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预热阅读】
进入主题前,让我们先看一下《英国药典2020年版》美沙拉秦原料药质量标准。 前几天一位研发同仁发来并满腹牢骚写道:谢老师,你看看、你看看,收载了编号A-S共19个杂质,且系统适用性试验中都使用,我们只好全买来。
本人:这么简单的主成分结构式,合成应无难度,竟然拟定这么多杂质,还煞有介事地制定了严格的分离度验证和限度要求,“烟雾弹本质”昭然若揭啊! 同仁:本想按您建议的“本公司原料药合成路径不同于BP原料药,故不涉及收载的19个杂质,所以未做研究”思路,但犹豫再三,决定还是遵从CDE指导思想和业界主流,花费20多万元买来所有对照品,随后开展了全套方法学验证。最后经检测自制三批样品,果然全是未检出,甚至原研三批样品中也都是未检出,BP真是无中生有啊! 本人:以上试验做完,过瘾吗? 同仁:谢老师,一边是自我陶醉、一边是倍感无奈,因为知晓毫无意义。 本人:为何不大胆地去尝试一下呢? 同仁:恐CDE发补,还是按部就班、随波逐流吧。 本人:这些杂质是BP(EP与之相同)套在中国原料药和中国制药人身上的“技术枷锁”,且愈演愈烈,因为他们知晓“咱们中国人好这口儿”。 同仁:早就看了您5年前发表的“烟雾弹文章”,深表赞同。可这些年,国内依然信以为真,且不断自我加码,现状可谓神魂颠倒、走火入魔啊! 本人:既然大家都认为有必要研究,那你就逆来顺受吧。 同仁:是的,谢老师,没别的意思,就是特别想跟您聊聊……,如此才能从心灵上得到一丝安慰,才能感受到工作的一丝快乐,因为您理解我们的憋屈与痛楚。 本人:谢谢厚爱!看来我已成长为“专业心理按摩师”啦。 同仁:是的啊! 针对该产品的杂质研究思路、本人建议:遵循《英国药典》色谱条件,但仅采用19个中与主成分峰最难分离、最为接近的那1个杂质验证系统适用性(代号E),其他杂质均无需购买来对照品予以验证;随后检测三批自制样品,含量大于ICH原料药鉴定限0.10%的再针对性地去研究和质控;绝无必要怀揣“没有对照品,怎么能证明没有漏检?”的僵化思维,更不应追求所谓的“一网打尽”、去获取全世界文献收载的杂质进行研究。 总之,临床不良反应与杂质无关,何时我国具备独立自主的专业精神、敢于不照搬照抄《各国药典》了,就是我国制药业崛起的滥觞。 【延伸阅读】 【声明】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还请异议者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