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818|回复: 2
收起左侧

小槟榔折射行业大问题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3-5-19 13: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小槟榔折射行业大问题


上个月,一则关于“中成药四磨汤主要原料之一槟榔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致癌物”的媒体报道,引起公众极大关注。5月16日,“槟榔入药”与“四磨汤”临床安全性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各领域专家就槟榔入药风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此槟榔非彼槟榔” “非毒性中药”认定暂不改

  中国药典委员会顾问、北京中医药大学季绍良教授介绍,几天前,中国药典委员会相关专家就槟榔入药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季绍良透露,研讨会前,多位中药专家认真查阅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长达348页的研究报告并在会上进行了针对性分析。

  “专家对这份报道的依据和结论没有异议。但要说明的是,此槟榔非彼槟榔,世卫组织说致癌的槟榔跟中药说的槟榔不是一回事。其采集季节、取药部位不一样。”季绍良介绍,在中药领域,同一药用植物不同部位效果不一样。如细辛,新版药典就规定只能按照古方,根部入药,同样含有有效成分的叶部则不能入药,就是因为叶部含有致癌物质马兜铃酸。“所以,即使是同一植物,也不能将不同季节采收的不同部位混为一谈。”

  “世卫组织提出的槟榔中所含槟榔碱是主要致癌物,而槟榔碱煎煮半小时后就会损失80%,中药煎煮的方法正好可以达到这一效果。而且,槟榔多年的临床应用也并没有见到致癌的不良反应报告。”季绍良称,鉴于上述原因,药典委员会讨论的结论是,不打算改变目前对槟榔的认定,槟榔依然作为非毒性中药收入药典。

  已有患者抵触槟榔 消除顾虑需有过硬数据

  虽然药典委员会专家对槟榔入药的安全性达成共识,但在临床上,世卫组织的相关结论和警示确实对患者产生了巨大影响,患者对槟榔的应用已经有了抵触情绪。

  “我们医院没有四磨汤口服液,但临床开汤药,如果方子里有四磨汤,有些病人就会立即提出来,要求去掉该药。”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梁晓春教授坦言,面对这种情况,医生只能舍弃该药改换其他药物。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军总医院全军中医研究所所长兼中医科主任杨明会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花宝金教授也表示,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毕竟作为四大南药之首,槟榔在临床的应用相当广泛。

  “如果不是这次事件,四磨汤在肿瘤患者中有着很好的应用。”身兼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的花宝金介绍,按辩证和论证的情况正常使用,四磨汤对于治疗肿瘤病人放化疗后的便秘效果很好。“我们高度关注癌症相关因素是好事,但不能患上‘恐癌症’。”

  “我觉得要对公众进行科学宣教,拿出令人信服的数据,证明槟榔入药确实安全有效。”梁晓春表示,如果信息全面透明,公众自会作出合理的选择。她以雌激素为例分析,“雌激素也被披露与乳腺癌、宫颈癌有一定相关性,但是为什么大家即使知道了还依然选择服用?因为它信息透明全面,医院、媒体都在向公众客观说明它的风险,也介绍它对降低心脑血管恶性事件的作用,同时阐明相关量效关系,引导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事项是瘸腿 中药“三致”试验应制度化

  梁晓春的发言引发会场多位专家的共鸣。专家表示,在对待药品不良反应的态度上,中药与西药截然不同。这是整个中药行业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发现,西药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项上很多都是长长一大串,而中药却经常标着‘尚不明确’。人家是拼命找,咱们是拼命瞒。”季绍良表示,对于这种不同,应引起业内的高度重视。因为尽可能发现、充分说明药物不良反应,有助于患者安全用药。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孙晓波教授就此建议,中药企业应从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训,进一步主动跟踪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不良反应和监管部门、相关科研机构的公告、投诉、相关研究结果等,真实发布相关信息。同时,加强上市后再评价,由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相关试验。

  季绍良进一步分析,目前,中药领域存在的另一个隐患是,早先由地方药监部门审批通过后由国家药监局认可的品种,由于地方标准一般相对宽松,这类中药在早年审批时对相关试验和科研要求并不如现在严格。

  “这次事件就提示我们研发新药的时候有必要做‘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试验,这应该是业内多年的老问题了,该有所******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陈可冀直言,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药企方面都应加强对中药临床后研究、评价,“跟踪用过中成药的患者,看一看患者用了某种中药多少年后有什么样的情况,这很能说明问题。”

  陈可冀在谈到上述建议时表示,近年来中药行业频频“中枪”,与其事后应对,不如未雨绸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3-5-19 14: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是云南白药的草乌事件,又来了槟榔事件
这些足以说明两方面的问题:
1、对中医中药缺乏了解:一是对中药毒副作用缺乏合理的认识,对中药配伍的了解不多,中药发挥作用是处方中药材整体的协同作用,而决非某一味药材在起作用;二是中药材的毒性与西药的副作用一样存在,这与以前胡乱宣传中药没有毒副作用所误导有关。

2、由于中药缺乏科学评价与管理体系,中药的风险管理非常薄弱,这也导致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增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5-19 15: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erong 于 2013-5-19 15:09 编辑

好一个“人家是拼命找,咱们是拼命瞒。”,药店里满架子的中成药,随便拿几盒看看说明书,真的是“尚不明确”,普通患者,老百姓该怎么去把握这个“尚不明确”,亦或者是“请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买了药或者是医院找个医生问问“我可以吃**吗?”怕是多数的医生都会把你轰出去吧(你懂的),即使是药店里面的医师,又有几个懂的哦,倒是里面那些忙着给你推荐高价药的药店促销员、业务员等等,她说这个安全的很,买的人也多,效果也好。那个热心劲啊!你要是不听她的,自己一盒一盒的从架子上部看到架子下部,她看到你是多少懂一点的,也就远远走开,不再言语了。真是可恶的很!(这个你更懂的)。为了钱,产品研发有几个认真做的?为了钱,产品审批有几个是认真把关的?为了钱,产品销售有几个是规范的?为了钱,不良反应有几个是上报的?过去,也被“中药是安全的,比西药都好,毒副作用小”带到沟里去,慢慢的,接触多了,其实,药都是一样的,是药都有副作用的,不管你是中药还是西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0 20: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