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蒲公英 于 2014-10-4 12:50 编辑
9月30日,蒲公英 制药技术论坛更换服务器机房,之前预计3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结果拖延4个小时,而且更换完之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此,蒲公英深表歉意,对此过程也进行了总结,其中也有一些感悟,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变更申请阶段: 首先,这是一个属于场地变更、附属设施的变更,属于重大关键变更,在变更开始之前,9月12日发起了变更申请。申请人为豚鼠,变更编号为201401002(属于14年的第2次关键变更)。变更类型是机房类变更(我们分成几个类别:如宽带类、硬件类、软件类、机房类等),之所以分成几个类别目的是在每个年底能进行一个数据统计,每年在哪一类的变更数量等级分别有多少,以便为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决策、维护、验证等提供依据。 变更原因:1、根据2013和2014两年的管理情况以及蒲公英遭遇网络安全风险情况分析,改机房安全等级为三星级,不符合蒲公英整体对于安全方面的要求;2、原机房独享宽带扩展能力不足,无法满足蒲公英2015年的带宽需求; 变更内容:1、从之前的三星级机房变更为四星级机房;2、带宽从原来的10M独享变更为15M独享;3、升级安全防火墙软件; 变更好处:提升安全级别、当网络高峰期上网速度可以缓解 其次,技术人员提供了支持本次变更的数据和变更验证实施计划包括: 1、过去12个月的网络运行各项数据以及网络工作日志; 2、过去12个月出现的漏洞、bug等; 3、新的机房的IDC/isp资质、年检资料等各项符合资质的文件; 4、供应商审计 5、变更之后的培训计划以及新的合格供应商台账 6、变更之后相关文件的升级计划,如IP地址、root密码管理等 等等。。。。。。 二、变更评估阶段: 本次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个部分: 内部评估:由蒲公英技术团队,豚鼠、了了、圣剑之心、jjb等组成评估小组 外部评估:请北京中研网首席技术官 李刚先生 每个人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一些风险的识别以及风险应对措施,例如: 1、考虑到北京三环内国庆前一天主道路拥堵,时间安排上错开高峰期; 2、由于域名解析后需要2个小时才能做新的指向,提前一天分配好IP地址,提前进行解析; 3、蒲公英服务器是LINUX系统,提前机房留下对该系统熟悉的技术人员,技术总工电话随时开机,保持沟通顺畅; 4、两个机房对接的各项插头、插口提前对好型号,保证一致; 5、数据做好备份,以免出现不可恢复情况的数据安全 等等。。。。。。。。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检查表的方式,列出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相对应的解决办法。此处没有给风险按照严重程度和可能性进行打分,因为我们认为高风险还是低风险都不能存在,都需要解决。 以上申请准备和评估准备,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想到的尽量都做了。因此蒲公英进行了变更申请的批准,并签署了自己的意见:提前发布通知,整个更换过程控制在3个小时内完成。 变更申请批准完之后,各项负责人,按照变更申请阶段的变更验证实施计划逐项落实结果核对,以便准备工作完成,在此不一一陈述。 然后对于各项工作都已经完成,可以正常登陆。。。。。 中间出现了意外情况,意外的情况在于第三方(机房)的交换机系统,这是之前在评估阶段没有想到的。因此导致时间拖延4个小时,而且二级目录帖子无法打开的问题。 三、变更批准阶段: 1、评价本次变更是否需要追踪,当然需要,现在还存在着问题,于是列出了需要追踪的内容:如,豚鼠什么时候可以排查帖子无法打开的问题 2、列出变更之后所要更改的文件列表:如IP地址、IP备案。。。。 3、变更小组签字确认:我们都是远程,没有办法签字确认,通过邮件回复确认 最后进行效果评价: 本次变更虽然过程不顺,出现意外情况,但数据没有丢失,变更完成,本次变更批准。 4、变更批准:批准日期 为2014年9月30日 21:35分
四、变更实施阶段: 完成变更所需要支持性数据或者文件的更改,比如: 1、IP地址更换,所有涉及IP的配置需要重新设置更正 2、所有涉及通信的设置需要更换 3、有关的SOP需要更改信息 4、Root密码更改保存等 等等。。。。。。 标注变更自什么时间起开始实施。。。。 五、变更追踪阶段: 按照原定计划安排,变更之后要进行三个月的效果考察,以查找变更过程存在的问题。 致歉:本次变更之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就是论坛所有三级页面下的帖子都无法打开,从10月1日晚一直持续到*****,在此期间给诸位网友带来的不变表示极大歉意,看诸多论坛网友发帖询问,内心着急却又无能为力,国庆假期,很多事情不如平时方便,但尽管这样,技术人员也加班熬了三天,虽然问题已经解决,但此事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教训和思考。。。。。。。 回顾以上变更流程,虽然不够完美,但也算比较详尽,但为什么变更之后还会发生如此之大的问题?让我不禁想到了制药企业的变更管理。 1、正确认识变更管理: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变更的目的,很多企业是为了应对 GMP检查,法规上要求有,所以我得有一些,完全处于应付式的、为了变更而变更。其实通过本次案例可以看出,认真对待每一次变更,可以很好的总结回顾,可以把发生过的问题一次次的总结归纳。比如本次案例中,找到发生这次事件的真实原因,好好总结规划,我想在以后遇到类似的变更,问题一定会减少很多。 2、变更过程评估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 在GMP中,法规固然重要,但法规的背后一定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作为支撑。变更过程的评估也如此,如果缺少专业知识、缺少经验,做再完美的流程也难免会发生问题的疏漏点。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现在有些企业的质量人员,过多的追求模板,追求流程形式,而忽视了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我个人认为是片面的。偏差、变更、OOS、CAPA等,这些传递着风险信号的管理流程,都少不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和评估。否则,流程再完美,也容易忽视关键点,因为的确不懂,所以的确想不到。 3、变更管理可以把个人的经验变成公司的价值 这一点对于公司的管理很重要,一个变更,发生问题,技术人员解决了,那是技术人员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技术人员走了,下次发生同样的问题,你就不一定能解决了。因此,要把每一次的问题、解决流程、关键点做好记录,并定期归纳,回顾总结,逐渐把个人的很多经验变成公司的价值。 4、药监部门应该给企业的变更一条出路 我到过一些制药企业审计,拿出变更台账,发现很多企业台账上的变更数量寥寥无几,但实际经过询问交流,得知这些体现的变更是为了给GMP检查员看的,实际企业日常的变更是非常多的。这里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历史原因、产品原因、企业自身原因等等。。。。。但有些经验不足,不理解企业的检查员似乎谈变更色变,因此企业还不如不拿给你看。比如一个口服固体辅料的变更,十几年前批准的报批工艺,经过技术的发展,新型辅料的不断出现,企业有一些辅料比例变更是发展的需要。但是有些药监部门不给企业备案,要企业做再注册,甚至还要求企业做临床、药理毒理。。。。。全套手续下来,等同报批一个新药没什么区别。企业如何操作?没办法,企业只好报批工艺是一套,体现在书面记录上,实际生产又是一套,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实际问题永不见天日。 药监部门应该是以风险为原则,以患者安全为原则,而不应该以自己的风险和安全为原则,如果变了,出现问题怎么办?这样的想法要不得,不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如上举例,口服固体辅料的变更能对患者安全造成多大的影响?为什么不可以给企业进行中等变更,执行备案,让企业在药监部门监管下进行备案后的工艺生产。积累到足够的数据,再进行再注册申请。我想,企业也不愿意写假记录,造假往往比做真实的还要辛苦还要累。让企业的变更真实的体现,真实的管理、都能正确的面对,再逐步去解决。如此,才能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这些根源问题,不是推行一个新版GMP就能解决的。 昨天夜里,帖子问题终于恢复,今天早起将这个过程记录总结,并发表一些个人对变更的理解和看法,仅代表个人观点,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讨论,希望不要产生误导,对本次服务器的突发事件,耽误了三天时间,深表歉意,多谢网友们的理解,在此祝愿大家国庆假期愉快,学习工作娱乐三不误!
【魅力深圳】蒲公英第六届年会(深圳)通知与报名表!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524&fromuid=5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