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期征文以中药为主题估计是想抛砖引玉,毕竟中药的问题真的是太多了,估计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首先澄清笔者不是中药喷子,只是有感于近年来中药发展的艰辛历程。 回归正题,中药为什么会在国家大力提倡和支持的背景下依然走的如此艰辛呢,个人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仿制研发的粗制滥造:在法规尚不健全、机制尚不完善的那些年代,研发一个仿制药多则2年少则半载即可搞定,试问如此神速的节奏产品的工艺、标准及处方岂能可靠,有多少企业的研发材料是试验得出的,又有多少企业考虑批件下来后能否生产出合格药品来。 2、药材质量的不可控性:中药材因其成长受光照、温湿度、季节、土壤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制约,所以导致市面上药材质量良莠不齐。再加上商者逐利,人为掺假等情况比比皆是,所以导致很多中药企业身处泥潭自顾不暇。 3、标准的差异性:其实这一项也属于研发申报把关不严导致的产物,很多中药品种虽然品名、处方和规格相同,但是质量标准却是天差地别。例如最近国家局要求修订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的骨筋丸胶囊,全国共有39个批准文号,此品种处方中最昂贵的药材应该属血竭,在药典委统一标准前针对血竭有检验含量的、有检验鉴别的、也有根本不检验的,所以如果药品质量能一样那真是见鬼了,最终毁的其实还是中药的口碑。 4、工艺随意性:很多品种在申报时工艺参数都缺乏实事根据,在工业化放大生产后经常会遇到参数无法执行,在变更申报遥遥无期的年代多数企业会选择真实生产一种方法,记录书写是另一种方法,为了满足符合注册要求而故意掩盖事实真相。久而久之,记录上一直符合注册要求,真实干法可能已经衍生出祖孙三代多种方法。 5、标准的适用性:关于这个话题争论之激烈可能大家都知晓,其实一直以来用什么来衡量中药的有效性一直争议很大,含量论和否定者站在地球的两极频繁的过招切磋,至今尚无定论。
困难虽然很多,但是出路永远会比困难多,随着国家的改革不断推陈出新,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燎原之火,欣喜的希望之门可以归纳如下: 1、变更制度的细化透明:让企业有了更加从容选择的机会,随着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配套变更规定的落地,再加上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相信中药工艺合规性的明天已经曙光乍现。 2、标准的统一化:监管机构在大力推进同名同方标准的统一化进程,相信标准就高统一后,变更的浪潮定会大浪淘沙。 3、工艺一致性核对:这是个惊雷,不是歌曲。从国家局轰轰烈烈提出到偃旗息鼓并不代表他已经消失,随着变更细则的落地未来这项工作会有针对性的开展,作为惩戒手段对依旧隐瞒或故意更改工艺处方的企业实施雷霆打击,永远不要怀疑监管机构的执行能力。
虽然前景很光明,但中药材质量不可控性这一猛虎如何解决尚未见端倪,随着国家取消积累的GAP认证开始,本就一段乱的药材种植行业更是迷雾重重,曾有风声说2010版GMP会增加一个新附录——GAP管理。但是终究是只闻其声未见其身,而且即使发布如何推行还要打问号?GMP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是农副产品,这中间的鸿沟深深地考验着监管机构智慧的。
有感于抗疫名药金花清感、连花清瘟抗疫立威名,感伤于千年文化传承不敌于百年工业变革,但愿我们的中药行业能够借助新冠疫情重拾信心、积极探索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
我是胡萝卜,一根土生土长无毒无害的绿色植物,文中观点不足之处还望海涵,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交流。
补充内容 (2020-4-13 13:06):
修改错别字什么修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