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537533
帖子
主题
积分448
注册时间2020-3-10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玉屏风口服液沉淀问题初探
【处方】黄芪600g 防风200g 白术(炒)200g
【制法】以上三味, 将防风酌予碎断, 提取挥发油,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及其余黄芪等二味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次1.5小时, 第二次1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浓缩至适量, 加适量乙醇使沉淀, 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 加水搅匀, 静置, 取上清液滤过, 滤液浓缩。取蔗糖400g制成糖浆, 与上述药液合并, 再加入挥发油及蒸馏后的水溶液, 调整总量至1000ml, 搅匀, 滤过, 灌装, 灭菌, 即得。
【含量测定】本品每1ml含黄芪以黄芪甲苷(C41H68O14)计, 不得少于0.12mg。
【相对密度】1.16
研究目的:微粒沉降需要达到一定的粒径范围,大微粒优先聚集或者大微粒比小微粒聚集快,因此,大微粒先沉降,小微粒后沉降。醇沉过程中一部分沉淀是多糖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的, 而一些在水中难溶的、极性较小的成分易被包裹于沉淀中。醇沉过程中随着乙醇浓度升高, 有两种力同时起作用, 一是大量多糖蛋白质受重力影响沉降, 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小分子物质被沉淀包裹。同时, 随着外界极性减小以及作用力的变化, 药物有趋势重新分配到水醇溶剂体系当中, 进而提高口服液有效成分含量。醇沉的影响是双向的,高浓度乙醇对黄芪甲苷溶解性好,而经过后续浓缩和水沉工艺,乙醇浓度下降,原来在高浓度乙醇当中溶解的黄芪甲苷变为不溶而沉淀,然后过滤除去,因此醇沉最佳工艺得到的参数并不代表黄芪甲苷损失最少。此外,若黄芪甲苷保留率高,则应尽可能除去大分子多糖,保留小分子多糖。因为最终是想提高整个灌装口服液瓶当中的黄芪甲苷含量,黄芪甲苷的损失都计入到这个醇沉工艺的优劣,不能简单的只看醇沉的工艺。采用逆工艺路线,考察灭菌、过滤、水沉、醇沉对黄芪甲苷损失率及沉淀现象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工艺,旨在保留黄芪甲苷的同时去除沉淀。
一、样品制备:黄芪240g, 防风80g ,白术(炒)80g,将防风酌予碎断,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及其余黄芪等二味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5h,第二次1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300ml, 药液密度1.18g/ml,以1ml/min的乙醇加入速度加95%乙醇至药液含醇量分别为10%、20%、30%、40%、50%,后续步骤根据工艺进行,观察各时间节点药液性状。原工艺采用中速滤纸与0.65umPP滤膜两级过滤,研究过程采用SCP-332(0.8um)与SCP-334(0.45um)过滤纸板两级过滤。
二、灭菌对玉屏风口服液鞣质含量的影响
灭菌条件 鞣质含量 平均值 标准偏差 RSD
灭菌前
6.444 5.791 5.921 6.052 0.346 5.71%
115℃,32min 29.319 43.044 28.927 33.763 8.040 23.81%
118℃,16min -3.229 -5.712 -1.791 -3.577 1.984 -55.46%
121℃,8min 20.430 18.470 20.169 19.690 1.065 5.41%
分析:灭菌后115℃,121℃鞣质含量均增加,118℃鞣质含量减少
三、灭菌对玉屏风口服液稳定性的影响
灭菌条件 zeta电位值 平均值 标准偏差 RSD
未灭菌 0 -0.1 -0.1 -0.217 0.172 -79.50%
121℃,8min -0.1 -0.2 -0.1 -0.133 0.058 -43.30%
118℃,16min -0.3 -0.4 -0.3 -0.333 0.058 -17.32%
115℃,8min -0.2 -0.7 -0.1 -0.250 0.295 -117.98%
分析:118℃,16min,体系较为稳定。
四、不同醇浓度对沉淀量的影响不同含醇量的现象观察:见下图
加入乙醇的过程中,当含醇量达到40%时,出现明显沉淀,而50%时出现明显分层。
分析:取样都是上清液,原液的微粒多且密集,大部分都为小微粒。醇含量10%-40%时,显微镜中的微粒并未明显变化,含醇量40%时,现象观察药液上层出现少量黑色漂浮物。含醇量50%时,出现明显分层,而显微镜中微粒也很少,显微镜观察与现象观察情况相符合。
见下图
五、总结
通过基础研究,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灭菌温度与与灭菌时间对口服液沉淀影响较大,在118℃,16min,体系相对比较稳定且鞣质较少。
2、含醇量在50%,体系沉淀较多且出现明显分层状态,后续对60-70-80%浓度实验进行验证。
3、过滤材料及孔径的不同,对于体系内粒子数量的减少也不同,对体系稳定性也不同。
4、整体实验的进展对于沉淀量有明显的减少,但未经过中试验证。
注:对于其他影响因素,ph,过滤温度,高浓度醇影响,间歇灭菌,其他过滤方式,挥发油添加的影响等因素,后续在实验中会继续探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