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783|回复: 4
收起左侧

[中西医与临床] 解暑化湿选香薷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5-7-13 13: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解暑化湿选香薷
□ 苏新民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香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海州香薷,入药的是全草。香薷主产于江西、安徽及河南等地。果实成熟后割取全草,晒干、切段生用。

    中医学对香薷早有论述,《本草经疏》载:“香薷,辛温散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转筋,多由暑月过食生冷,外邪与内伤相并而作,辛温通气,则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本草衍义补遗》:“大叶香薷治伤暑,利小便,浓煎汁成膏,以丸服之,以治水胀病效。”《本草正义》言“香薷气味清冽,质又轻扬,上之能开泄腠理,宣肺气,达皮毛,以解在表之寒;下之能通达三焦,疏膀胱,利小便,以导在里之水”。

    中医认为,香薷性味辛、微温,入肺、胃经,有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之功,本品外能发散风寒而解表,内能祛暑化湿而和中,性温而不燥烈,发汗而不峻猛,故暑天感邪而致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腹痛等症皆可选用,前人喻为夏令之麻黄,故《本草纲目》说:“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薷有发汗解热作用,并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对肾血管能产生刺激而使肾小管充血,滤过压增大,呈现利尿作用。因此,夏日常用香薷煮粥服食或泡茶饮用,既可预防中暑,又可增进食欲。

    以香薷为主药的香薷饮是夏月良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香薷疏表散寒,祛暑化湿;扁豆清热涤暑,化湿健脾;厚朴燥湿和中,理气开痞,三药合用,共奏外解表寒、内化暑湿之效。适用于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所致的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或四肢倦怠,腹痛吐泻等。服药时,每次药液量应在200毫升以上,且一定要冷服,能防止服药后出现呕吐。服药后会透汗,其特点是服药后患者从头到脚,特别是手足心微微有汗。但暑热病发热,汗出不恶寒及心烦口渴者,忌用香薷饮。

    夏月酷暑,暑热往往夹湿,若贪凉久坐空调居室或恣食生冷,都易伤阳气,出现头重脚轻,胸闷腹痛等症,或演变为暑湿感冒、空调病等。此时,不妨煎服香薷饮。也可将香薷、厚朴捣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待凉后代茶频饮,饮后可发汗、祛暑、消除水肿,对有上吐下泻症状者,也适用此方。

    除香薷饮之外,以香薷为主药还可组成下列方药,也是夏季良方:

    1.新加香薷饮:香薷6克,金银花9克,鲜扁豆花9克,厚朴6克,连翘6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祛暑解表,清热化湿。适用于暑湿初起复感风寒,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心烦面赤,口渴,苔白者。

    2.香薷汤:香薷60克,炙甘草15克,白扁豆、厚朴、茯神各30克。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沸汤入盐点服。主治感受暑湿,饮食不节,脾胃不和,恶寒壮热,身体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呕吐。

    3.四味香薷饮:香薷10克,厚朴、扁豆各5克,黄连3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散暑醒脾,适用于一切感冒暑气,皮肤蒸热,头痛头重,自汗肢倦,或烦渴,或吐泻等。

    4.变通香薷饮:香薷8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黄芩9克,川连5克(打碎先煎)。水煎服,每日l剂。可疏表、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热毒壅盛。表现为恶寒头痛,全身疼痛酸楚,无汗或汗出不多,或心烦面赤;咽喉肿痛或有白点,灼热感;咳嗽或见气促,痰稠或黄或难咳出,口干口苦,舌质边尖红,舌苔白腻或稍黄腻,脉浮而数有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3: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姜治打嗝
    发生打嗝,用了很多办法都止不住的时候,可将一块生姜洗净,然后放到口中咀嚼,10分钟后吞服汁渣,或切片含服,一般就能立即止住打嗝。

    呃逆多属寒证,生姜味辛,性温和,有祛寒和胃降逆的功效,方药对证,故能药到病除。食生姜治打嗝适用于寒性呃逆,多伴有恶心、腹胀、腹泻,得温则减等表现,不适合因胃热导致的呃逆。

    每次生姜用量不宜太少,无生姜时,可用干姜代替。此法经济实惠、安全有效。(胡万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3: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浩外治小儿脾虚泄泻
□ 吴祝平 高军 时乐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孙浩主任中医师为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征市“臣”字门儿科中医第五代继承人。临证善用中医多种外治法治疗儿科杂症。现将其运用外治法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经验总结如下:

    脾气虚泄泻

    患儿多形体瘦弱,面色欠华,泻下稀便,其色淡黄,夹杂未消化之食物,腹软不痛,肠鸣漉漉,纳少,舌淡、苔白腻,指纹淡暗,脉细弱。大便检验脓细胞、白细胞、隐血试验均阴性,可见脂肪球或未消化食物。

    此缘素本脾虚或因病后失调,喂养不当,伤及脾气,乃致生化无权,水湿内生而发为泄泻。法当健脾燥湿以止泻。

    外治方法:1.暖脐止泻法:药用炒苍术12克,陈皮6克,砂仁10克,木香6克,干姜6克。共研细末,每用3~5克,纱布小口袋盛贮,覆于肚脐,外以纱布绷带固定,每隔4~6小时换药1次,如上法,药末用完为止,此寓补于运之法也。

    2.灸穴止泻法:取足三里(双)、天枢(双)、大巨(双),用艾条1根点燃在其穴位上灸之,每穴每次约灸3~5分钟或以灸处皮肤发红为度,每日2~3次。执灸者需用两手指置于穴位两旁,以测温度,随时调整艾条与灸治部位的距离,以免灼伤小儿皮肤。脾喜燥宜运,两法均有燥湿运脾之功,湿去脾运,其泻自止。

    脾阳虚泄泻

    脾阳虚泄泻由脾气虚久泻而来,较上证为重。症见形瘦神疲,面白无华,手足欠温,虽重衣而无热感,大便清稀,日行数次,纳少,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当温阳化水,使脾旺自能渗湿。

    外治方法:1.浸足止泻法:药用生附子15克,生姜15克,花椒5克,小茴香5克,艾叶10克,此为1剂量,共煎水约500~800毫升(取汁留渣),俟水温降至适度时,置患儿双足于水中浸泡,并带水按摩足心,约10~15分钟(水温下降时,可适当加入热水),浸后勿用清水再洗,揩干双足即可。药渣加水再煎一次,同上法。此方可配3~5剂,连续使用。

    2.裹腹止泻法:药用肉桂20克,生附子30克,生姜50克 (洗净切片),吴茱萸20克,花椒15克,此为1剂量,加水约1500毫升,入红棉布带(宽约20厘米,长约400厘米)1条同煮,煎沸后约15分钟,将布条撩起晾干,裹于患儿腹部,24小时后将布带放开,再入原药水中煎煮,撩起晾干裹腹。本方可配3~5剂,同上法,连续使用数天。

    以上二法,均为温阳止泻法,脾阳虚证多兼有命火不足,故方中加入温肾之品,更有助于鼓舞脾阳。双足为足三阴三阳经脉之所系,浸足可温暖脾肾;腹背为任督二经之所在,裹腹可使腹背受药,亦温养脾肾之义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3: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性肾炎方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组成及用法:白术12克,茯苓12克,大腹皮6克,桂枝尖4.5克,泽泻9克,川楝子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主治:慢性肾炎(阴水)。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石玉书的经验方。本方乃健脾益气利水法,其治证身形水肿,大便稀溏,小便量少,感冒时作,舌淡苔少,脉气虚弱,所用桂枝并非温阳,实在化气以利水。意凡肾炎患者,虽多为阳气虚损之证,实有湿热内郁,膀胱小肠热结则小便不利,川楝子味苦气寒,专走二经以导热结,则水道通利,水气消散,病可向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3: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恩骏《本经》发微释百药
柴胡:疏肝透热 升清降浊 推陈致新
    柴胡“气味苦平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本经》)

    柴胡气味清新,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乃临床最常用药物。

    余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常用仲景大柴胡汤,此方能通便,解热,抗炎,利胆,抗菌,护肝,镇痛,能疏泄肝胆胃肠郁滞之浊邪,亦即心腹胃肠中结气及饮食积聚。柴胡常用至60克,量少则效不明显。

    大柴胡汤治胰腺炎、胆囊炎早为医界所广泛运用,而柴胡用量仲景书中本已明确。余用柴胡量多在30克以上,并不耗元气,复不伤阴津。

    如为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余则常用柴胡桂枝汤取良效。炎症明显者则稍加败酱、连翘、苏梗、公英等。

    肝硬化者,乃气血结聚,少用活血化瘀方剂而多以小柴胡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坚持半年以上,每有稳定效果。治慢性肝炎,少用清热解毒药,而常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加柴胡,长期坚持也有显效。此柴胡可以行气血故也。

    余治尿路感染及多种妇科炎症,常用柴胡加入清热利湿解毒方中,以利少腹郁滞之气血流动,疗效较好。

    余临床常见冠心病者,上腹剑突下多有饱胀憋闷者,此心腹中结气也,每用柴胡桂枝汤,可行滞塞之气血而病即渐缓。

    今贤陆鸿宾医师有柴胡越鞠丸方治气、血、痰、湿、食等郁结所致多种病证,较之《丹溪心法》越鞠丸更切实用,则系对柴胡升清降浊功用之切实理解。

    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流清涕,或喷嚏干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余常用柴胡桂枝汤略汗而愈。

    若为温病发热,无论是否挟湿,无论表里,抑或半表半里,余常以柴胡、黄芩、连翘、青蒿,或加入白虎汤、三仁汤诸方中,可透泄表里之郁热,且无伤阴恋湿之弊端。可知柴胡治寒热邪气也。

    余治习惯性便秘,必用大剂量柴胡合理气健脾方,有显效。柴胡可使气血流通,精气上行,浊邪下泄,全身代谢趋于正常。推陈致新,轻身明目益精,此之谓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3: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食粥防中暑
□ 胡献国 湖北远安县中医院
    唐代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储光羲,在《吃茗粥作》中写道:“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这是一首食茶粥防暑诗。茗粥就是茶叶粥。其制作方法是:

    取茶叶10克,大米100克。先将茶叶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而后加大米煮为稀粥,每日1剂,分上下午凉服。可清热解暑。适用于暑热烦渴,肢体重困等。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性热病,当外界气温超过35℃时,就有中暑的可能。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或工作,出现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乏,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时,为先兆中暑,应急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吞服一些解暑药,并给予清凉饮料,经过短时间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除茶叶粥外,夏日来临,若能经常食用一些清热防暑,利尿通淋的药粥,可有效地预防中暑的发生。

    车前叶粥:鲜车前叶30克,葱白1茎,大米50克。先将车前叶洗净,切碎,与葱白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可清热解暑,利尿通淋。车前叶性味甘、寒而无毒,《药性论》言其可“利小便,通五淋”,因而对中暑心胸烦闷,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等有明显疗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3: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伏养生三部曲
□ 宁蔚夏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酷暑三伏,赤日炎炎,此时天阳下济,地热上蒸,雨水不断,外界气温高,气压低,空气湿度大,而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出汗增多,睡眠及饮食减少,以致抵抗力下降。如同三九一样,三伏也是健康的关口,稍有不慎,即会生病,对老弱病残来说,甚至可危及生命,故要格外小心。

    初伏——防中暑 伏天乃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在热浪的袭击下,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一些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此时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烈日当顶时不宜出门,外出应带上遮阳伞、帽,勿做剧烈的运动,中午要保证午睡。应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应速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并服用人丹或十滴水。遇有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中伏——防湿邪 三伏正值古称长夏季节,此时雨水增多,水气上腾,湿气极盛。湿性重浊、粘滞,易与热结,湿热交蒸,湿遏热伏,使得汗液难以蒸发、排泄。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腹泻。此时要格外注意饮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亦可用鲜藿香、佩兰各10克,飞滑石、焦大麦各2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并注意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末伏——防秋老虎 此时已经入秋,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颇凶。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3: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季养生不可“失时之和”
□ 黎崇裕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敏如学术传承室
    中医有句谚语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但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加之现在生活条件较好,故而现在的夏季常可见失时之和。所谓“失时之和”,就是如夏因暖而反寒,冬应暖而反温这些反季节规律性的做法都是属于“失时之和”。

    一勿贪空调太凉

    夏季阳极盛,暑热邪盛,汗多难眠,很多人喜欢空调开得非常凉来睡觉,殊不知夜喜纳凉,则易受寒湿之邪,寒湿伤阳。易出现头晕、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时可用藿香正气散寒祛湿,健脾开胃。

    二勿贪饮食过冰

    夏季炎热,人们喜冷饮,但饮食太过则易伤阳,阳伤则易招外邪出现感冒或者消化道症状,如恶寒头痛、汗多乏力,腹痛腹泻等,此时可用桂枝汤扶正祛风,温养脾胃,《经方实验录》云:桂枝汤实为夏日好冷饮而得表证者之第一效方。姜也,枣也,草也,同为温和胃肠之圣药。胃肠性喜微温,温则能和,故云。胃肠既受三药之扶护而和,血液循环又被桂芍之激励而急,表里两合,于是遍身执漐漐汗出。若其人为本汤证其一其二之表证者,随愈。

    三勿贪运动太多

    夏季气温过高,大热耗气,可伤人体之阳。若再加运动太多,汗出过多,不但耗散阳气,同时也损耗阴气。可以导致汗多头晕、乏力疲倦、口干口渴、气短懒言等症状,此时可服用生脉散,它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之功效。《医方集解》云生脉散“人参甘温,大补肺气为君;麦冬止汗,润肺滋水,清心泻热为臣,五味酸温,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为佐。盖心主脉,肺朝百脉,补肺清心,则元气充而脉复,故曰生脉也。夏月炎暑,火旺克金,当以保肺为主,清晨服此,能益气而祛暑也。”

点评

这些度怎么算。 空调多少算凉。25以下么? 饮食过冰。冰箱取出的不易直接食用(冷藏的)。是15以上么 运动太多。 也就是说太阳足的时候,少运动,早晚运动半个小时-1个小时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13 13: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3: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柑橘类水果过量增加黑色素瘤风险
    据《印度时报》近日报道,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刊登的一项大规模新研究发现,经常食用葡萄柚和橙汁之类的柑橘属水果及果汁,可能会增加罹患黑色素瘤(一种致命皮肤癌)危险。

    新研究中,美国罗德岛布朗大学研究员吴少伟(音译)博士及其同事对10万多名美国男女参试者的饮食模式进行了为期26年的跟踪调查。研究期间共有1840人确诊患有黑色素瘤。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每周吃柑橘类水果不到两次的人群相比,柑橘类水果(吃葡萄柚和喝橙汁或其他柑橘类水果果汁)摄入量越大,黑色素瘤危险就更高。葡萄柚的这种关联性表现最强,其次是橙汁。平均每天吃柑橘属水果至少1.6次的人群罹患黑素瘤的风险至少高出36%。研究发现,吃葡萄柚和橙子与其他癌症发病率没有关联性。

    吴博士表示,大量吃葡萄柚或喝橙汁可能会增加黑色素瘤风险,但是在向大众提出具体的相关饮食建议之前,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目前尚不建议人们少吃柑橘属水果。但是大量吃柑橘类水果的人群应当特别小心,最好避免长时间日光暴晒。

    吴博士分析指出,黑色素瘤与柑橘类水果消费量之间存在明显关联,这可能与柑橘类水果含有大量的呋喃香豆素不无关系。早期研究表明,呋喃香豆素会使皮肤对阳光和导致黑色素瘤的紫外线更加过敏。(陈宗伦)

点评

这些东西,有验证数据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13 13: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3: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控制饮食能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孩子经常感冒、咳嗽,一年很多次,总是持续好几天?那可能是反复呼吸道感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郑军指出,家长应警惕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做好预防工作。

    郑军介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类的综合征,具体表现在各个孩子身上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表现为反复的咽炎,有的是反复气管炎,有的是反复肺炎或支周炎。这与孩子的生理特点有关。孩子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健全,抵抗力较弱,比成人更容易生病。特别是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呼吸道的器官不够完善,更容易被感染。

    什么样的情况算是反复呼吸道感染?郑军说,根据年龄不同,有不同的次数界定。比如0~2岁的孩子,如果每年10次以上呼吸道感染就属于反复呼吸道感染。3~6岁是8次以上,6~12岁是6次以上,就可以界定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郑军强调,作为孩子的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应该注意孩子脾胃功能的养护。这类孩子不要吃伤脾胃的东西,比如冷饮,或者一些烧烤的东西,或者是一些过甜、过油的这些东西。此外,如果孩子吃得比较多,一定注意不要积食,因为积食容易造成内热的环境,给呼吸道感染造成一个内环境,容易生病。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就是这个道理。(赵敬菡)

点评

都是一些饮食注意事项,还有需要加强的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13 13: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7-13 13: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毒手药王 发表于 2015-7-13 13:29
控制饮食能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孩子经常感冒、咳嗽,一年很多次,总是持续好几天?那可能是反复呼吸 ...

都是一些饮食注意事项,还有需要加强的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7-13 13: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毒手药王 发表于 2015-7-13 13:28
柑橘类水果过量增加黑色素瘤风险
    据《印度时报》近日报道,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刊登的一项大规模新 ...

这些东西,有验证数据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7-13 13: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毒手药王 发表于 2015-7-13 13:28
夏季养生不可“失时之和”
□ 黎崇裕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敏如学术传承室
    中医有句谚语叫“春夏养阳 ...

这些度怎么算。
空调多少算凉。25以下么?
饮食过冰。冰箱取出的不易直接食用(冷藏的)。是15以上么
运动太多。
也就是说太阳足的时候,少运动,早晚运动半个小时-1个小时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7-13 16: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 15:47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