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634|回复: 3
收起左侧

[营养] 三款清凉除烦茶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5-6-25 08: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三款清凉除烦茶
□ 翁维健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夏天最好的饮料就数中国茶了。茶都带些苦味。中医理论认为,不管是药物还是食物,凡是带有苦味的就有4大功效:清热,泻火,解毒,坚阴(坚阴,是固守保存体内阴液之意),而茶叶正具备。此外,喝茶还能清心,宁神,益智,除烦。下面推荐三款夏季保健茶,清凉沁心,不妨多饮。

    枇杷叶竹叶茶 取枇杷叶、竹叶、鲜芦根各60克,洗净,剪成粗末,放入不锈钢锅内,加水500毫升,用小火煎煮30分钟,滤去药渣。滤液调加白糖适量,趁热代茶饮用。每日 1~2次。本品清暑热,生津,止消渴,为清暑佳品,并适用于肺胃热邪,发热咳嗽,咳痰稠黏,口渴津少等症患者应用。

    鲜芦根也可用1/3量的干芦根饮片代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枇杷叶具有抑菌,清咽,祛痤疮的功效。

    荷叶汁 鲜荷叶2张,洗净,剪碎,放入榨汁机中,加凉开水1000毫升,榨取鲜汁,放锅中,加冰糖适量,以小火加热至沸即可。代茶频饮。本品具有清热解暑功效,并适用于脾虚胃热的泄泻患者。

    荷叶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改善睡眠,降血脂,降血糖,保护肝脏,减肥,祛痤疮和通便等作用。

    鲜藕生姜凉茶 取肥嫩鲜藕100克,切成片,生姜5克,切成片放入不锈钢锅内,加水1碗半,用小火煮30分钟即可。饮前放入适量白糖搅匀。每日1~2次,代茶饮用。藕,凉血散瘀;生姜,辛散开胃,止呕。本品适用于中暑烦渴,欲呕,目赤热痛,小便赤热疼痛等症的患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6-25 08: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凉面
    夏至吃面,教您做一道爽口解暑的四川凉面吧。

    材料:面条500克,黄瓜1根,绿豆芽1把,黄豆50克,花生(炒)50克,碎米芽菜100克。调料:食盐少许,酱油、醋各30毫升,葱姜蒜适量,菜籽油30毫升,白糖、花椒油、芝麻油各1汤匙,辣椒油适量。

    做法:1.新鲜面条放入沸水中煮至断生后快速捞出,浸入凉水中降温,待其冷却后捞出;2.放入铺好纱布的篦子中,均匀地摊开晾凉,然后用毛刷刷上一层熟菜油,刷完一面,用筷子挑起再刷另一面,使面条大致被油包裹住,不要粘黏在一起;3.豆芽冲洗后放入沸水中焯烫后捞出,沥干水分;黄瓜洗净后切丝;葱切葱花,姜和蒜分别切末;4.黄豆和花生,分别用水泡发后捞出沥干水分,炒锅内倒入适量油烧至7成热,分别倒入黄豆和花生炸熟捞出,待炸黄豆冷却后用捣杵将其捣碎成豆渣;5.把做好的凉面放入碗内,然后依次码上黄瓜丝、豆芽、芽菜肉末和豆渣、花生,最后再根据口味调入调料拌匀即可。 (味道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6-25 08: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至养生吃三面
□ 杨璞 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这个节气区间内天气变化比较明显,如对流、暴雨、梅雨天气和高温“桑拿”天气常交替出现,所以这段时间的养生保健工作尤为重要。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食疗专家提醒,在夏至时段选择合适的面条食用,也能有助养生。

    对流天气雷阵雨  刀削面补体又补脑

    夏至以后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雷雨天气的夏季,会让很多体力劳动者和常在外跑业务的人感到体能被大量消耗,如何及时有效的补充体力呢?吃碗面就是不错的选择。

    起源于山西太原的刀削面,每条面长约21厘米,厚0.2~0.4厘米,是体型较大的面条种类。也正因其厚度较大,煮时可溶性营养素损失少。刀削面的调料一般有肉炸酱、金针木耳鸡蛋卤等,还可配以黄瓜丝、绿豆芽、青椒丝、胡萝卜丝等时蔬,营养较丰富。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食疗药膳门诊王东旭中医师介绍说,夏季体力消耗较大的人不妨吃一些,它能为肌肉工作提供必需的葡萄糖。即便是脑力劳动者,适当吃些面条也有好处,因为面条在被消化、吸收的过程中能缓慢有律地向大脑输送葡萄糖,能使人更加清醒,注意力集中。葡萄糖是诸多糖类中唯一一种能够成为大脑能量之源的物质。

    梅雨时节胃口差  兰州拉面养脾胃

    夏至时节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冷、暖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致阴雨连绵。在这样的天气下,不但家中的器物容易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胃口较差。

    兰州拉面具有“筋、韧、滑、嫩”的特点,是梅雨时节较好的面食。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陈昱倩介绍说,其中的经典配料牛肉能养脾胃;辅料香菜、蒜苗、韭菜等不但含有多种维生素,也有助于开胃。有些人认为吃面易引起发胖,其实每150克煮熟的面条含有1克脂肪、7克蛋白质、40克碳水化合物,热量是180千卡,相对于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来说,它不是脂肪性食物,所以,每天摄入适量的面条并不会有发胖的风险。面条不含胆固醇,适合高胆固醇患者食用。面条一般是用硬小麦和全麦面粉制作的,纤维素含量很高,因此面条比精制面粉制作的面包等营养价值高。

    高温“桑拿”天气热  凉面热吃更健康

    夏至期间,气温将继续升高,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高温“桑拿”天几乎成了这段时间的主流天气。

    酸甜劲爽的凉面这种天气最受宠爱,正宗的凉面用料以荞麦面为主,会伴入牛肉片、辣椒、泡菜、苹果片、酱醋等。荞麦面是粗粮,B族维生素和芦丁含量较高,有降血脂、软化血管、预防脑出血的作用,这在其他谷类中不常见。荞麦面性凉,还配有冰凉的酸汤,老人、产妇、脾胃虚寒者应少吃;荞麦面不易咀嚼,吃时最好慢一些,有助消化。

    陈昱倩提醒,炎热的夏季吃点爽口的凉面会在一定程度上“解暑”,但夏季吃凉面不如吃热面对健康有利。夏季是肠胃疾患多发的季节,老年人、孕产妇、脾胃虚寒者,肠胃功能抵抗力较弱,不适合多吃凉面。虽然夏季天气炎热,但很多人都用空调来调节室内温度,所以不少人很少出汗,吃点热面,有助于适度出汗,带走体内的暑湿之邪。此外,一些人夏季受凉以后往往会出现鼻塞恶寒、流清鼻涕、头痛身重等症状,煮一碗热面,加些葱白及胡椒,趁热吃喝,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面要吃,汤的营养更不要忘记。面在水煮过程中有很多B族维生素溶解在汤里,所以大家吃面的时候别忘多喝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6-25 08: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吃生姜有益处
□ 罗安明 武汉市新洲区中医医院
    夏至了,也正值我国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人们会感到烦躁、疲倦、食欲不振、酸痛不适,好像身体也“发霉”了。这时药食两用的生姜就大有用武之地了。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性温而味辛,归肺、胃、脾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散寒、温肺化痰、降逆止呕等功能,并可解毒。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 。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日本石原新菜在其新书《不生病的蒸姜健康法》里指出,吃姜有以下几个作用,一能有效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体温;二能清洁血液、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三能提高免疫力,降低胆固醇,增强消化吸收。

    生姜的三种用法

    内服食用

    梅雨季节的感冒,用生姜半两(切薄片),葱白1~2根,加红糖适量,以开水冲泡,或煮沸腾热饮,盖被发汗。受凉腹痛腹泻,用生姜5~6片,大枣5枚,红糖适量煎汁,另加白醋几滴,代茶饮。因过食瓜果或饮冷,造成寒凉侵胃,出现呕吐等症状时,用生姜、橘皮煎服。

    夏日烹饪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番茄 、茄子、芹菜、菊花脑、落葵、生菜、芦笋、豆瓣菜、凉薯等蔬菜,因其性凉,加几片生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养胃开胃。

    在鱼、蟹、虾、肉中,加入少许生姜,有解毒作用。

    煨热外敷

    阴雨连绵、气温骤变导致的腰背、四肢关节疼痛,将生姜煨热,或用微波炉加热,切成1厘米厚的姜片,贴敷患处,有散寒止痛、舒筋通络的作用

    挤汁涂搽

    夏天,有狐臭者气味比较重,难闻也难堪。用生姜适量,捣烂取汁,频涂患处。《肘后备急方》葛洪:“善治狐臭,用生姜涂腋下”

    俗话说“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不无道理,但需要注意的是,生姜辛温燥热,刺激性很大,故不宜当晚餐,最好早上、中餐食用。凡阴虚内热、表虚自汗及热盛之人忌服。《论语·乡党》云∶“不撤姜食,不多食。”建议每天进食生姜的量为10克左右,切成薄片约五六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6-25 08: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节气养生之夏至
夏至宜顺阳养阴 “五让”使人神安体健
□ 邓玉霞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也是一年中阴气开始生长的时候,所谓“夏至阴生”就是这个意思。另外,夏至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阳盛至极、热盛至极、气升至极”,是谓“夏至三极”。人体在这个阴阳交替的“三极”时节,若不顺应自然规律的改变,就很容易得病。夏至之时,顺应阳气的升发,护住阴气的初始,避免“夏至三极”致病,显得非常必要。

    如何对付炎炎夏热,做好夏至养生防病,古人今人都总结了很多方法。如饮食、睡眠、药膳、运动等,但最重要的前提却是“神安”。精神不安宁,一切努力都等于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意思是说,夏天要守住神志,使其不怒。精神要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郁郁葱葱,蓬勃向上。心情要开朗愉悦,使机体的气机宣畅。做到神安体健。

    唐朝诗人白居易活了七十二岁,在那个年代,算得上寿星。他曾经作过一首名为《销暑》的诗,诗曰:“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他在诗中道出了炎炎夏季的养生心得,即心静神安,才能安然度夏。

    三国曹魏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嵇康在《养生论》中也说道:“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他也是告诉我们在炎热的夏季,要自我放松,控制意念,调养心神。只有这样,才不会觉得天气炎热。

    夏季要想做到“神安”,五个“让”字不可少:

    让心胸宽一点:夏至炎热,阳气过盛,最易扰乱心神,使人毛焦火辣,不得安宁。这个时候,如果再为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蝇头小利而计较,患得患失,心生忧怨生怒气,就会加重夏至阳盛对人本的损害。热是《黄帝内经》所说的“六淫”之一,可使耗气伤津、伤风动血。而忧和怒则是《黄帝内经》所说的“七情”中两个致病因素,可伤肺伤肝。热邪和忧怒相叠加,人就特别容易得病。所以,夏至时节让心胸宽大一点,不比、不争,不胡思乱想,顺其自然,淡泊名利,心神自然会安宁。

    让运动少一点:夏至阳气最旺,阴气初始。适度运动可以顺应阳气的向上升发,使之不受阻碍,助人体气血通畅。但由于夏至热盛至极,气温过高,如果运动太过,汗出过多,反而会耗散阳气,同时也损耗阴气,不利于对初生阴气的养护。所以,夏至时节的运动很有讲究。运动时间以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为宜,运动方式以散步、慢跑、太极拳为好,不宜剧烈活动。运动量和运动频率都应该比春秋季少一点。这样做,才能保证机体气血运行通达适度,不因身体不适而心生烦恼,使心安神宁。

    让应酬疏一点:现代人不能没有应酬,没有应酬人会寂寞,会孤独抑郁。但是夏至到来,要让应酬尽量稀疏一点。应酬免不了高谈阔论,免不了张家长李家短,免不了歌舞酒肉。而这些恰恰不利于宁心静气。冬天最冷的时候,动物会冬眠,其实就是宁神以养护阳气。夏天最热的时候,人也应该“猫”起来,躲避酷热的伤害,静息以养护阴气。这才是顺应时节的养生之道。如果逆而行事,疾病则不请自来,身心也得不到安宁。

    让休闲雅一点:夏至以后因炎热日甚,休闲娱乐以雅为妙。独自看书、听音乐、品茶,约朋友一二下下棋,都是很雅的休闲娱乐方式。这样可以调养心神,使人变得安静从容,内心宁静。而一些令人兴奋剌激的娱乐方式,是夏至时节应该规避的。

    让饮食淡一点:这里的淡,不仅指咸淡和清淡,更指一些对人的味蕾没有剌激性的,有安神作用的饮食。夏至时节,要想心神安宁,不可常食麻、辣、烫等剌激性较强的饮食。中医理论讲食有五味,辛、甘、酸、苦、咸,各有其功效和副作用。麻辣等刺激性食物性味属辛,辛味食物的特点是辛香走串,助火伤津。夏至炎热,多汗,津液亏少,人火气重,再吃刺激性的助阳食物,更易损伤津液气血,致心神不宁。另外,一些有安神作用的食品,是夏至时节较好的选择。小麦、绿豆、赤豆、西瓜、莲子、龙眼等都行归心经,有较好的养心安神的作用,夏至时节不妨适度增加食用量。

    夏至时节,首先做到上述“五让”,使心神安宁,心气舒畅,才有可能配合其他方法做好夏至养生保健。没有“神安”,夏至养生只是空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6-25 08: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养生还是比较实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6-25 08: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神们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药徒
发表于 2015-6-25 08: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 19:46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