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932|回复: 2
收起左侧

中成药不良反应如何监测?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5-12 12: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专家认为,需考虑中医药特色

记者 徐亚静

  最近一段时间,中成药屡陷“安全门”,除本就风波不断的中药注射剂外,朱砂有毒、槟榔有毒、云南白药含有毒成分,无一不挑动着人们的神经。对于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一部分人认为源于药品本身,另一部分人认为是违背了中医理论的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一时间,本应清楚明了的科学问题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罗生门”。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争论?其根本原因在于符合中药特性的中成药安全性风险预警体系缺失。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华中医药学会研究与评价办公室日前启动了《中药上市后重点品种遴选原则与监测规范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在该研究开题会上,多位专家表示,目前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完全借鉴西药,并不十分适用,有必要对中成药建立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方法。

  监测内容:

  不良反应内涵待明确

  “中成药临床应用中发现的不良反应日趋增多,使人们对其安全性产生了一些疑虑。比如出于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考虑,新一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就没有再增加新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认为,对中成药进行风险评估势在必行,且监测和评估要考虑中成药的特点。

  有专家提出,临床上患者大量使用西药无效的情况下,会少量联合使用中药,这样出现不良事件即认为是中药的原因,但这到底是中药还是西药引起的,或是二者合用产生了新的不良反应呢?据此,《研究》负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冰教授认为,应明确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张冰介绍,本次研究将重点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内涵。目前,中成药不良反应表现出“主要出现在联合用药中”这一典型特征,也就是说,明确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应该区分非合理用药情况下的广义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情况下的狭义不良反应。《研究》将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不良反应的关联性因素,为临床风险提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监测对象:

  首先遴选重点监测品种

  针对如何降低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专家提出了“治未病”的思路——应首先明确具有潜在安全性风险的品种,开展重点监测,及时建立风险预警体系。但哪些品种应该是重点品种,并没有规范或法规可以指明方向。目前可借鉴的文件仅有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2013年3月发布的《关于推动生产企业开展药品重点监测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该征求意见稿称:主要针对新药监测期内(2011年7月1日及以后获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且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处于新药监测期或首次进口五年内的药品)或首次进口(指药品的活性成分未在国内上市销售,或活性成分虽然已经上市销售,但给药途径不相同)的药品。  

  “这显然并不能体现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特点。”北京中医药大学董玲教授认为,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自身性质和使用特点遴选重点品

  种,从而为有目的地防范不良反应做出预警。通过健全完善不良反应报告的信息收集,强化不良反应信息监测,立足国际成熟的法规程序及管理,开展中药的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和上市后中药安全有效性研究;通过对重点品种的监测和预警,规避不安全因素,降低中药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启动5年来,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首席研究员翁维良建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研究与评价办公室及课题组应总结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取得的经验,借鉴国外的监测体系,遴选重点监测品种,创建符合中成药特点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科技和标准司科技处陈易新处长肯定了中成药安全性监测重点品种遴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并建议重点品种的遴选采用多维度分类、以事实或案例为切入,加强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基于分析的结论,以中华中医药学会为依托,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基于课题组的初步研究,张冰认为,应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药品自身性质、临床使用情况等因素为主要维度,设计相应的二级指标,按计数和计量资料进行分类,建立重点品种遴选数学模型,提高重点品种遴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会专家认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中成药、含有毒中药材的中成药、含配伍禁忌的中成药等应是监测重点。

  如何监测:

  标准化监测规范需探索

  目前药品上市后监测方法众多,如:自发报告监测、医院集中监测、处方事件监测、注册登记研究等。对于中药注射剂、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儿童用药等不同类型的中成药产品,这些方法是不是都科学高效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法规与监督司杨荣臣副司长表示,当前中医药研究虽然比较多,但真正取得行业共识、为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或发布指南提供支持的不多,中成药不良反应风险预警同样如此。建议课题研究将目标锁定在发布相应的指南或标准,为主管部门提出行政建议。

  “本研究将力求形成相对统一的方法、流程和规范,进行中药不良反应数据的积累、管理,以便于国家、行业进行宏观层面的数据分析。”据张冰介绍,课题组将在文献研究、政策研究、专家调研、数据挖掘和案例实践的基础上,立足法规建立配套的技术规范和指南,最终谋求以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名义发布《中药上市后重点品种遴选原则》和《中药上市后重点品种安全性监测技术规范》,形成行业标准,供相关管理部门和专业机构参考。

  全军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郭代红表示,进行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首选应遴选切合的监测技术,这样才能使医院、企业等愿意进行主动监测。中药不良反应发生是小概率事件,与有效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完全不同,为了精确捕捉这些低概率线索,建立相应的计算机硬件监测系统是项目实施的保障。军事医学科学院高月研究员则建议,追踪一些欧、美国家的不良反应监测案例,借鉴他们使用不良反应监测蓝卡、绿卡的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科学、合理、可行的操作规范,推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中药安全性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5-12 12: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密切关注中药不良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5-12 13: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监测需要患者、医院、药厂多方合作,共同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京ICP证15035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4-9-20 05:16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