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蒲公英一飞 于 2019-3-25 16:12 编辑
1、引入质量风险管理观念。洁净服材质是否耐洗,不易起毛脱落?清洁是否彻底,有没有来自上批产品所带来污染的风险?保存是否妥当,周期内是否引起污染?使用过程中是否专人专用,是否关注洁净服的完好?采用minitab软件,统计——质量工具——因果图,从人、机、料、法、环、测,识别洁净服更衣、设备、材质、清洗操作、环境洁净度等存在的风险点。采用失效模式影响分析方法(FMEA),详细分解各风险因素,分析风险严重性、可能性及可测量性,汇总风险值数据,使用Minitab软件制作帕累托图,识别高中风险点,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从而把降低风险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比如清洁方法,可能风险点:清洗方法或次数不合理造成药物残留,风险值4*2*2,属于高风险,需要进行清洁方法验证。 2、生物负载量及材质阻尘性。洁净服清洁验证应考虑清洗前生物负载量。看过许多洁净服清洁验证方案,处理都是千篇一律地浸泡,洗衣机清洗、干燥、消毒,袖口、拉链两旁的内外表面进行擦拭或者接触碟法取样,最后满足验证标准即可。其实清洗前洁净服污染程度不同,如果验证状态都是低生物负载情况,一旦高生物负载有可能出现清洗消毒不彻底的风险。所以有必要制造“最差”生物负载量进行清洁验证。同时也应考虑洁净性能阻尘性确认:用洁净服布料做过滤器滤布,上游发尘,下游检测泄露浓度。如果厂家可以提供发尘性检测报告,并能够证明材质同一性完整性,也可以通过。 3、根据环境监测调整洁净服更衣频次。如某工厂特定岗位,因产品需要,环境监测微生物监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一旦离开岗位去同一区域其他房间应考虑先进行一次更衣后再进入,避免交叉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