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地监管部门严格监督供港蔬菜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表示,在供港食物方面,质检总局、广东省都做了很多工作。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于2006年成立了食物安全中心作为专门监察食物安全的机构,确保香港出售的食物安全和适宜食用。
内地食品监管也实行“一国两制”
为确保供港食品农产品“高质、足量、安全、顺畅”供应,内地建立了特殊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1998年香港广东两地爆发“猪肺汤事件”之后,香港停止接收内地生猪,由此催生了内地供港体系的变革。
一般情况下,内地食品由工商、农业、质检等不同部门分段管理。变革后的供港食品监管体系则是相对独立地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承担。多个部门分段管理容易形成权力重叠,增加办公和沟通成本。当有食物问题出现时,负责食物安全的不同部门还可能会出现互相“踢皮球”的情况,互相推卸责任,造成“九龙治水”的混乱局面。
应复制供港食品监管成功经验
在供港奇迹的军功章里至少有内地监管部门的一半功劳,这说明内地监管部门只要权责明确、机制得当、认真负责工作是完全能够监管好的。
香港1997年回归之后,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市民也是内地民众的同胞,内地监管部门将供港食品管理好是应该的,事实证明也是可行的。但是内地监管部门别忘了,自己的办公经费最主要的来源是内地民众,而非香港特区民众。内地民众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不算少的一份部分交税购买公共服务,自然是希望自己能享受到优质、安全的公共服务,而不是为别人做好人好事。当然如果自己享受的公共服务质量足够好,再有余力帮助他人则另当别论。
质检总局去年曾表示,中国监督抽查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即使按这个官方自己公布的标准与供港食品99.999%的安全率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民以食为天,是关乎人人的大事。由此可见,监管部门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变革内地体系,权责明晰,加强自身的监管责任,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将内地民众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将内地的食品合格率至少提高到供港食品的水平。而不是说“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来推卸自身监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