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一周问答精华,让知识传递更加便捷,尽在《蒲答》专栏。
本次内容由“全无”编辑,“山顶洞人”修订
栏目内容采集于蒲公英论坛,主要来源《有问有答》板块,不代表蒲公英论坛意见。 PS:诚招冠名商!
一、车间在做胶囊填充机设备IQ/OQ时,电子天平未进行校准,可以进行设备验证吗?
问:车间开始做设备的IQ/OQ,但电子天平未进行校准,请问还可以继续做IQ/OQ吗?是否必须得等到校准做完,才能进行设备验证?请各位大师指导,谢谢了
答:Jone_b71zY:IQ/OQ是指:安装确认、运行确认。
安装确认是确认设备是否完整、安装是否正确;运行确认是在安装确认完成后,对设备进行运行,确认设备的各项设计性能指标是否正常以及达到设计要求。
装量确认可以放在设备的PQ里面进行,可先做完IQ/OQ,不需要用电子天平。
山顶洞人:天平的检验实在来不及,也可以先进行验证,只要承担后续校验不合格,PQ失败的风险即可。
问:菌检实验室用培养基和工器具,用湿热灭菌柜灭菌,常有温度达不到121的现象,差值0.1-0.3不等,导致过度灭菌时间超1-30分钟不等,对所灭菌对象是否有影响,以及是否有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解释。
答:喃喃恩恩:1.确定所灭菌培养基推荐的灭菌温度及灭菌时间,如果所采用的灭菌程序超过推荐值,对培养基来说,可能会影响其培养能力;
2.湿热灭菌柜负载运行时,灭菌温度有所波动,属于正常问题,尤其如你题目中描述的,波动0.1~0.3,是比较正常的情况。温度波动在控制范围内时,对于灭菌的物品,我们更应该关注F0值;
3.你题目中所说的“导致过度灭菌时间超1-30分钟不等”,是因为你强行设置灭菌程序达到比如“121℃,30分钟”所致吧?也就是说在灭菌温度是120.9℃(举例啊)时,这个时间点或者时间段是不被计算在内的。如果是这样,那对培养基的影响应该被慎重评估。推荐还是关注F0值
三、 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20AT柱塞杆残留
问: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20AT柱塞杆残留导致样品未知单杂超标。经过多次多天使用30%异丙醇手动清洗后原超标的未知单杂未检出,想问下柱塞杆是如何导致的残留,怎么样更好的清洗柱塞杆
答:兰陵-萧:这个要考虑是不是密封圈或者柱塞杆该换了……一般岛津的泵都会配一个柱塞杆清洗用的小瓶子,每天用前要更换清洗液(10%异丙醇,或者用脱盐、脱酸碱的流动相),用于润滑柱塞杆的……同时要关注小瓶里的清洗液是否有增加或者减少,增加一般是密封圈漏液,减少一般是后密封垫泄露……密封圈泄露是有可能导致污染的……不过,建议还是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毕竟出现柱塞杆导致的污染还是非常少见的。比如进样器污染、色谱柱残留等…
歪:岛津就是麻烦多!
问:《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凡例中,“检验方法和限度”中的二十五条这样描述“制剂的含量限度范围,系根据主药含量的多少、测定方法、生产过程和贮存期间可能产生的偏差或变化而制定的,生产中应按标示量100%投料。这里的100%投料是指含量的100%还是处方量的100%? 比如:原料A含量98%,水分10%(均在标准规定范围内,合格),标准的处方量100kg。那投料时是直接投100kg还是要折干折纯后投113.38kg?(100/98%/90%)。
答:915_雨:门道可多了,无非就是计算方式换来换去的,可能导致工艺理解完全不一样
看原注册申报 你是怎么投的
否则,得弄清楚 药典的标示量 是怎么定义的和在不同产品到底指啥
日常的标示 对于不同产品是不同的
比如原料药XXKG 指的是100%的XXKG 折干折纯
中药 XXKG 指在药典标准要求的水分内,的XXKG 不折干
Empty丶:折干折纯计,处方量也有标注那个数量的含量是多少,比如 某某某100kg(含某某,以98%计) 化药都要折算 除非中药就是按处方量投的(也有算含量的)
海藻:“生产中应按标示量100%投料”,无论是100%投料还是折干折纯投料,都应该考虑注册工艺、实际称量精度、剂型或工艺差别的综合考虑,比如:
1、API工艺中只有起始物料和中间品可以确保100%投料,而溶剂等辅料一般根据工艺有一定的范围;极个别工艺可能中间产品都无需100%投料,会根据一定的投料比参与计算投料,而非100%;
2、当然题中讲的是制剂,固体制剂也分2种情况:1)按注册工艺规定的处方量投料即可,考虑到称量精度会在小数点上修约,不会影响含量,也是合规的,不冲突;2)少数品种需要折干折纯后投料,在注册工艺中会有要求,按折算公式计算即可。
3、液体制剂很多品种都是需要折干折纯的,目前还碰到不需折干折纯品种,可能也不会有吧。 歪楼:什么时候药典能管到投料了,怎么投,看800问,按纯的来。
问:生产工艺批件只有粉碎工序,实操中有两味原料粉碎比较耗时,现想将两味原料药在不有损药效的情况下,集中粗粉碎一次,而后生产时再进行粉碎。1、此种操作是否属于工艺变更?2、如不是,是否只增加一个前处理工序?
答:zzy012345:要逐字的理解注册版的工艺规程中关于粉碎的描述,如果注册的批件没有描述分两步进行粉碎,那么在工厂生产工艺规程中要将这两步的粉碎操作都需要写进去,同样的在实际执行的SOP中也要写清楚,变更的话要看你工厂内的工艺规程和SOP是怎么规定的了,如果以前没有,那么需要进行变更管理程序。
六、固体制剂在压片时出现硬度不稳定现象,寻求可能原因
问:1.处方主要是乳糖+盐酸去甲替林+玉米淀粉(制浆)制粒,+硬脂酸镁总混。
2.在压片时检测硬度时总有26片中有1-2片硬度17N,其他均在30N(要求20N-50N)
3.生产时距离有效期还有9天。
答:wang82888:一圈总是出现1、2片,那么先确定这1、2片是不是同一个模具产生,若是,那么是模具的问题;若不是,随机出现,可能是物料的问题或者压片机软件(自动调整设置)、硬件(导轨、压轮设置)等有问题。另外可以看看模具是否有跳动?这个可调。物料可以取样和之前验证的粉体特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若是没有,可以再测试看看。
Daiwu:“在压片时检测硬度时总有26片中有1-2片硬度17N,其他均在30N”,如果你说的情况确实是这样,如果贵公司的压片机是26冲的,那是设备的可能性大,建议将上下模具全部检查下,必要时检查下导轨、压轮。如果不是26冲,那就可能与颗粒的流动性有关。如果效期定了一个月,剩九天有些夸张。
问:各位老师,我们公司生产的最终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过滤用的是0.22um的滤芯,请问这个滤芯需要把厂家的出厂编号写在批记录中吗?还是只有非最终灭菌的产品才写这个编号?
答:海藻:每个滤芯都应有一个出厂编号,记录是必须的,是记在批记录上,还是辅助记录上,应确认是否有自己的滤芯编号原则,若没有是沿用出厂编号的,就必须记录在批记录上,若有不一定,但必须记录在辅助记录上,确保滤芯使用的可追溯性。
鱼小小:同意二楼海藻的观点,滤芯的编号是滤芯使用过程用于追溯控制的,肯定是要记录的,至于记录在哪份记录上可根据工艺关键性来把握。
另外针对其他人观点,我还有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1、无论产品是否最终灭菌,此次过滤是除菌还控制微限,只是你的工艺目的不一样,但记录填写的要求是不变的,滤芯编号肯定是需要登记或记录的
2、滤芯的使用,需要制定使用期限,一般以使用次数或使用年限来定,同时要有检测滤芯完好的控制措施,可定期完整性测试,
3、滤芯启用时间、清洗、使用次数等都需要有完整的记录或台账,方便追溯
问:验证周期一直是GMP关注的重点!怎么合理的制定验证周期,群里前辈们,给点建议 答:595411992:看一下GMP实施指南2010 和验证指南2003都有指导。应该有,一般来说公用系统1年验证一次 关键设备也是一年一次, 其他设备2年一次可以和工艺同步进行。仅供参考。
歪楼:万能的风险评估。再什么的都是套路,实在的,要记住验证状态持续保持,所以,持续确认才是正道,当然大概率还是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