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年来,全球医药监管环境持续收紧,欧盟、美国等市场相继出台《药物供应链安全法案(DSCSA)》《防止假冒药品指令(EU-FMD)》等法规,对药品追溯提出严苛要求。 
与此同时,国内政策同步加码:2024年,国家医保局全面推进药耗追溯码应用,截至2025年1月已归集超158亿条追溯数据,覆盖88万家医药机构;国务院发布文件推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落地,明确要求构建全链条追溯体系,终结“多码共存”乱象。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医保基金安全、患者用药保障提供支撑,更为企业打通全球市场统一标准铺平道路。 
在政策驱动下,中国追溯体系建设已迈入高效实施阶段。国家医保局以“12345X”架构搭建统一信息平台,实现国家级与省级两级部署,覆盖生产、流通、医疗机构全链条,并延伸至保险、人工智能等多元场景。企业可通过接口对接或网页手动上传两种方式,实时同步追溯数据。目前,全国94.7%的定点医药机构已完成接入,目标在2025年6月底前实现“应采尽采、应扫尽扫”。药监部门亦同步发力,如海南、湖南等省率先打通追溯“最后一公里”,推动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对企业而言,参与追溯体系建设既是合规刚需,更是战略机遇。通过上传1%的生产数据,企业可换取终端99%的销售流向信息,精准掌握市场需求,优化供应链管理;统一追溯码标准扫清国际壁垒,降低出海产品因合规问题被退货的风险。此外,积极参与的企业可优先享受政策红利,如纳入医保“白名单”、获得数据反哺支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面对全球追溯浪潮,企业需加速行动:一方面升级内部赋码系统,对接国家平台实现数据无缝流转;另一方面密切关注目标市场法规动态,借助专业机构制定全球化合规方案。追溯码已不仅是监管工具,更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数据引擎”——早布局者,方能在这场“码”上革命中赢得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