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854589
帖子
主题
积分860
注册时间2022-11-23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color=rgba(13, 13, 13, 0.9)]在气流流型拍摄领域,发烟管的方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细节。尽管这一环节在常规操作中可能不常被显著提及,但当面临专业审视时,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与操作技巧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我过去两年在气流流型拍摄中的实践经验,以下是对该议题的一些理性分析与建议。在行业内,一种常见的做法是使发烟口垂直朝上。然而,经过深入研究与实践,我认为这一方法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优选择。特别是在层流环境下,当层流流经发烟管时,发烟管本身已对“初始风”构成了一定的阻碍,导致管子下方形成回流区域,进而影响了烟雾的流动形态。在发烟过程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烟雾的流动显得相对紊乱,这在动态模拟实验中也可能引入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因此,我倾向于推荐将发烟方向设置为水平。在层流风速保持在推荐范围(0.36-0.54m/s)内时,烟雾能够自发烟口平行于台面释放,随后被层流“压制”向下流动,呈现出更为整齐有序的流动形态。若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发现烟雾未能被有效压制,且已排除卸风口位置等因素的影响,那么很可能是风速低于推荐范围(通常小于0.3m/s)所致。此时,烟雾的流动特性将更为明显地反映出风速的不足。需要强调的是,发烟方向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而应根据具体的拍摄需求和场景进行灵活调整。例如,在拍摄涉及隔离门开启的场景时,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开门后烟雾流向的变化,以证明低级区的气流不会侵入高级区,我们可以将发烟管方向调整为朝上。同样地,在拍摄鼠洞等特定位置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朝上或朝下的发烟方向,以准确反映气流从高级区流向低级区的路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