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黄芩Huangqin
SCUTELLARIAE RADIX一、2020版中国药典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
栽培品较细长,多有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
【鉴别】(1)本品粉末黄色。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梭形,长60~250μm,直径9~33μm,壁厚,孔沟细。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壁较厚或甚厚。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网纹导管多见,直径24~72μm。木纤维多碎断,直径约12μm,有稀疏斜纹孔。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直径2~10μm,脐点明显,复粒由2~3分粒组成。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酸乙酯-甲醇(3︰1)的混合溶液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黄芩苷对照品、黄芩素对照品、汉黄芩素对照品,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1mg、0.5mg、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2μl及上述三种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0︰3︰1︰2)为展开剂,预饱和3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三个相同的暗色斑点。
【检查】水分 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6.0%(通则2302)。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40.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在60℃减压干燥4小时的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6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中粉约0.3g,精密称定,加70%乙醇40ml,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置100ml量瓶中,用少量70%乙醇分次洗涤容器和残渣,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9.0%。
二、中药饮片 【炮制】黄芩片 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性状】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 。
【含量测定】同药材,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8.0%。
【鉴别】同药材。
酒黄芩 取黄芩片,照酒炙法(通则0213)炒干。
【性状】本品形如黄芩片。略带焦斑,微有酒香气。
【含量测定】同药材,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8.0%。
【鉴别】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与用量】3~1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三、真伪鉴定 1、正品 黄芩 药材为唇形科植物黄苓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 本品呈长圆链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粗糙,有明显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网纹,具侧根痕,顶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木部棕黑色,常枯朽,习称"枯芩"。气微,味苦。
2、非正品 滇黄芩 为唇形科精物滇黄苓 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的根。 本品呈圆锥形的不规则条状,常有分枝,长5-20cm,直径1-1.6cm。表面黄褐色或棕黄色,常有粗糙栓皮,有皱纹。支根痕断面纤维性,黄绿色。 3、非正品 粘毛黄芩 为唇形科植物粘毛黄芩 Scutellar-ia viscidula Bge.的根。 本品多细长、圆锥形或圆柱形,长7~15cm,直径0.5~1.5cm。表面与黄芩相似,很少中空或枯朽。 4、非正品 甘肃黄芩 为唇形科植物甘肃黄芩 Scutellar-ia rehderiana Diels 的干燥根。 本品略呈圆锥形,多长为3~7cm,直径为0.2~1cm。表面可见棕褐色厚粗皮,具深纵沟纹,及灰色和棕褐色组成的不规则的块状或交织样纹理,质硬而松脆,易折断,断面多不规则裂隙或呈层片状,有的中心)具白色的髓。气微,味苦涩。
四、商品规格等级
1、黄芩 SCUTELLARIAE RADIX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 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2、规格 specification 黄芩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注:根据市场流通情况,对药材是否进行等级划分,将黄芩分为“栽培”和“野生”两个规格。 3、 等级 grade 在黄芩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黄芩品质的交易品种的依据。注:根据形状、直径和长度,将栽培黄芩选货规格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等级。 4、枯心 ku xin 黄芩因生长年限较长,从根头部中心开始逐渐向下出现的暗棕色或棕褐色枯朽的现象。 5、 枯芩 ku qin 带有“枯心”的黄芩。 6、 直径 diameter of root 指黄芩芦头下方1 cm处的直径。 7、 规格等级划分 应符合表 1 要求,性状图参见附录 A。 8、要求 除应符合T/CACM 1021.1-2016的第7章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无虫蛀; ——无霉变; ——杂质少于 3%。
五、黄芩历史沿革
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中记载为:“生川谷”大概提及了黄芩的生长环境。《名 医别录》记载黄芩产地:“生秭归及冤句”。秭归即今湖北秭归县,多广大起伏的山岗丘陵和纵横交错 的河谷地带。冤句即今山东菏泽,以黄河冲击平原为主,地势多平坦。 《本草经集注》记载:“秭归属 建平郡,今第一出彭城,郁州亦有之,惟取深色坚实者好”。秭归为今湖北境内,彭城即今江苏徐州铜 山县,主要是黄河冲击平原以及丘陵为主。郁州即今江苏灌云县东北部,为近海的平原地带。该书指出 彭城所产黄芩较好。可见在南北朝时期或之前,长江以北、黄河以南,东部沿海地区黄芩生产较多,可 能为道地产区之一。《新修本草》云:“今出宜州、酈州、泾州者佳,兖州者大实亦好,名豚尾芩也”。宜州即今湖北宜昌,鄜州即今陕西富县,泾州及今甘肃泾县,兖州即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这些地区 集中在中国的中部地区,包括长江以北、黄河以南。黄芩的生长环境也多以山区、丘陵、平原,以及河 流附近为主,且质量较佳。 《千金翼方》记载黄芩的产地:“宁州、泾州”。宁州即今甘肃东部宁县, 泾州即今甘肃径川县泾河北岸。可见现在的甘肃地区,包括黄河上游以南、西北黄土高原地带都是黄芩 产区。 《图经本草》记载:“生秭山谷及冤句。今川蜀、河东、陕西近郡皆有之”。川蜀指现在的四川, 河东指现在的山西。指出黄芩在我国的中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证类本草》中记录有来源于潞州和耀 州的黄芩图片。潞州即今山西长治,耀州即今陕西耀县。可知黄芩在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与河北 省相邻等地区具有分布。《药性粗评》记载:“生川蜀、河陕川谷、今荆湘州郡亦有之,以西北出着为 胜。”指出四川、山西、陕西及均有分布,湖北省中南部、湖南北部也有分布,以陕西地区产质量更佳。 《植物名实图考》,记载:“黄芩生秭归产著,后世多用条芩,滇南多有,土医不他取也。”该书指出 今湖北秭归所产黄芩质量好。《药物出产辨》记载“山西、直隶、热河一带均有出。”直隶即今河北省 中南部(包括北京、天津等地),热河指河北省承德市燕山山地丘陵,指出黄芩产地主要在河北省。《钦 定热河志》中记载“大宁和众二县利州惠州兴中州土产黄芩。” 《察哈尔省通志》中记载“张北、万全、 赤城、龙关、延广、怀安、怀来、阳原、沽源、康保、涿鹿、宣化均产。”可见河北承德地区历来是黄 芩的主产区与道地产区。《中国药典》记载:“主产于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及陕西等地。”《中 华本草》记载:“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贵州、云南等 地。”可见黄芩从南到北分布面非常广。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记载:“主产河北承德、北京、 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甘肃。此外东北三省、宁夏、陕西等省均有分布。其中山西产量最大,以 河北质量佳,尤其承德产者质量优。”指出黄芩资源分布广,其中山西栽培产量最大。 从以上本草及现代典籍记载的产地来看,黄芩产地遍及除华南以外的全国多数省区。从药用沿革来 看,正品黄芩种在北方各省皆有分布,因此从本草考证可得出:陕西、河北、江苏、湖北、山西、甘肃、 山东、河北、四川、云南均自古产黄芩。上述本草也特别指出,宜州(湖北宜昌)、鄜州(陕西富县)、 泾州(甘肃泾川县)、兖州(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彭城(江苏铜山县)和湖北秭归这些地区所产 黄芩质量佳,推测更可能为当时知名度较大的道地产区。《本草品汇精要》有宜州、鄜州、泾州、兖州 为道地产区的记载。 中国药材公司在八十年代初开展了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调查信息显示:“大兴安岭余脉向西 南连接燕山山脉北部山地为我国黄芩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也是黄芩的主产区。尤其坝上高原和燕山北 部出产的黄芩最为著名,具有‘热河黄芩’之称”。该地区群众也具有丰富的采挖、加工经验,经撞击 外皮后的黄芩以‘条粗长,皮色金黄’为主要特点列该地区道地药材之首。”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记 载:“黄芩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河南、湖北、四川。主产于东北及河 北承德、保定、山西汾阳,河南,陕西,内蒙。以山西产量最多,承德质量最好,销全国各地。” 《中国药材资源地图集》记载:“黄芩质量以河北承德地区和内蒙赤峰一带所产为地道,产品根条粗长、体 质坚实、内色鲜黄、素有‘热河黄芩’之称”。 六、黄芩药材品质评价沿革 对于黄芩品质特征的描述,我们从已有的本草、地方志以及中医药著作中有关黄芩的描述来大概推 测“优质黄芩”大概有什么性状特征。 《本草经集注》记载:“秭归属建平郡,今第一出彭城,郁州亦 有之,惟深者坚实者好。”指出黄芩条长质地实沉质量好。《新修本草》记载:“兖州者大实亦好,名 豚尾芩也”以黄芩“大”且“实”为优质黄芩的描述。 《本草纲目》记载:“黄芩气寒味苦,色黄带绿” 描述了黄芩断面颜色,但未做质量评价。另外,在近代文献有关黄芩药材质量评价的也不在少数:1963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以条粗 长、质坚实、色黄、除去外皮者为佳。条短、质松、色深黄、成瓣状者质次。”1977 年版《中国药典》 一部:“以条长、质坚实、色黄者为佳。”《中华本草》:“以条长、质坚实、色黄者为佳。”《中药 大辞典》:“条粗长、质坚实、色黄、除净外皮者为佳。条短、质松、色深黄、成瓣状者质次。” 《金 世元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以条粗长、质坚实、色黄者为佳。 《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黄芩以 色金黄,条粗大而内心充实,枯心少者为佳。野生品较栽培品,野生品中习惯认为河北承德地区所产的 “芩王”质量最好。山东产的子芩条均匀,结实不空心,质量亦佳,空枯大空破者成瓣者质较次。栽培 品种中各地所产其质量差距亦较大。 2005、2010 和 2015 年版《中国药典》除了对野生药材性状进行描 述外,还增加了栽培品的性状描述:“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 8~25cm,直径 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 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质 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栽培品较细长,多有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对《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黄芩进行了阐释:“黄芩中空而色黄, 为大肠之药,故能除肠胃诸热病。”丁甘仁在《药性辑要》里论述枯芩清肺病而止嫩化痰,并理目赤疔 痈;子芩清泻大肠湿热而止痢,利水安胎。黄疸、血闭、疽蚀暨火疡均宜。”明确指出了枯芩与子芩功 效的区别,故针对不同功效,药材质量评价特征应有所不同。 《中药志》和《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 量研究》描述黄芩:根呈圆锥形,多扭曲,长 5~25cm,直径 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粗糙,有 明显的纵向皱纹或不规则网纹,具侧根残痕,顶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质硬而脆,异折断,断面黄色, 中间红棕色,老根木部枯朽,棕黑色或中空者称“枯芩”。气微,味苦。以条长,质坚实,色黄者为佳。其中“条长”、“质坚实”和“色黄”三个特征为“优质”的特征。综上所述,历代并没有对于黄芩药材进行规格等级划分,对黄芩外观性状描述基本包括:表面棕褐 色或棕黄色,有明显的纵向皱纹或不规则网纹和侧根残痕,顶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上部较粗糙,下部 皮细有顺纹或皱纹。并以“条粗长,皮色金黄”为优质黄芩药材主要特点。相应的信息为制定黄芩商品 规格等级标准提供了依据。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医药新风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