性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即药品质量不仅是生产出来的,还能检验出来,就看检测指标与检测方法能否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如口服固体制剂:多条溶出曲线,针对仿制药研发应进行多条溶出曲线的比对工作,并应尽可能一致。)

“质量源于设计”是对生产参数的严格控制,其目的是为保证批间样品的均一性与稳定性,而多条溶出曲线这一检测手段,就可实现对终产品批间样品品质均一性和稳定性的验证。

第三:《仿制药品质再评价工程》。国家通过对制剂的严格要求,“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发展:即可提升与制剂品质相关的辅料、原料、设备、检验等要素。

药价规律:仿制药的价格是根据批准的家数来定(这就要求国家药品审评部门设制的技术门槛非常重要;但该门槛又不能设置得不科学、不合理,或是毫无道理的提高!)家数越多、说明该药物研发难度不大,价格越低;越少、说明研发难度大,成本高,价格自然高。通常比原研药低20~50%。

回国后撰写的文章:主要是溶出度和有关物质。这两点为药物研发的“两座大山”。

一个观点:只要思路正确,建立好平台,任何药品只要掌握方法都很简单。



2 自我的要求和规划:

98年工作,2008年“步入江湖”。步入江湖前,要求自己做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追求的境界:一定要把专业知识学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境界,达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状态。

语言优势:两门外语(日语一级、英语六级),不同语言就是不同思维方式,可以对事物的理解更全面、更透彻。同时,谢老师长于书面和语言表达,能够做到文理并重、刚柔并进。



在丁香园设专栏

缘起:2008年底,受中检院化药室张启明主任邀请,赴京两个月撰写中国药典《溶出度试验指导原则》,期间查阅了大量日文和英文资料,奠定了撰写基础,才敢在丁香园上开辟溶出度研究专栏,为众人工作献计献策、抛砖引玉

初衷:深刻体会到祖国制药行业和发达国家巨大的差距,在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驱动下,希望为这个行业做点什么,希望我们的国民能服用上咱们自己国家生产的价廉物美、品质优良的仿制药,于是和“皮蛋兄”志同道合地走在一起。开办后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

影响:开办四年多,点击率达八万多次,有1400多个提问互动帖,现今已成为业内口服固体制剂研发的必读手册。2010年,接受国家药审中心邀请,主持编译了《日本橙皮书——670个品种的多条溶出曲线数据库》,这也旗帜鲜明地表明:药审中心对于仿制药,无论是研发还是质量评价,均要进行多条溶出曲线的比对研究。



对自己成长经历的感悟分析

特点:善于观察,同时工作中不断思考和积累,喜欢动脑筋、并注意细节。对工作中一切习以为常的现象、理所当然的要求均有自我的独立思考,极其善于将知识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绝不照本宣科、墨守成规。

学习方法:不懂的专业问题记下来,当晚回到家中,至少用5~10min时间把该问题理清(路径:网络查询,电话咨询同仁、老师、企业界朋友。);随后每个周末必抽两小时或半天时间,将一周所有问题进行梳理。梳理A问题时引到B→C→D,把D问题解决后回到C问题→B→A,长此以往、日积月累,脑海中就会有很多“星星之火、枝枝蔓蔓”,将这些星星之火条理化、系统化的最好方式就是写文章。总结起来:就是善于积累归纳、总结梳理。

环境优势:上海药检所具有的得天独厚资源(接触面广:看到大量国内药和进口药质量标准,视野开阔;对大量企业进行现场考核,了解企业真实情况、见多识广;有了可以融合的资本和条件,思维方式的提升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产物了。)。

自身特点:拥有不知疲倦的思考能力。



2 对研发总监的寄语

研发总监要有悟性;思路和方向非常重要,无论在方向还是概念上都要尽量地去避开错误;思想不能局限,合理地分配人力/物力资源,合理地匹配人员和工作岗位;不断积累专业悟性和对专业“度”的把握。(如:对于分析工作,把握了误差就把握住了分析工作的精髓,采用佛教用语来诠释,就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第一,角色:把握方向和“度”,是关键技术问题的决策者(对于非专业的人来说,悟性极其重要。)。

第二,要求总监必须将CDE网站的所有深度链接必读,还有CDE出版的《药品审评论坛杂志》每一期都要获得,并深切体会这些文章的内涵,做到读懂/读透,深刻了解审评老师的思路,体会老师所写的关键字眼和语句,从而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应充分理解CDE自2008年提出的“仿产品不是仿标准”的精髓!)

第三,切忌让属下每天都在疲于奔命、筋疲力尽,让他们至少有2小时非试验时间去思考、讨论和交流。药品研发人员是应把学校里所学知识转变成所在企业的生产力。研发中的每一个工作细节,可能在未来都会带来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回报。

第四,研发人员科学理性的工作状态应该是愉悦快乐的,只要思路正确、人性化,工作中永远都是充满理性与科学的。对于仪器的掌握,要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境界

第五,将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有机融合。制药是个创造奇迹的产业,股票市场上,制药板块总市值一般,但总家数最多(全部加起来有260家),所以说我们这个产业是创造亿万富翁的行业!



2 针对目前仿制药审评形势的应对策略

第一,建议不要片面追求一次性通过(如固体口服制剂,其一生产量特别大,难以满足;其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药品研发、审批、生产的周期很长。);建议采取的策略是:以最低的人力、物力、财力提交一份没有原则性错误的申报资料即可(把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所谓“刀刃”,就是研发申报资料中的“亮点/闪光点”。)。这样即便发补,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相对于追求一次性通过,就要竭尽其能,做到尽善尽美,反过来用相同的人力、物力、财力便可多做好几个产品,中签的几率也会大一些。

第二,把握好研发中的度,因为“做技术不是做艺术”(其一,你的老板不可能无限度地付出;其二,需要等着产品申报上市后的市场回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08: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切忌“用力过猛”,在研发过程中使蛮劲儿、使咒劲儿。有这种感觉时就需要放下工作去思考、去改变了!

第四,选题。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哪个产品卖得好就选哪个。

现状:重复性申报严重。2012年登出的报告显示已经有20家以上申报的品种占了40%。

很多人抱怨供选的品种太少,但是,近八年恰好是专利过期高峰。即便可供选品种较少,也要在申报资料中把自己的亮点展现出来,做到从众多申报厂家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
2 最为重要核心的一点——申报资料的撰写

提示:研发是团队综合素质的比拼,一定要秉承“文以载道、文如其人”的宗旨,将资料写得清楚明白。“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审评老师见不到您的团队,不知贵公司如何,只能通过资料去认知和感知……

资料没必要多到“用板车拉”送到北京。一般情况下,省局考察的是真实性,北京CDE审查的是研发思路与验证过程以及关键性图谱,所谓该关键性图谱就是有关物质,因此该测定图谱必须全附,其他非有关物质检测附上几张代表性的即可。

几点建议:

①基本要求:文字表达、资料撰写及试验数据要合理、规范;思路清晰;文字及图谱前后均要呼应。

②重视资料撰写的过程和思路,如:方法制定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阐明质量标准拟定的依据,学科间知识的过度,关键点的把握等。

③如何写

情商层面:资料应该是逻辑性、严谨性、认真性和完整性的体现,把审评老师撰写发表的文章/电子刊物附上,并在文中关键之处用彩色笔勾勒出来,让老师未见其人,也有惺惺相惜、志同道合之感。

专业层面(最高境界):老师想到的您也能想到,老师想看的技术要点能很快地在资料中找到、呈现;做到与老师心心相印、并驾齐驱。

形式上:图文并茂,核心一定要清晰,关键性图谱可挑出来,嵌到前面的语言文字中去,犹如发表文章那样(如可以把空白溶剂、1%自身对照、供试品溶液、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的图谱提炼出来嵌到前面的文字中去)。

④语言文字的表达准确到位,言简意赅,自我亮点之处要加重笔墨,并用美观大方的文体展现出来。例如附图,要设计好空白和加入的文字,字号和文字的布局要得体大方。总之,整体资料要达到赏心悦目,让人阅读起来有心旷神怡之感,这就是资料撰写的最高境界!

⑤资料撰写完成后,回过头来自己审阅至少两~三遍。(谢老师撰写完文章、投稿前均是打印出来至少阅读三遍,直至“的、地、得”无误才终了。)

⑥科学的做法:建议公司内培养1~2名核心的资料梳理人员(专业最好是药分或药剂)。



2 有限经费的使用和科研人员的分配

专业人员的分配:分析人员数量 = 总和(合成+制剂)的2~3倍,且分析人员的专业学历完全可拉开层次。

研发中各部门的职责(比喻):研发好比是盖房子,合成、制剂人员是在建框架、盖龙骨,分析人员是砌砖头的,浑然一体才是一个完整的房子,如砖头没砌好,房子必会看起来千疮百孔、漏洞百出。资料的撰写会涉及到大量数据,所以培养对数据的整理、归纳、演绎、推理的能力尤为重要。分析人员的工作极其琐碎,他们的工作好比合成和制剂人员的“眼睛”,如果眼睛看错了,按错误导向去做,很多都是徒劳。

有限科研经费的使用:

其一,不建议购买大型的分析检测设备,应着重在性价比高的检测仪器上,如自动液相仪、自动取样溶出仪等。

小讨论:对于液质联用测定仪的购买讨论

程总:在别人处测定非常受限制,他人不配合。

谢老师建议:①完全可“暗渡陈仓”;②资金充裕的话可购买。

其二,提倡购买优良的制剂设备和辅料。工业药剂学是药品高科技的核心体现,制剂是核心技术,分析仅是一种手段。

其三,强烈不建议购买国外药典上罗列的全部杂质对照品,而是根据对原研品杂质谱的剖析结果,针对性购买1~2个即可(即主成分的降解产物),不要“剑走偏锋、误入歧途”。

讨论:程总提及,有人为了卡培他滨十几个杂质对照品耗费了30多万元,被逼无奈之举!谢老师建议:把资料写清楚(从合成路线、结构方面的差异性上去论述,最后归于一点,没必要全部去研究,因合成路径殊途同归,国外药典上的中间体杂质与您的研发合成中间体杂质没有丝毫联系,何必“自找苦吃”?),文字表达一定要清晰、准确,告知审评老师即可。

其四,研发就是“烧钱”,故建议多思考,不要盲从,一旦研发错误,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将被浪费掉。



2 对做创新药的建议

①国家地方财政支持的话可以考虑;

②高校教师、海归等因所处环境可以考虑;

③国内企业即便是上市公司钱多得自信心膨胀也要慎重,深入调研后再做决定。如果财力充裕,还不如将仿制药做大做好、做透做精,这才是企业发展的王道!请记住:什么事情当大家都在做的时候(现阶段祖国神州大地、大江南北都在做创新药,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好像不做有失身份一般。),建议您就不要干了,做任何事情都要独辟蹊径,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即使已开始做了,如现今处于骑虎难下之境地,建议拿出壮士断腕、甚至断臂的勇气来!

④建议把仿制药做好。提高核心指标,阐明自身产品的卖点,从而使自身仿制品脱颖而出。仿产品不是仿标准,质量标准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改变的过程,科学、辩证地去分析,敢于合理地去更改既有质量标准。



2 对于企业界寄语

提高质量标准,彰显与众不同。

要拿出证明自身产品质量优良的最好依据就是质量标准,关键的评价指标在质量标准中一定要呈现出来。每一个标准都有核心指标,把握住之后体现出来。

技术手段科学、可行、易于呈现难以造假。

建议大家向这样的企业学习(如浙江华海真正做到了曲线救国)。



2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定位:基本上学日本作法,建议把《通知》打印出来仔细阅读。

具体技术要点:略(未讲)。

多条溶出曲线是口服固体制剂的“指纹图谱”。

此次就是要将我国口服固体制剂由满足最低层面要求(主成分无误、含量准确)提升至对广大患者均安全有效的高品质层面,即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励志之心、图新之举!



2 爱国情怀的释放

作为制药人,就是要使广大民众服用上品质优良、价廉物美的有效药,这应是所有业内同仁共同努力的目标。在日本地铁里留下的泪水,至今追忆起来依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回国前一个月,当充分了解到包括日本在内的这些发达国家如何将药品做好,做事又是如何切重要害,技艺又是如何之精湛,而03年祖国仿制药疯狂状态已是初现端倪、苗头呈现,两者间强烈的反差使谢老师在回宿舍的地铁里流下了悲愤交加的泪水,这泪水是对祖国制药行业犹如“盲人摸象”般误打误撞油然而生的痛心疾首的爱国情怀,是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催人泪下……

回国至今已九年多,这些年中,得到了大量业内同仁的支持、鼓励、厚爱和信任,在此致以衷心感谢!今天能够登上这个舞台,更是深感荣幸,寄望能与众人携手,共为祖国制药行业辉煌灿烂的明天砥砺同心、黾勉同行!

整理:郝瑞平(科贝源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整理谢老师讲演稿的小感言


读他人的文字和语言其实就是在单方面的交流思想,去感染和呼应自己内心的一些思维与情感。声情并茂地去感知一个人,怀有一份尊敬,用一份真诚去聆听别人内心的话语,心弦被触摸、触动,有种内心的深切感怀……

读谢老师,首先通过他的求学和工作经历,知晓了他内心那份执着和梦想,对于药品研发行业的挚爱甚至是痴爱。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他对自己种种坚持和际遇的无比珍视和庆幸,感恩于心!

对于药品研发的深切爱恋,延伸到那份镌刻于心的爱国情怀,面对祖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留下了悲痛交加、无以为力的滚烫泪水。泪流满面、毫无顾忌,都是因为内心那份对于祖国的深切爱恋和对现状的无助呐喊!发奋图强之下,历经十年寒窗,在业界大量同仁的支持、鼓励、厚爱和信任下站上这个舞台,一步步的实践,并在其中释放着爱国情怀。

一个梦想、一份理念、一种追求、一路坚实的步履,还有这份爱恋,这些都凝聚着这个行业的仁人志士相聚一堂。在这份恬然、舒适的环境里,让真实的内心表述得以徜徉和流淌,得以相簇相拥,喜气又洋洋。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执着的坚守与诚挚的情怀成就了这样一个人、一批人、一类人,定格在了中国药品研发的里程碑上。

内心被感染、被激励、被促动、被温暖,欲言也不言……

留一组图片,记录下谢老师情怀释放时那份愉悦与感动,用心去感知才能够读懂这场论坛的意义与价值。有爱的人、珍视情感的人,就会用内心的泪水来感动自己,把梦实践,把爱国情怀升华……



郝瑞平

2013.3.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3-26 08: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看过谢老师培训资料,从这篇文章能全面了解谢老师为人处世的情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3-26 09: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步入江湖
谢沐风用了这样的词语,也只有这样的词语才真的最恰当吧,真真有大侠的风范!

仔细读完了所有文字,再收藏之
累了倦了,再回来看看
能给自己打气
能让自己看到些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3-26 09: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3-26 10: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力啊,不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3-26 10: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都是实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6 11: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略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6 17: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标杆,榜样,让人肃然起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22 08:48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