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中药配方颗粒在国内与国外得到了应用,与以往的中药饮片相比较,有着独特的优势,有助于提升使用的便利性,但是,目前临床医师以及患者对药物的药效、安全性、使用标准等还存在质疑。针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内外应用现状、问题,提出关于原材料制备、工艺技术应用的研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建议。
中药配方颗粒主要就是将传统的中药饮片作为主要的原材料,利用现代化加工技术以及制药技术对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以及浓缩,之后进行干燥处理、颗粒制作处理、精细化包装处理,可以转变传统中药的服用方式,无需蒸煮直接冲服即可。中药配方颗粒与以往的中药饮片相较,其药性较高,药效也很好,服用方式简单,有着安全性与卫生性的优势,充分发挥了现代化工艺技术与传统医学相互结合的优势,有着较为广泛的推广价值与应用价值,应予以足够重视,加大研究力度,根据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与优势等,合理的推广相关工艺技术,全面分析影响药性与药效的因素,正确的开展原材料制备、工艺技术应用等分析工作,以此促使中药配方颗粒的长远发展。
1 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1.1 国外的应用现状
对于中药配方颗粒而言,主要是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将中药饮片作为基本的原材料,采用一系列的工艺技术提取有效成分,然后与相关的辅料、药材细粉等制作成为供给临床调剂工作所使用的颗粒制剂,具有携带便利的优势,服用也很方便,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日本是最早进行此类研究的国家,利用经方、验方环节的相关工作进行颗粒剂的生产,相关产品已经开始进入到国际化市场中。近年来,韩国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也较为广泛,根据相关调查可以得知,在2017年,韩国的市场销售额在3亿元左右。
1.2 我国的实际应用现状
自古以来,我国都是利用煎煮的方式服用中药,而在临床调剂的过程中,主要将煎剂作为制作方式,生产中药饮片较多。但是,针对饮片进行煎煮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不能与快节奏的生活形式相互适应。根据调查可以得知,目前很多患者都不愿意服用传统的饮片煎煮汤药,而我国相关产品的生产量也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针对以往的饮片进行改革,在2016年,中药配方颗粒的品种已经达到了430种左右,生产投入量也随之增加。
2 中药配方颗粒的问题分析
2.1临床推广难度较高
专家在研究中选择某医院进行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推广,发现难度很高,总结了具体的原因:①有81%的患者认为价格很高,自己的经济条件有限,所以不选择中药配方颗粒;有45%的医师对价格也表示不赞同、不接受。②68%的医师认为很多种中药配方颗粒混合进行冲服疗效会受到影响,不能与传统的中药饮片媲美,不愿意接受。③30%的患者认为配方颗粒不能完全的溶解,会存在心理方面的不良感受。④23%患者在服用之后认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味道苦,可能是因为其中的提取物含量很高。⑤25%的医师表示品种存在一定的限制,没有统一规格,不能保证科学性。
2.2相关的品种不全
虽然我国中药材的资源很多,种类也很多,然而,对于中药配方颗粒而言,种类还没有所有药材资源种类的十分之一。在日本,很早就已经提出了相关规定,要求中药经方有一定的功效,无需进行临床的验证,但是,对于配方颗粒而言,由于种类很少,因此推广的范围也很小。
2.3剂量方面存在问题
对于中药配方颗粒而言,目前在应用剂量方面与以往的饮片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进行科学的折算处理,无法简单的将原本原材使用量换算成为相关的配方颗粒,专家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将30g蒲公英以及30g的旱莲草制作成为煎剂,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但是在服用同等剂量的配方颗粒过程中,出现了腹泻的问题。
2.4与以往的中药汤剂相较化学成分以及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一般情况下,复方汤剂的单独煎煮合并与合并煎煮之间存 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因为在煎煮期间会出现酸碱中和反应,形成各种化学反应。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合并煎煮有助于减少药物的毒性,提升治疗效果,并合理的预防不良反应,非单独煎煮合并可以实现。专家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配方颗粒的药物无需煎煮,无法使得各类药物在加热的情况下出现化学反应,难以更好的使得有效成分溶解出来。
3 讨论
目前我国在中药配方颗粒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药物种类少、药效难以满足具体的疾病治疗要求、不能保证不良反应的合理预防、无法利用加热的方式形成化学反应等等,难 以满足临床医疗工作与患者基本治疗的需求。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应针对制备技术与加工工艺进行合理的分析,以此促使配方颗粒的良好发展。
3.1原材料的制备
对于中药配方颗粒而言,其原材料与以往的中药饮片相同,而采摘与加工等流程对于药性、药效等产生直接影响。专家在研究的过程中,认为针对原材料进行制备,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工作:
①合理的选择生产地:在选择生产地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其具有中药材适合生长的环境,并且有着很长的药材采集以及加工历史,与其他区域的相同种类中药材相较,质量更高,药效也更强。
②合理对其进行制备: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工艺技能较为良好的手工方式对原材料进行制备,药效高于机械设备粗加工获得的材料,在我国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相关制备技术与机械设备有所进步,但是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为了确保配方颗粒的制作质量,应更好的进行分析与研究。
3.2正确的选择加工工艺
对于中药材而言,其种类很多,有着多元化的特点,主要含括根类型、茎类型、叶类型、花类型、果类型、种子类型与草类型,各种药材所需要适应的工艺技术存在差异,且在当代的药理分析中可以发现,针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合理的鉴别,属于配 方颗粒加工的基础工作,也属于较为复杂的环节。所以,在选择工艺技术的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化的原则,详细了解各种工艺技术的特征与实际状况,更好的进行研究与创新。一般情况下,针对中药配方颗粒进行加工,相关技术较为繁琐,其中含浸润提取环节、分离环节、浓缩环节、喷雾干燥环节以及制作颗粒包装环节等等,每个环节的工艺内容都很繁琐,应结合具体状况进行合理的研究与分析。
①浸润提取环节的处理。在这个环节,需要 结合药物的有效成分特点进行分析,例如水溶性特点、脂溶性特点与挥发性特点等等,合理的计算沸点数据与密度数据,根据相关的化学性质合理对其进行提取。
②在分离环节以及浓缩环节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分离就是针对有效成分溶解过程中所出现的杂质进行提取,除了一些难以溶解的物质以外,还需要针对胶状以及淀粉等物质进行处理,选择最佳的分离方式。而在浓缩环节中,主要使用真空薄膜类型的浓缩技术,在相关的真空减压环境状态之下,结合其低温的浓缩性质,提升浓度,并预防对于有效成分造成的破坏性影响。
③在相关的喷雾干燥环节中,主要是对浓缩膏状体进行干燥处理,利用进风温度以及出风温度、压力的调节,使得干燥时间加快。
④相关的颗粒制作与包装环节:这个环节应当进行合理的控制,预防药物成分被这个环节的工艺技术与操作破坏,形成科学化的工作模式。
3.3药理药效的合理分析
对于中药配方颗粒而言,其与以往的饮片存在一定药理与药效差异性,这也是外界产生质疑的主要原因。专家在研究的过程中,选择动物进行药效的试验,从各类传统的验方饮片汤剂当中与所提取的有效成分进行对比,发现实际治疗的效果没有差异,且在提取液的药效维持时间方面,配方颗粒占有很大的优势。可见,中药配方颗粒在药效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在未来工作中,建议利用合理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然后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3.4相关配方的具体产业质量标准
中药配方颗粒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有着研发、检验、试验以及推广的模式,然而,在新型制剂逐渐创新的过程中,临床医师对于药物的效果以及适应证方面都有着一定的诉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创建标准化的发展模式,明确药性标准以及药物含量标准,合理的使用气液两相色谱分析仪等设备进行调查与检验,在发现其中存在问题之后,采用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更好的进行开发创新。
file:///C:\Users\Administrator.WIN-7O07HAHN9M6\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1157056291\QQ\WinTemp\RichOle\UNITUWXNOU@@MB)%UMC_BF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