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刘贺煜 于 2019-3-6 11:11 编辑
老板开企业是为了挣钱,不是做慈善。追求利润很正常,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些企业不重视质量,把质量管理工作看成一个负担,因为他们没有从质量中获得利润。
那么,如何从质量中获得利润,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合规 药厂会迎来 GMP检查等各种检查,如何质量相关事项不符有关规定,会被要求整改,甚至关停。整改要花钱,关停损失就更大了。所以为了不因违规而花钱,所以要做好质量工作。 但检查只是一时的,而且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有些企业的质量工作就是平时糊弄,检查时才重视。或是只要一个能应付检查的结果,过程是否合理,不在乎。有些甚至偷工减料,省略关键步骤,只要结果象真的,就啥都不管了。 出现质量问题的企业基本都是处于这个阶段的。
第二阶段 品牌形象 见过质量差的知名品牌的产品么?没见过。 对于这些有一定知名度,旗下有名牌产品的企业,他们为了企业形象会重视质量。质量好,名气大;名气大,质量好。形成这样一个良性循环。 但对于药企来说这点很难做到。因为药品不象手机,屏幕大不大,音质好不好,运行快不快,消费者都能感受到。而药品质量,消费者很难识别。 所以这个阶段的药企并不多。
第三阶段 规则打击 就像三体里的二向箔,最强的打击是规则打击。这个阶段是最强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药企最少,但他们都是位于食物链的顶端。 如何最大化的追求利润,当然是最大化的占领市场。 假设有一种药,标准是60%合格。A厂和B厂都能做到65%。有一天,A厂技术突破了,他们能做到75%,所以他们把标准提升到了70%合格。这样B厂的产品就批批不合格。A厂就占领了市场。 这样的药企他们无比重视技术革新、产品质量。只要取得突破,他们将从根本上排除自己的竞争对手。
最后说一句,国内很多同行把欧美的资料当成金口玉言。欧美的 制药技术确实比我们强,有些标准能提升产品质量,但有些标准则是用来进行规则打击的。我们在学习欧美的时候要弄明白那些是重点,那些不是重点。
就像我们想学五星级饭店做饭,我们要重点学菜的色香味,而不是一开始就重点去学盘子上摆的胡萝卜雕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