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蒲公英 于 2025-4-14 08:42 编辑
2025年4月,中美关税博弈再次升级,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中国随即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采取同等反制措施。这场关税战不仅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更对高端仪器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在科学仪器领域,液相色谱仪等设备长期依赖进口,而国产替代进程正因关税政策加速推进。面对进口成本激增与国产化机遇的双重冲击,用户是否会转向国产液相设备?
关税叠加导致进口仪器成本或许飙升,美国高端液相色谱售价预计上涨,部分型号甚至面临“价格翻倍”的压力。制药行业因刚性需求强,虽然早已经探索国产化替代方案,虽然国产液相设备在政策催化下迎来发展窗口期,但是多年累积的对国产技术信任度的缺乏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理性权衡价格、性能与风险,提高供应链的风险意识,应该更注重性价比与实用性,若中美博弈持续导致关税长期化,国产仪器将凭借成本优势、服务优势进一步渗透市场,国家政策窗口与专项基金支持“卡脖子”技术研发,逐渐缩小与进口的差距。例如:依利特已经推出首款国产网络版色谱数据工作站Rubikstation,支持国产操作系统并符合严格合规要求。
国产化是趋势,选择应该务实:
1、工业与常规检测:国产设备性价比高,可优先考虑。 2、高端科研与医疗短期内仍需进口设备,但可逐步引入国产设备作为备用或辅助。 3、长期发展战略:企业应关注国产技术进展,适时参与供应链合作,推动行业整体升级。
或许,中美关税战为国产液相设备提供了契机,若追求成本可控与快速响应,国产液相值得尝试;若苛求极致性能,进口设备仍是当下首选。
然而,随着政策红利释放与技术突破,国产液相的“逆袭”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国产液相的崛起不仅是技术替代,更是全球分析仪器产业格局重构的重要一环。从“中低端突围”到“高端攻坚”,需要更多的用户选择并提供更多的国产化仪器应用场景,在使用中发现不足,让企业技术迭代加速、市场认可提升,争取再用10年时间,努力实现国产液相从“替代”到“引领”的跨越。 如果中美关税持续博弈,你会选择国产液相吗?
感谢投票,且回帖自动奖励5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