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574|回复: 4
收起左侧

解决药价虚高 看好医生“左右手”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2-8-23 07: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解决药价虚高 看好医生“左右手”



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市卫生局日前联合完成的一项卫生经济学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达到2.45万亿元,比2010年净增近5000亿元;在卫生总费用构成中,个人支付比例占35%,这一比例仍然偏高,个人医药费用负担仍比较重。

    长期以来,“看病贵”一直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也是我国医改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前说“左手是药品,右手是器械”,这“左右手”是医生的基本工具,现在这“左右手”则成了患者住院费清单的“阻拦”。

    A药价有所“缩水”

    在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卫生部要求公立医院转换补偿机制,破除“以药补医”,提出取消药品加成等重要举措。

    而近日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我国基本医保已覆盖96%的人群,跨入具有全民医保制度的国家行列。

    由于药品价格虚高频遭诟病,又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即将公布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此轮药品降价幅度最大或超过20%。这将是我国近14年来第30次药品降价,今年的第2次降价。距离今年5月1日起降价的485个剂型的消化类药品,时间仅仅过去3个月。

    今年7月,北京、深圳两地公立医院争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陆续取消药品加成收费,同时设立阶梯定价的医事服务费等。北京友谊医院率先实施“零加成”,超过1500种药品入列。其中目录中最贵的即复宁粉针,从原价2995.75元,下降至2605元。统计显示,实施“零加成”半个多月来,友谊医院的医保患者次均药费比照上半年次均药费下降了100.44元,降幅接近三成。“取消药品加成,也就是让药品从进入医院药房到被患者按处方买回家,医院不加收任何费用,取消了大约15%的药品加成费用。”友谊医院院长刘建解释说。

    而深圳的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共涉及2962种医保目录药品,药价是以前的“八五折”甚至是“七五折”。深圳本地医保参保人持医保卡到全市公立医院购药,西药最多便宜15%,中药最多便宜25%。据测算,取消药品加成,一年能为全市患者节省2.09亿元。

    B医械依旧“虚高”

    经过几年的药品流通领域改革,包括降低药品收入比重,取消药品加成,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推行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制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表面上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为患者节省了医药费用,医生的“左手”被有所限制,但别忘了,医生还有一只“右手”,医械费用的居高不下,最终导致患者的负担增加。

    据中国价格协会调查,高值医疗耗材在流通领域平均加价2~3倍,通常加价3~4倍。中国价格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侯嘉认为,医疗器械不同于药品,价格高昂,高值耗材动辄几千上万元,加价3~4倍不可思议。

    据记者了解,医疗器械的销售环节很多,每经过一级代理或一个环节,价格都要增加一定比例,最后一级代理给医院的价格甚至已经是出厂价的10~20倍了,而其结果就是老百姓埋单。医用高值耗材是相对于普通低值耗材而言,一般指分属于专科使用、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且价值相对较高的医用耗材,如心脏介入类医用耗材,包括导引导管、支架、导丝、球囊、动脉鞘、压力泵等,心脏起搏器,人工髋关节、膝关节,椎间盘脊椎用内固定材料等。

    高值医疗耗材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生产商,他们决定出厂价格,也就是底价;另一个是医院,他们决定零售价格,也就是最高价。而中间的若干流通环节,物价部门是不过问的,一些常用手术耗材更是存在很大的价格监管漏洞,从而助长了医械费用的价格虚高。

    与药品相比,医疗器械更具备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并且,随着技术进步,许多器械稍做改动就能转变为新型号、新规格、新产品。病患面对品种繁多、快速更新的产品根本无所适从,也无从考究、对比医疗器械费用是否合理,更不用说按需选择了。因此在医疗器械消费中,医疗单位或医生个人便是“指挥棒”,病人则“乖乖埋单”,这也为医疗器械能够维持高定价提供了重要土壤。

    据有关报道,一个5万元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植入体内的血管支架和各种辅助器械就占了治疗费用的84%,而体现医生技术价值的诊疗费和手术费只占不到治疗费的4%。而我国现行的医保制度实行定额结算,高值耗材几乎不能报销,这无疑又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此外,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对全国500家医院的10种大型医疗设备调查分析,发现其中17%的CT检查没有必要,27%的核磁共振检查没有必要。2005年,我国进口了600亿美元的医疗设备,大型医疗设备占各大医院固定资产的60%以上。如此巨大的投资,只能靠多做检查才能收回成本。而再次埋单的,还是无辜的患者。

    从一定程度上讲,专业医疗设备的加强,有利于医院诊断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但专用医疗设备迅速膨胀现象不容乐观,尤其是大城市医院更是盲目扩张。据有关统计,从2002~2006年4年期间,城市医院专业设备总额从634亿元增加到1206亿元,几乎翻了一番,专用医疗设备总额成倍增长;全国城市医院每床平均占用专业设备从7.8万元上升到12.6万元,增长61.5%,每床平均占有专业设备额迅速攀升;全国城市医院检查治疗收人从占医疗收入的42%提升到51%,增加9个百分点,检查治疗收入比重大幅度提升。购买大型医疗设备的巨额成本,最终还是由患者埋单,这势必加重他们的负担。

    C整改“五部曲”

    “医疗器械的价格虚高是市场失灵的结果。市场失灵后,政府应该及时介入。可惜的是,政府也失灵了。”有关业内人士说,医疗器械市场所出现的问题,是政府监管手段缺乏下的市场错位,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的管理,维护患者的权益,从根本上解决医院通过虚高的医疗器械收入补充医疗服务收入不足而给病人增加的经济负担。具体整改举措如下:

    第一,应进一步加强大型医疗器械的集中采购管理。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是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价格、保障医疗器械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改进和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促进医疗机构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实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杜绝暗箱操作,纠正医疗器械购销中的不正之风。集中采购的范围包括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尤其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参加医疗器械集中采购。

    第二,适当限制流通环节的加价率。医疗器械的中间销售环节很多,一般情况下,医疗器械企业的销售先要找独家代理商,独家代理商再寻找区域代理商,如此下去,医疗器械每经过一级代理或一个环节,价格必然要增加一定比例。在流通领域,通常加价3~4倍。而医疗器械不同于药品,价格高昂,加价3~4倍不可思议。政府应针对中间的不合理费用和利润,挤压流通环节的水分,以遏制虚高的医疗器械价格。

    第三,建立医疗器械市场(价格)信息网络。实行医疗器械价格公示制度,医院必须明码标价,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于高值的植(介)入类医疗器械,应由患者自行选择不同价位的医疗器械。

    第四,发挥舆论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公众通过新闻媒介了解、参与和监督医械管理、使用,是防止医疗机构和医械企业“暗箱操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利于防止滋生医疗腐败,打击用回扣等非法手段进行促销的行为等。

    第五,政府应建立稳定的补偿机制,如通过定额补助、转移支付,地方财政调整支出结构、增加专项财政预算等,来保证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及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从而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优化服务质量,为医院的健康运行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并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政策的普惠面,真正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保障群众的健康水平。

    在医生的“左手”被有所限制后,别忘了医生还有一只“右手”——医械费用的居高不下,最终导致患者的负担增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2-8-23 08: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右手难,医生本身更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8-23 09: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8-23 14: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是病不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11-18 22: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23 23:55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