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做质量难,如果在药企做GMP是难上加难。
为什么会这样呢?同为质量人的我我从企业管理的几大方面来分析根本原因:
1. 从企业文化层面来说,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质量第一”的这种文化,这与质量管理在我国发展的历程有关。欧美日都经历了质量管理从初期的检验质量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的质量管理阶段以至于现在的六西格玛和精益生产。而我们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直接从质量检验阶段跳跃到现在的全面的质量管理,甚至六西格玛管理,尤其是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的缺失,让质量管理在认识上失去了理性和数据的支撑基础,对大多数人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停留在质量检验阶段。老板更加不知道质量为何物,更多的认为质量就是检验,检查。老板对质量的认识的偏差导致质量文化无法再公司生存,质量口号基本都是浮于表面。
2.从企业组织架构上来说,再国内质量部门都是属于参谋职能部门,而非直线部门。参谋部门是无法指挥相关业务部门的,参谋职能部门只能提供数据和信息供总经理决策。总经理对其它所有部门才是直线管理,总经理是可以指挥命令相关职能部门的。质量部没有直线领导权力,但是又需要整个公司的业务部门按照QMS要求运作,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我们的质量人都是很勤奋,很敬业的,各种学习,提高都是为了能够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其余部门看到问题可以装傻,但是质量部门看到问题不能,别人不配合怎么办呢,没办法,自己学习呀。。。
3.从质量管理工作的本质和人性的特点上来说,质量要求大家持续改进,这会给人压力,要求大家按照流程做事,这正好与人们向往自由轻松,不喜欢受到管理和束缚相矛盾,说一个夸张一点的比喻就是“违反人性的工作”。推行这样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要想大家之所想,尽量做到“善解人意”。在大家有困难,有问题时,我们需要及时发现并提醒,因为如果出了问题,老板就会想到为什么质量开始没有检查出来。。。
所以,在目前中国企业的质量管理的氛围下,质量管理真的很难,但是我们的价值却没有被重视,产品做好了是技术,是生产的功劳,老板赚钱了是生产和销售的功劳,成本降低了是采购和生产的功劳,而我们做质量的做的好是应该的,做的不好就都是质量没有管理好,没有控制好,没有检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