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山顶洞人 于 2020-5-9 10:20 编辑
致阴阳两竭的中医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鼓励中医发展的政策措施。正如很多文化遗产一样,当需要国家出手鼓励扶持时,说明这种东西行将就木了。当然,中医看起来还没有到这种地步,你看全国多少家中医医院?各地大型综合医院都设有中医科,各地中医药大学或中医学院每年生(财)源广进,俨然中医还是生机勃勃的样子。
其实中医已经阴阳两亏,甚至可以说是阴阳两竭了。 不信,你看,在综合性医院,仅仅当级别评定时院长才想起来中医科,即便是中医院基本以西医治疗为主导。为什么?因为目前的中医治疗没效果! 老百姓不认可中医的疗效,因为他们确实没得到过、没见到过疗效,所以当他们寻求中医治疗时,是因为西医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中医治疗只起了安慰剂的作用。
西医基本不认可中医,一是因为他们没看到临床没疗效,二是因为中医理论故弄玄虚,不符合现代科学。 甚至,绝大部分中医生自己都不相信中医。经常听到中医生说中医见效慢,需要长期调理。那是因为他确实没水平,只能一天天忽悠病人。我见过很多中医生自己家人得个感冒,手足无措,找西医打吊针,有人竟然还发在朋友圈里! 有一小部分中医生,能够治病,顽强地坚守中医阵地,但是,顽强最终变成顽固,他们坚持认为中医理论和西医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继续宣扬阴阳五行等等传统中医理论,拒绝中医理论现代化!
当然,有一些中医人在探索中医的现代化,但是进展甚微! 作为杏林之人,我一直对中医的发展忧心忡忡。 在五年的中医大学即将毕业时,虽然我临床各科成绩都还不错,我还是不相信中医能够治病,与我一样的同学占绝大多数。因为,每年的见习打破了我的中医梦想,期间我周末跟不少名中医抄方,希望能够点燃我的希望,但是没有。
我对中医即将丧失信心时,有几件事改变了我对中医的看法。一是,我有个师兄,带着我到他的家乡浙西一个乡村,拜见了她的母亲——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生。我和师兄去看了几个典型病人(均是西医毫无办法,中医效如桴鼓。如今师兄在杭州中医界颇有名气)。二是,九八年春节回家,四舅母西医诊断为食道癌,不愿手术,坐以待毙,不仅不能饮食,甚至不能卧眠,夜里只能坐着休息一会。我借鉴张仲景旋覆代赭汤,参考张锡纯参赭培气汤,加半夏,枣仁,竟然当晚能够躺下休息,第三日竟然可以进食。后来连用半年,基本正常,停服一段时间,又有梗阻感觉,建议服一月,停一月,又坚持两年,遂不复发。
同时,毕业实习时,利用难得的机会自己看了一些病人,有些病例疗效出乎意料。我终于真心喜欢上中医了,可喜又可悲! 一个中医人从怀疑到茫然到相信,一个学中医的相信中医都这么难,其他人不相信中医,情有可原!以下是个人关于中医的看法。 关于中医,和其他传统医学一样,都是人类祖先多少万年积累的实践结果,刚开始一定是口口相传,代代传承。由于历史的局限,其中肯定有不少现在人认为荒谬可笑之处,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其中蕴含的祖先多少生命换来的经验总结以及智慧的结晶!
中医的发展,《伤寒杂病论》是个顶峰,1700多年来中医人一直在攀登它,但是没有人能够超越。后世中医人有所成就者,无不熟读精研《伤寒论杂病论》。当世所谓中医者,有几人做到?!
与《伤寒杂病论》基本同期,另两部中医奉为经典者:《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仔细研读,可知《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相关药物知识基本相符,而《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相关理论差异较多。其实,不管是《黄帝内经》、《难经》,还是《伤寒杂病论》都是祖先的宝贵遗产。但是,从中医学上来讲,我认为,《黄帝内经》和《难经》是古代中医理论派著作(《难经》内容毫无疑问与中医相关,《黄帝内经》里有许多内容扯得太远);而《伤寒杂病论》毫无疑问,是古代中医的实践派经典著作。由于历史局限,古人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只能从当时的文化积累中寻找答案,进而解释的致病机理以及治病机理,这应该就是《黄帝内经》及《难经》的成书原因。而后世中医人深陷于这些理论,不能自拔,要么修修补补,要么穿凿附会,从而中医理论毫无发展。同时,作为实践派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由于成书后经历东汉末期战乱,后来短暂的所谓大一统西晋,然后又是五胡乱华,又加上当时文献载体有限,《伤寒杂病论》几乎湮灭在历史的尘埃,这些对于中医实践派的传承影响巨大。幸得唐宋以后造纸印刷术的发展,以及中国除却改朝换代,社会基本保持安定,《伤寒杂病论》才得以广泛流传。后世中医人但凡成名成家者治病无不遵循仲景法,但是,在解释病因病机时,由于《伤寒杂病论》详于症和方,而略于法和理,古人也只能从《黄帝内经》等故纸堆里翻寻了。
对于中医的未来,一句话,有生必有灭。个人论断:今后一百年以内,中医将会灭亡!虽然她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如此,正如你知道一个妙龄女子终将人老珠黄,但是你仍然去追求她一样,在当今政策扶持下的中医界犹如打了兴奋剂一般,很多人认为中医春天来临的时候,我虽然依然对中医的未来不太乐观,但是,我希望在她灭亡之前,能够为她延续哪怕一分钟一秒钟的时间!
现如今,中医的生存首先要有疗效、能治病,而不是继续忽悠!不要孜孜于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等,古人受历史局限才把这些引入到中医理论,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脏腑关系及病因病机等等,世易时移,你现在还试图生搬硬套地用它来解释这些,能行吗?能发展吗?能不灭亡吗?
当务之急,还是继续老祖宗的实践精神,把祖先的宝贵治疗经验继承下来,所谓《黄帝内经》稍稍了解即可,不必深究(如果能够中医理论现代化,它就可以扔进废纸篓了)。要继承祖先的实践经验,首先研读《伤寒杂病论》实践派经典著作。
《伤寒杂病论》中,“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一以贯之,就是对症治疗!我们研究《伤寒杂病论》就要:以方辨症,以症论药。即从《伤寒杂病论》的处方应用、药物变化来辨析处方的适应症候群,解析药物的功能主治。然后,再辨症论治,对症用药。总而言之,一句话:回到最初,对症治疗!希望有助于中医! 才学疏浅,不足之处,敬请指正、谅解!
或曰前述有所偏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只是希望能够唤醒铁屋子里熟睡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