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王小妞 于 2021-5-24 10:02 编辑
《蒲答》论坛问答一周精选(2021年03月22日-2021年03月29日) 遴选一周问答精华,让知识传递更加便捷,尽在《蒲答》专栏。 本次内容由“王小妞”编辑,“飞凌大圣”审核。 栏目内容采集于蒲公英论坛,主要来源《有问有答》板块,不代表蒲公英论坛意见。 PS:诚招冠名商!
1、[生产制造]无菌制剂生产,为何限制洁净区各个工序时间? 问:无菌制剂生产,为何限制洁净区各个工序时间? 答(论坛ID:classicboy):建议多看看《无菌药品GMP实施指南》和GMP无菌制剂附录。 无菌制剂附录:第三条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第五十六条 应当尽可能缩短包装材料、容器和设备的清洗、干燥和灭菌的间隔时间以及灭菌至使用的间隔时间。应当建立规定贮存条件下的间隔时间控制标准。 第五十七条 应当尽可能缩短药液从开始配制到灭菌(或除菌过滤)的间隔时间。应当根据产品的特性及贮存条件建立相应的间隔时间控制标准。
2、[生产制造]冰箱开门断电和保温测试是空载时候做还是满载时候做? 问:冰箱开门断电和保温测试是空载时候做还是满载时候做? 答1(论坛ID:near):从对产品影响的角度,满载做就可以,毕竟空载即使不合格,对产品没影响,风险低。。但从设备合理性考虑,空载都不合格,怎么保证满载合格的数据可信。 答2(论坛ID:制药工人):在法规上,没有要求和强制甚至建议什么时候做,需要自己去评估。这个验证的目的就是找开门的最长时间和断电的最长时间,且空载时,热交换最快,升温最快,这样更严谨,更有说服力。
3、[质量控制QC]配制流动相? 问:想要65%的甲醇水流动相,是分别量取650ml甲醇和350ml水然后混合到一起,还是先量取650ml甲醇再用水定容到1000ml,两种方法哪个是正确的呀? 答(论坛ID:梁振洁):前者才是正确的。首先要知道这个比例是体积比,650:350是各自的体积比,我们都知道如果先取650在加水定容1000,真正的体积比就不是650:350了,因为650+350<1000,如果是定容方式配制,实际后者的加入量是>350,这样会引起保留时间的漂移。当然这个差异根据药典关于流动比例的调节是可以接受的,但我们还是要关注系统适用性和方法验证时的参数。
4、[质量控制QC]实验室记录复核? 问:QC实验室的检测记录必须要有复核人吗?每一项检测项目都要设计复核人吗?复核是要现场复核还是只需要复核记录就行?那审核人呢? 答1(论坛ID:歪把子):汉字太灵活了,一个复核、一个审核、一个审计,差点给我整蒙圈。没办法,即使你没足够的复核人,也要逐项复核,没办法的。你们考虑的是手工记录流程是否被怀疑造假的问题…… 答2(论坛ID:915_雨):GMP 第二百二十三条 物料和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检验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五)检验应当有可追溯的记录并应当复核,确保结果与记录一致。所有计算均应当严格核对;(六)检验记录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0.检验、计算复核人员的签名和日期。
5、[确认&验证]培养基模拟灌装? 问:培养基模拟灌装时,培养基的促生长试验需要培养14天,这14天是怎么计算的,例如是02.12 15:40开始培养,培养结束时间是02.26 15:39还是只要到02.26这天就可以了,有法规或指南规定吗? 答1(论坛ID:qsr12345):配制完成,轧盖完成,灯检完成。配制按成:为了证明刚配制完成的培养基,有生长活性,可以用于无菌工艺模拟。轧盖完成:无菌工艺模拟全过程,在洁净环境下,培养基未收到污染,所有模拟操作可靠,灯检完成:灯检操作为非洁净区,模拟灯检过程,不会导致轧盖后培养基外包装破损,产品密封性可靠。 答2(论坛ID:乾乾君子):为什么要提前这点时间呢,除非你做过这样的评估并且有数据证明,不然挑战你怎么解释呢?保险起见,建议培养超期后结束。
6、[确认&验证]设备清洁验证中残留物如何选择? 问:如果1个配方中只有1个功效成分,该成分易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后很容易降解,那么该物质可以作为清洁验证的活性成分验证的目标吗?如果不能,是否可以选择添加的辅料中的成分来考虑? 答(论坛ID:915_雨):不同品种的任何残留,对于接续品种来说,要么有活性,要么就是杂质,总不可能“说成免费赠送吧”?目前都玩生命周期了,验证选择做A→B还是B→A,相同/相似清洁程序就看谁具备代表性。(溶解性颜色气味PH电导毒还有ADE/PDE/HEAL...总有一款理由合适你),然并卵就算以A验证也需要进行B的确认(连确认都不搞后边定期监测的标准哪来)。终极定期监测(不搞这个,那随便做吧)。
7、[质量保证QA]关于漏登台账的偏差处理疑惑? 问:漏登台账的偏差走完以后,是否需要对相关台账进行补充登记呢?补充登记的目的是漏登台账的偏差的紧急处理措施??那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只要涉及逻辑问题的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偏差处理呢? 答(论坛ID:yangman5):1、个人观点,这种情况可大可小,是否仅仅只是漏登台账,还是当时根本没做; 2、另外像一般的台账,例如仪器使用记录漏登,确实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处理; 3、楼主说的逻辑性问题范围有点大,有些逻辑性问题是不好补救的,得重新来过。
8、[质量保证QA]关于偏差流程? 问:偏差出来是先偏差分级,还是先风险评估确定得分再进行分级? 答1(论坛ID:飞凌大圣):这么来说流程吧:1、偏差发生。2、偏差识别。3、紧急措施。4、偏差影响评估。5、偏差分类(微小、中等、关键)。6、处理偏差,完成纠正行动。7、形成报告。8、需要转CAPA的,按照CAPA的管理文件执行。9、年度对偏差进行回顾。 答2(论坛ID:yangman5):我们的做法是,偏差出来先有应急处理措施,然后有现场QA人员的初步分级,后面有偏差管理人员(统一标准)根据评估内容对偏差等级进行确认,确认是否升级。
9、[质量保证QA]D级和C级文件? 问:现在需要写D级和C级的生产GMP,我看那本指南好 答(论坛ID:飞凌大圣):1、去把GMP条款全部过一遍,确保每个条款都有文件支持就差不多了。2、然后根据公司产品情况和文件需要支持的记录,全部捋一遍,基本达到80%以上了。3、剩余的就是完善文件管理、岗位规程、药物警戒、投诉举报、产品召回等,这些完了就差不多98%以上。4、查漏补缺,完成剩余2%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