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7705|回复: 51
收起左侧

[张金巍] 《中药工艺变更指导原则》,多少中药企业吃得消?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17-3-8 06: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蒲公英 于 2017-3-8 06:41 编辑

《已上市中药生产工艺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3月6号发布了,朋友圈一直在刷屏,奔走相告,纷纷点赞,似乎对于多年来一直带着“面具”生产中药的现状似乎有了一个突破口,但这个口有多大?到底多少中药企业可以钻过去,我觉得还路漫漫,甚至对于很多企业,即便有了“指导原则”,或许仍是“死路一条”。

中药生产工艺不一致的问题,我相信是所有中药企业的痛,无论大企业小企业?无论销售市值100亿还是100万?我认为每个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存在着,只是多年来一直变更无门,导致很多企业“记录造假”成常态。形成了所谓的“GMP记录”和”真实记录”长期同时存在,尤其在应付GMP检查的时候,企业质量人员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生怕有一丝败露。在这样背景下,2010版GMP、数据可靠性、计算机系统验证各种大法层出不穷,虽然表面上很多中药企业都在整改,甚至有中药企业走上所谓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之路,但实际状况如何,每个中药企业冷暖自知。

现在好了,出台《已上市中药生产工艺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尽管是征求意见,但是毕竟给了一个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征求意见稿我认为写的很好:既宏观又微观,既泛泛又具体,既通用又个性。。。尤其遵循必要性、科学性、合理性原则的规定,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原则,质量源于设计的研究思路,建立全面系统的质量风险管理体系,树立设备是为药品质量服务的理念等,这些是每个中药企业永恒的研究话题,永远都在为之努力奋斗的一个目标。

无论何种类别的变更,都不应引起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明显改变。这是指导原则里面原文给出的一句话。注意,这里说的是不应引起“明显”改变,也就是说关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不明显”改变,还是可以接受的。这里要提醒一下:企业自己研究的结论一定是对于有效性和安全性没有明显改变。如果审评人员认为你对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明显改变,那可以请审评人员拿出数据和证据,我想审评人员是无法拿出反驳的数据和证明的,所以你说对于安全性和有效性没有明显改变,那就是没有明显改变。

细读《指导原则》的变更分类,从药材前处理变更、提取纯化变更到成型工艺变更,均做了三个分类:

I类属于微小变更,其变更不会引起药用物质基础的改变,对药物的吸收、利用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Ⅱ类属于中度变更,其变更对药用物质基础或对药物的吸收、利用有影响,但变化不大;
Ⅲ类属于重大变更,其变更会引起药用物质基础的明显改变,或对药物的吸收、利用可能产生明显影响。

关于I类和Ⅱ类变更,是每个企业都会长期存在的,中枪率差不多可以达到100%,只不过这些变更早已通过各种方法得到了暂时解决,比如有一种叫做“记录不体现”,比较好的做法也有到当地药品监管部门备案,按照备案后的变更工艺组织生产,反正GMP现场检查的时候一般也不会“死抠”你的注册工艺和实际工艺差异比对。

关于Ⅲ类变更,是让企业非常难受的,就拿“渗漉”这个工艺,有多少企业在用回流提取代替“渗漉”,这是一个典型的Ⅲ类变更,就算企业舍得花钱花时间去认真做,变更工艺研究、工艺验证和中试数据、质量标准研究、质量对比研究、稳定性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临床试验或者生物等效性研究…….这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对于动辄几十上百个普药品种的中药企业来说,估计卖药赚的钱都不足以支持这些研究的基本费用。不做,可能是死路一条;做,可能也是无路可走。

对于中药企业,这些还不是最难的,就算企业舍得花重金去认真做变更工艺研究,按照指导原则所规定的研究资料,全做下来,就算不计成本,从时间来说,最快几年是需要的吧?时间和费用花了,还不确定变更是否能够通过。我想对于中药大多数品种来说,老板是很难舍得这些成本的。结局或许又是不了了之,维持原样,继续带着“面具”生产中药。

首先,“工艺核查”,如果真的按照“四个最严”的指示精神,我说100%可能有些夸大,但90%的中药企业都难逃一劫,接着品种停止生产,按照《指导原则》进行工艺变更研究,这又是个“死结”。停止生产,何来盈利,又哪来的利润去做研究呢?结局,或许又是不了了之,维持现状。

以上说法为本人臆想,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接下来,对《征求意见稿》说点个人想法,提建议,我们是认真的:

1、明确地方监管部门备案制,让中药企业可以看明白,比如对于I类和Ⅱ类变更,企业所在地监管部门必须接受备案,并可以现场核查,在监管部门的监管下摘掉“面具”,如实生产、如实记录;(因为你接受备案企业是这么生产,你不接受备案企业也是“偷着”生产,其实结果是一样的,所以还不如开个口,给一个改过的机会)

2、备案之后,企业真实生产记录,也避免了胆战心惊、提心吊胆,其实更有利于后续工艺变更的研究。在生产过程持续研究、完善工艺、积累数据、稳定性考察,该做啥做啥,待条件成熟,上报资料,通过后走批准流程;

3、现在某些地方存在一种现象,地方监管部门推到省级监管部门、省级监管部门推到国家监管部门。。。层层推诿,企业左右为难,这个问题上,必须从行政命令上给予明确要求,不得推诿扯皮;

4、面对错误,接受现实,工艺和装备,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和改善的,现在还在坚持十几年前的“注册”工艺一定是“对”的,本身就不科学,当初申报工艺的研究资料其实更少,尤其对于中药,我见过大部分中药的煎煮第一煎都是2小时,凭什么?

5、中药提取纯化过程,是研究不明白的,研究明白了,那就不是中药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否则也就不会有哲学了。

中药提取纯化,很难用那么多完美的原则去要求,很多政策出发点都很好,只是有些来的太急太快,当一个人努力也无法达到的时候,可能也就丧失努力的动力,顺其自然,爱咋咋地吧!

一致性评价+工艺核查+工艺变更,这个组合拳打出去,有多少中药企业吃得消?

提建议有用吗?我给《中药生产工艺变更指导原则》提建议,欢迎点击下面链接留言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3-8 09: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要把中药研究成 一个一个分子式,与西药无异。如果说西医是微观,中医就是宏观,讲究人自身、人与自然为整体,老祖宗的东西不能说全对,但是完全照搬西药那一套体系来搞中药,犹如饮鸩止渴。到时候中药毁在自己手里。

点评

现在的中药生产模式,似乎已经是西药了。只是原料不同,有中药的特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8 09: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7-3-8 0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虎谋皮

点评

能说说,谁是虎吗?与虎谋皮的结果会不会被虎吃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8 10: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3-8 08: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就是大鱼吃小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09: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一只鱼 发表于 2017-3-8 09:07
非要把中药研究成 一个一个分子式,与西药无异。如果说西医是微观,中医就是宏观,讲究人自身、人与自然为 ...

现在的中药生产模式,似乎已经是西药了。只是原料不同,有中药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7-3-8 09: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啦,谢谢提供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3-8 10: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蒲公英 发表于 2017-3-8 09:47
现在的中药生产模式,似乎已经是西药了。只是原料不同,有中药的特点

生产工业化没有问题,但是现在的趋势是逐步放弃中药的特点,中药的特性是温补泄泻通等,是一个脏器 循环整体的治疗,难以像西药那么精准地作用于某个受体,个人觉得中药比较适合养病调理,各有不同。应该区别管理。像这样一刀切式野蛮管理,在中国倒也见多不怪。

点评

一刀切,这个词用的好 GMP里面太多的“一刀切”才让我们感觉到很多地方别扭,因为一刀切管理可能比较省事,不用费那么多思考。从整个征求意见稿来看,一刀切的痕迹比较明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8 10: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0: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说说,谁是虎吗?与虎谋皮的结果会不会被虎吃掉?

点评

什么 证 猛于 叫外卖的老虎。 你没有注意到 这个 征求意见 里面 木有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几个大字么? 这就是 米老鼠 那边 所谓 偷渡法案啊。 相声里面的:越了 替代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8 13: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3-8 10: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很是纠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0: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一只鱼 发表于 2017-3-8 10:34
生产工业化没有问题,但是现在的趋势是逐步放弃中药的特点,中药的特性是温补泄泻通等,是一个脏器 循环 ...

一刀切,这个词用的好
GMP里面太多的“一刀切”才让我们感觉到很多地方别扭,因为一刀切管理可能比较省事,不用费那么多思考。从整个征求意见稿来看,一刀切的痕迹比较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3-8 10: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蒲公英 发表于 2017-3-8 10:44
一刀切,这个词用的好
GMP里面太多的“一刀切”才让我们感觉到很多地方别扭,因为一刀切管理可能比较省 ...

论坛是个好地方,希望当局者能进来听一听民意,不然今天一刀 明天一刀,我们搞质量的真是一脸懵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3-8 13: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吃不消正好关门,中国的药厂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7-3-8 13: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蒲公英 发表于 2017-3-8 10:41
能说说,谁是虎吗?与虎谋皮的结果会不会被虎吃掉?

什么 证 猛于 叫外卖的老虎。

你没有注意到 这个 征求意见 里面 木有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几个大字么?


这就是 米老鼠 那边 所谓 偷渡法案啊。
相声里面的:越了


替代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尚打伞






这是有效版化药的


有效版化药原则.jpg




这是征求意见版的化药


征求意见版化药原则.jpg


都没有 敢 和尚打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8 14: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我一直想弄明白“药用物质基础”、什么是“影响药物吸收利用”,毒理药理上临床?中药这样做是否又“必要、科学、合理”?懵逼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7-3-8 16: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版主的文章,感觉国家因花大力气搞好中药产品研发的指南,变更毕竟是解决过去的问题和适应技术的发展。产品研发才是基础,否则,你GMP做的再好也终究是建立在沙丘上的大厦,终将倒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8 16: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做变更生产工艺的申报资料,看到这篇帖子我立马在国家局网站上搜,怎么没搜到该指导原则呢?求教大神!

点评

到CDE网站 去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9 16: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3-8 16: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药企不能自主创新,才是根源。小药企太多终究不是好事,就像鸡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8 16: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入药的生药粉灭菌问题如何解决?指导原则上基本封死了辐照和微波灭菌两条路。
大家还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
难道还要逼着大家继续偷摸辐照吗?

点评

辐照那个原则把球踢给了企业,一点指导意义都没有。一个原料还按农产品管理的行业,真正规范起来任重道远,说句不好听的,都不如大宗农产品的质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4 14:50
有中药辅射灭菌技术指导原则,按那个进行对比研究进行了  发表于 2017-3-9 1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3-8 17: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也是做中药的,可好多产品自己也不太懂,也不太清楚这样的处方是不是就真的有效,可能我中医中药学的太差;好多产品按照药典工艺,注册工艺真的是没法生产。前两天在药典上看到一个丸剂,是58味药材粉碎后制丸,这么多中药材直接粉碎,我自己是不敢吃的,再加上如果药厂采购生产环节控制不好,质量可想而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3-8 17: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3 16:37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