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meteoric88 于 2019-10-14 13:02 编辑
精益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需要企业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做依托,员工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精益管理的管理理念,做到节约成本、提高产能、提升质量、获得客户认可、获取市场利润的最终目标。精益管理需要从小处着手,在细微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挖掘问题发生的根本所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做到不断地提升品质和性能。 在精益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我个人认为人员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环。优秀的人创造优秀的方式方法制造优秀的产品。而得过且过、慵懒、不思进取的人连自己都管理不好,更不要说做到精益管理了。对于这样的人员企业应及时的进行调整,必要时应该请他们离开。 举一个小例子: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品理论生产量与实际产出量存在较大出入,生产记录显示分装过程损耗量较大,实际分装量仅能达到理论量的95%左右。生产部进行偏差调查给出调查结论为生产设备不能满足分装工艺需要,提出更新分装设备。管理层开会讨论提出几点疑问: 1、 更新分装设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2、 替换下来的设备处理不好会造成资源浪费。 3、 目前分装设备与工艺规程是否匹配。 4、 使用现有设备造成损耗量大的原因是什么。 基于上述问题公司研究决定,由生产部对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匹配性进行验证,质量管理部参与验证全过程。通过验证发现生产工艺分装过程设置合理,分装设备满足分装工艺需要。验证过程中试分装量达到理论分装量的98%-99%之间。这个结果不得不让人怀疑真正造成损耗量过大的原因是什么。于是质量部要求现场QA全程监控分装过程。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在现场QA的全程监控下分装过程损耗量明显下降,达到了和验证结果相同的装量效果。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查明原因,分装操作人员之前一直未按操作规程进行合理操作,而是按照“有人检查规范做,无人检查经验做”的工作方式进行操作。公司每年都会开展法规文件和生产过程培训,且该岗位员工的培训考核成绩均表现优异。这说明该岗位员工并非不了解公司的管理制度,而是明知故犯。这样有能力、有工龄没素质、素养的员工怎么可能做到精益管理,当然这也和主管领导监督检查失职有必然的联系。 精益管理不是一句口号,是实实在在的做事,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要跟上企业的发展势头,同时结合必要的管理模式如5S才能收获预期的效果。归根结底一句话:跟不上企业的发展,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那么请你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