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8147|回复: 4
收起左侧

[中西医与临床] 关于儿童发热的防治知识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6-2-16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关于儿童发热的防治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02-04                  
  在儿童期,很多种疾病均可导致患儿发热,其中以感染性疾病占主要地位,而在冬春季节又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在经过对症干预后仍有部分疾病表现为持续发热,需要家长及时带患儿就诊。
  
一、发热的定义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称为发热。
  小儿正常体温的影响因素:体温可随性别、年龄及种族不同有所变化;正常体温受昼夜及季节变化的影响,一日间以清晨体温最低,下午至傍晚最高;夏季体温稍高;喂奶、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及室温过高均可使小儿体温升高达37.5℃左右(腋表);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
  这种差别随体温升高变得不明显,高热病人三者基本一致。测温时间长短对测得的体温也有影响。因此,在测量时需让患儿保持安静,将腋窝的汗擦干,测量时间为5分钟,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二、发热的分类
  (一)按体温高低可将发热分为4类
。<38℃为低热;38℃~38.9℃为中度发热;39℃~41 ℃为高热;≥41℃为超高热。
  (二)按发热时间长短可分为4类。短期发热指发热<2周,多伴有局部症状及体征;长期发热是指发热大于2周,可无明显症状、体征,需实验室检查帮助诊断;不明原因发热是指发热持续或间歇超过3周,经检查仍不能确诊者;慢性低热指低热持续1个月以上。
  三、照护措施
  (一) 对症处理。

  1.物理降温(可采取温水浴、退热贴、冰敷等)。
  2.药物退热:当体温超过38.5℃时应采取药物退热,常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3.散热:需注意避免包被过多,并适当多饮水以利于机体散热。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C反应蛋白、尿常规等基本检查,必要时进行病原学检测。
  
四、诊断思路
  不同年龄段引起发热的疾病有着各自的特点。
  (一)3月以下婴儿发热。3
月以下婴儿发热或体温波动同年长婴儿相比,其发生严重细菌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这些小婴儿通常仅仅表现为发热或喂养困难,而没有特异症状。该年龄组引起发热的原因大多数为常见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其中以细菌及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家长需要观察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如患儿出现发热或体温不升、纳差、反应弱等常提示存在菌血症的可能;而孩子可表现为发热、排尿时哭闹及尿道口红时应注意尿路感染;肺炎在婴儿中较为常见,多由于接触感冒病人或受凉后,可出现发热、咳嗽、吐沫、呛奶等症状;此外,如果孩子在出现上述菌血症的表现外,同时出现抽搐、前囟饱满、眼神呆滞等症状则要考虑脑炎的可能。上述不同疾病的表现需要家长注意观察,如出现相应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救治。
  (二)3月~3岁儿童发热。
如何评估3岁以下无明确感染病表现且一般情况良好的发热儿童是大家经常提及的常见问题。尽管这些儿童大多数为自限性病毒感染,仍有部分为隐性菌血症(无可识别的感染灶)或泌尿系感染,甚至少数患儿可能有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
  望诊是评估的关键一部分。正常孩子的描述还包括四肢活动自如、独坐;而在母亲怀中无活动,四肢无力的躺在治疗台上均提示出现严重疾病。正常行为,如主动发音,玩儿玩具,抓够物品,逗笑以及有害刺激后的苦恼,反映出儿童天性。哭闹儿童的正常反应是父母安抚时哭闹可停止,而严重疾患的儿童不管如何安抚都无济于事。异常行为可能提示易激惹。作为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作出初步的判断。
  
五、对家长的建议
  
(一)观察体温,给予物理降温、口服退热剂等对症治疗。
  (二)保证患儿适当休息。
  (三)不经验性地加用抗菌药物。
对于健康儿童来说,病毒感染及隐性菌血症可以自限性,但也可以发展为严重的感染病灶。一般情况良好的患儿可以门诊就诊,并不建议家长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应进行疾病的评估后听从医生建议决定是否需要应用抗菌药物。
  (四)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六、其它
  在儿童发热中,仍有一部分患儿发热持续超过14天或经1周检查尚未能明确诊断,称为不明原因发热。这都需要家长带患儿到医院就诊,当发热病因明确后,针对不同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2-16 16: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6-2-16 16: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医生的建议靠谱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2-16 20: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家长要顺便学点医学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2-17 00: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 1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