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306|回复: 4
收起左侧

[医药营销] 美国FDA为文迪雅松绑 罗格列酮能否卷土重来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3-7-31 22:26: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当葛兰素史克(GSK)行贿案件在中国愈演愈烈的时候,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局(FDA)却传来一个GSK的好消息,在最新一次的FDA专家组投票中,GSK的糖尿病药物文迪雅被允许继续在美国使用,并在减少甚至取消处方限制上得到了多数票支持。
  这意味着,从2010年至今,被冷冻了3年之久的文迪雅,在2013年的夏天被“解冻”了。
  事实上,自2010年文迪雅被爆出可能造成心血管损害风险之后,欧洲药品管理部门就对该药暂停了使用许可,而在美国则一直采取着较为温和的药物处方限制,在中国,文迪雅则一直没有退出市场。针对此次FDA的投票结果,有声音认为可能有助于进一步为文迪雅的临
床使用松绑。
回顾:文迪雅让葛兰素史克损失惨重

  文迪雅是GSK旗下曾经畅销全球的糖尿病口服药,其化学通用名称为马来酸罗格列酮片,属噻唑烷二酮类口服抗糖尿病药,为高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g(PPARg)的激动剂,可以有效地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适用于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进而帮助患者控制血糖。
  1999年文迪雅在墨西哥首先获准上市,随后在全球110多个国家上市,在我国获准上市时间是2000年,随后不少国内仿制药也开始出现,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药物,如太罗、爱能、宜力喜等均为同类药物。而文迪雅在全球药物市场的表现也没有令人失望,单凭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文迪雅使GSK每年就可以获得超过15亿美元的利润,全球收入超过30亿美元。

  自1999年上市以来,临床上就陆续有研究报告显示文迪雅可能造成心血管损害副作用风险,但据称GSK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传言认为GSK一开始就知道药物风险是存在的,只是出于市场利益的考虑而故意隐瞒药物安全风险,更有传言认为美国FDA可能与药企之间存在利益输送。2007年5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站刊出的研究报告称,罗格列酮可能大幅增加心脏病风险,导致死亡率增加;2010年2月,一份来自FDA的长达334页的密件中披露,文迪雅在增加患者心脏病突发几率方面高于同类药物;2010年9月,《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一份报告称,服用文迪雅带来的心脏病风险超出它的临床治疗获益……
  心血管风险争议很快引起了各国药品管理部门的重视,欧洲最早做出反映,欧洲药品管理局(EMA)2010年9月23日发表声明停止文迪雅的临床使用许可,全欧洲范围内禁止使用文迪雅;美国FDA同日发表声明,但并没有采取禁用的极端措施,给予文迪雅“黑框”警示,并要求葛兰素史克修改药物说明书,添加可能导致心血管风险的提示,要求临床医生在使用该药时应进行适当的限制。2013年10月16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文,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对于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使用管理,同时要求生产企业在10月30日之前按要求完成药品说明书的修改。  
  自此,GSK不得不面对市场失利的现实,而文迪雅事件似乎也尘埃落定, 2010年GSK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文迪雅销售额同比大幅下滑65%。

现状:葛兰素史克不想放弃糖尿病市场

  在文迪雅事件之后的三年中,糖尿病药物市场风生水起,尤其以GLP-1类似物及DPP-4抑制剂为代表的肠促胰岛素类及通过抑制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的新药层出不穷,诺和诺德、礼来、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诺华、武田等知名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新药,并采取联合推广的方式抢占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

  据葛兰素史克最新披露的财报显示,2013年一季度全球处方药和疫苗销售下滑2%,其中美国市场下降6%、欧洲市场下降3%。业内人士分析认为,GSK在文迪雅事件后,在糖尿病药物领域并没有及时跟上目前这一股新药创新浪潮,似乎依然对文迪雅没有死心。
  2010年之后,GSK被要求进行更大样本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以证实药物安全性,但人们对文迪雅的副作用风险已经心存阴影,大样本的研究被认为是不可行的。此外,GSK及不少学术界人事对既往的流行病学研究分析时坚持认为,文迪雅的心血管损害副作用是存在争议的。
  据悉,此次美国FDA针对文迪雅的投票共有26位专家参与,其中13票赞成削减处方限制,7票赞成直接取消药品限制,5票坚持维持限制不变,1票希望文迪雅直接退市。从票数可以看出,本次会议赞成为文迪雅“松绑”的超过七成。
  在此次投票前,FDA的专家分析了经第三方对RECORD数据进行重新分析提供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心血管预后评估资料,显示文迪雅的使用并不增加全因死亡与心血管死亡率,没有明显证据证实其罗格列酮的使用与心血管疾病有直接关联。


  此外,据我们翻阅第70届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上BARI2D试验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文迪雅治疗并不增加心脏病发作或心血管死亡风险。通过分析随访4.5年的患者随访数据,与其他没有服用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的患者相比,罗格列酮不增加死亡或心脏病发作风险。

推测:文迪雅卷土重来恐难搅局糖尿病市场

  那么,既然文迪雅的心血管副作用风险至今仍然存在争议,美国FDA又对该药的使用开了绿灯,是否意味着该药将在全球范围内有机会重返临床治疗,并帮助葛兰素史克重振糖尿病市场呢?答案恐怕未必。


  首先,罗格列酮并非是完全不可替代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薛耀明曾在接受39健康网的采访时表示,文迪雅属于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激活PPAR-γ核受体,对参与葡萄糖生成、转运和利用胰岛素反应基因的转录进行调控来起作用的。
  事实上,胰岛素增敏剂并非是只有罗格列酮,日本武田制药公司生产的艾可拓(药品名:吡格列酮)也是噻唑烷二酮类的胰岛素增敏剂,药理作用与文迪雅一脉相承,但副作用更小。原本武田制药和GSK在胰岛素增敏剂市场上就一直有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在文迪雅被美国FDA进行处方限制之后,艾可拓被推荐为糖尿病患者的替代药物。虽然艾可拓近年也被曝可能存在膀胱癌风险,但相关研究数据仍不及文迪雅的影响大。
  此外,随着糖尿病新疗法新药物的不断探索,药物市场在胰岛素增敏剂上也逐渐转移了焦点。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郭艺芳在其微博上发文认为,就文迪雅的作用机制而言,噻唑烷二酮类有别于磺脲类、格列奈类以及肠促胰岛素类药物,现在控制糖尿病的手段很多,有足够种类的药物帮助患者控制血糖达标。“难道仅仅因为文迪雅不增加死亡率就满足?期望这个药能帮助改善预后?那么它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正如专家所说,糖尿病治疗发展迅速,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效果确切、副作用低是对任何一种药物的基本要求,胰岛素增敏剂由于作用机制上针对的基因靶点很高,在发挥效果的同时往往也会对人体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影响,因此,随着新药的出现,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的“风险获益比”优势渐渐被取代,市场也在逐渐萎缩。
  伴随着默沙东首先推出糖尿病新药、DPP-4抑制剂“捷诺维”获得的巨大成功,引起了各大制药公司密切注意,并纷纷投入研发。即使是生产吡格列酮的日本武田制药,在新药领域也颇有魄力,推出了自己的DPP-4抑制剂“阿格列汀”,以防止由于胰岛素增敏剂市场萎缩带来的损失。可以说,目前的糖尿病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虽然GSK自主研发的糖尿病新药Albiglutid(GLP-1类似物)在2013年1月已经向美国和欧洲提出了上市申请,但目前为止在全球范围内依然还没有获得批准,何时才能上市仍然是未知数。在这一波糖尿病新药浪潮中葛兰素史克似乎略显行动迟缓。
  针对美国FDA此次松绑文迪雅,业内认为并不会改变该药在市场上的尴尬地位,虽然糖尿病药物不同类别并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但从糖尿病市场总量来看,一个药品领域的份额如果出现下滑,必然会有其他领域的产品来补充。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市场的安全问题,足以给其他药品带来市场机遇,再加上新药的冲击,文迪雅即使能够成功“翻案”,葛兰素史克如果无法把握住糖尿病药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在糖尿病市场上恐怕“枯木难逢春”。

  来源:39健康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8-1 08: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以美国为标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8-4 23: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药三分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9-13 18: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分享,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2 19: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6 13:43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