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青衣浊酒 于 2020-8-28 16:47 编辑
自打GMP实施以来,有关于质量管理体系和QA的讨论是层出不穷,很多大牛吹嘘独立完成体系的建立,扪心自问,你真的沉下心来好好思考过,体系是是什么样子的嘛?因为QA工作的特殊性,有一部分QA喜欢自比警察,保姆,老师,可谓五花八门,扪心自问,你真的沉下心来好好思考过,什么是QA吗? 笔者写下这篇帖子,抛砖引玉,希望引发各位同僚更深入的思考,同时笔者正在筹建质量管理体系模型,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总所周知,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GMP>质量控制,所以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质量管理体系到底是什么样子。 一个产品或者服务产生的顺序大致归纳为:用户需求→产品/服务设计→验证与确认→规模化生产/复制→产品放行→产品/服务上市→售后服务(此过程不具有代表性),我们把这个过程暂时称之为产品过程。 做一件事情的方法或顺序大致归纳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奖惩(此过程不具有代表性),我们把这个过程暂时称之为方法过程(因为叫法有很多种,可以叫偏差处理流程,可以叫变更处理流程,也可以叫系统,比如人力资源系统等等,所以此处叫方法过程)。做一个产品或者服务或者管理流程的方法有很多种,对应的方法过程就会有很多种,此处就不过多举例。 产品过程结合多个方法过程,就是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 我们选取其中一种方法过程,结合产品过程,就会产生很多个点位,可能这就是早期岗位划分的依据,我们给这些位置进行编号,如下图所示:
这个就是我们最原始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型,当然更多的方法就会有更多的模型,比如很多朋友喜欢做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一个意思。 假设我们现在处在A1位置,根据工作的就近原则,A1的工作群示意图可能是这样的,如下图所示:
我们对它做出一个变形,得到A1眼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基因图”,如下图所示:
那么我们换几个位置呢?比如C3,C4。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在不同位置的人,他眼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不一样的,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仓管员和叉车师傅,仓管员更需要知道那批货,什么时间,到什么位置。叉车师傅更需要会开叉车。 因为他们的质量基因不一样,所以他们的侧重点不一样,也是因为他们的侧重点不一样,所以他们的质量基因不一样。 在一线岗位的工作里面,质量管理体系是不变的,他们的关联点是固定的,他们是有准确的质量基因,所以这为我们做质量管理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是这个基因在QA这儿就不管用了,因为实际过程中,可能压根就没有你QA什么事情,用一句直白的话来说,没有你QA,我照样生产。 但是没有QA你真的能照样生产吗?我们不得不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先不说外部环境在变化,就内部环境来说,每个岗位的质量基因不同,难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 QA们: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别人做什么事情都是错的。 你是不是经常遇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揪心事情。 你是不是觉得一会儿QA是老师,一会儿QA是警察,到头来QA却什么都不是? 所以说,那是你还没有把体系吃透,你不仅仅要知道在A1的基因里面,事情X是最重要的,你还需要知道C3的基因里面,事情X非常的不重要,你还得知道事情X对整个产品的预期效果影响到底有多大,时髦一点的说法就是,你必须对事情X做风险评估,你得经常的进行风险评估。 只有轻松熟练的掌握内部变化,你才能从容的应对外部变化。 QA,是掌握体系变化的人。
有的朋友就要说了,这就是简单的换位思考嘛,是的,没错,这就是非常简单的换位思考,可是很多人他不会啊! 因此,我想做一个质量管理模型,把每个变化做成模型,切换不同的位置,显示不同的“质量基因”,通过模型来强化“换位思考”,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比如你会知道某个培训内容需要叫那些人。通过模型,贯彻全员质量的概念,让每个岗位的人明白,在全员质量的过程中,自己应该做好那些事
补充内容 (2020-9-2 10:12):
各位蒲友,如果对这个事情感兴趣的,可以私聊我,加我微信18109085818,我正在做一个PPT,会详细阐述这个事情的出发点,目的,然后整个模型的构想,实施的一些不成熟方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