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691|回复: 1
收起左侧

[中医药文化] 【征文作品】我对中药本草文献发展的一点理解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24-3-5 15: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原创 ironhide   承继堂


正如现代很多研究指出的那样,中药本草文献,大致分主流和旁支。主流,即从《神农本草经》起,经《本草经集注》,到几部官方本草,直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旁支,即一些小众,流传范围局限的本草著作,主要是一些中医专科的本草书,食疗本草书和炮制配伍类本草书。

我对主流本草类著作的理解,它们更像是本草的普及类读本。现存最早的《神农本草经》,365种中药,配上简单的功效描述,偶尔有生境的描写,其他一概不详。当然现在的《神农本草经》是从其他本草中辑佚出来的,内容难免有所缺失。但从总体上看,它就像是一本向人简单讲述药材品种功效的宣传册,所以后人才会以此为基础,不断往里面添加内容,以它为蓝本,补充包括产地,植物形态等,以充实其内容,有了《本草经集注》。再以《本草经集注》为蓝本,继续补充添加,有了《唐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人也才能以《证类本草》,逆推得到《神农本草经》。这种补充添加,不断充实了中药的品种数,以至于到《本草纲目》,主流本草著作包罗万象,几乎成了一本博物书,不仅医家读,它也成了当时读书人案头必备的重要书籍。所以,我觉得中药本草的主流发展,走的是普及读物的路线,面向大众,兼容并包。而且,我注意到这些主流本草著作的作者,也并非纯粹的医家,而是儒生,文士,官员等,他们兼通医理药性,很多也是兴趣所在,编撰成文,因此我认为他们作书的目标群体,就是普罗大众。

再看旁支类的本草著作,它们的收载类目,也不出《神农本草经》等主流本草的内容,说明这些著作也是以综合性本草为蓝本,然后根据作者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进行专门的内容补充。如果是专业的医家,则以临床使用为主,如徐之才的《药对》,如果是专业炮制的,则以药物的修治为主要内容,如《雷公炮炙论》,也有的以药品的形态鉴别为主要内容,如一些植物图谱类著作。正如这些著作内容各有侧重,他们的作者也具有专长技能。可以想象,这些专业人士通过主流本草这些大众读物中汲取了知识,再结合自身实践,给它扩充进自己的见解,形成了这些有别于主流,但内容又更加精深的旁支侧系,从而让中药本草的发展,由广度,到深度,更加枝繁叶茂。

也许是《本草纲目》已经将主流本草的发展进行到了极致,所以在它之后的文人医家,除了拾遗,更多的是结合临床实践,编撰各种专门类的本草,尤其到了清代,各种本草书层出不穷,但它们都不再是囊括万物加以类聚,反而是从万物类聚中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我认为,这也是中药本草发展的必然,符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认识不够,通过观察法积累经验,只能不断总结概括。随着生产力发展,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思维的碰撞,认识不断深入,手段更加多样,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加法,而开始做减法,从广度向深度进化。不断挖掘本草的多样性,并开始结合临床使用,注重实践。能从理论走向实践,这也是我们中华本草能几千年来生生不息,不曾湮没的原因所在吧。如今,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也是在不断深挖中药背后的秘密。随着时代进步,中医药的宝库必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我们面前。

这是我读《历代中药文献精华》一书之后的一点理解。去年10月承继堂的线下读书会,本来有意参加,因故未能成行。然书已读完,有了这些不成熟的想法,便将此薄见记叙成文,供各位老师评判,也算是补了那次读书会的遗憾。

第3页-1.PNG

第4页-2.PNG

(完)


第5页-3.PNG
本文由郑州金宏达医学仪器设备贸易有限公司赞助,蒲公英论坛同步发表宣传,特别感谢。

第6页-4.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24-3-5 20: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提供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8 05:32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