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874|回复: 2
收起左侧

[医生与用药] 医院用药额增速放缓 医保抗癌药品种增加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8-12-11 09: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医院用药额增速放缓 医保抗癌药品种增加
——《中国药学会医院用药监测报告》解读
    □ 记者  落楠     

    11月24日,中国药学会发布《中国药学会医院用药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中国药学会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样本医院连续5年上报的药品采购数据,814家医院纳入研究样本,其中73.7%为三级医院、26.3%为二级医院。

    《报告》从样本医院的全部药品(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品)、2012年版基本药物目录药品、2009年版和2017年版医疗保险目录药品三大类药品的品种数、金额、用量三个维度入手,分析了年度医院药品使用情况及近5年趋势变化。尽管各板块具体数据略有不同,但呈现一定的共性,如抗感染药物和注射剂使用普遍呈下降趋势。

    全药

    使用金额增速5年下降9个百分点

    《报告》分析发现,近5年来,样本医院全药采购金额、采购量增速放缓。

    在全药使用方面,2018年样本医院通用名药品配备品种总数为2194个,三级医院品种数为二级医院的1.3倍。

    近5年来,医院配备品种数变化不明显,但使用金额增速明显放缓,从2014年的11.71%下降到2018年的2.82%,下降近9个百分点。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院均用药金额下降更明显。

    从2018年6月滚动年度累计(从指定月份倒推12个月,即一年的累加值,简称MAT)来分析各级医院院均药品使用情况,三级医院院均使用金额为36860.05万元,是二级医院的4.7倍。从院均使用量来看,三级医院是二级医院的2.9倍。

    2014~2018年样本医院全药使用量增速明显放缓,三级医院全药使用量增速呈持续下降趋势;二级医院使用量增速逐年上升,并在2018年首次超过三级医院。

    按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简称ATC分类系统)对全药不同治疗领域品种的使用金额及用量占比情况进行分析,二者在5年内的变化都很小。

    近5年使用,医院全药金额占比增幅前三名的类别分别为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杂类、呼吸系统用药;降幅前三名的类别分别为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

    5年内使用量占比增幅前三名的类别分别为神经系统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呼吸系统用药;降幅前三名的类别分别为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

    对不同剂型使用金额、用量占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用药结构在剂型层面趋于合理,注射剂使用“量”“金”齐跌。

    从使用量占比变化来看,5年来注射剂型使用量占比从2014年的28%下降到2018年的25.53%;口服剂型使用量占比从2014年的 66.96%上升到2018年的68.73%。

    从使用金额占比变化来看,口服剂型金额占比从2014年的29.03%上涨到2018年的32.13%;注射剂型金额占比从2014年的67.60%下降到2018年的63.66%,下降了4个百分点。

    基药

    12%采购额保障近1/3临床用量

    《报告》对2012年版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基本药物以30%的品种数、仅12%的采购金额,保障了近1/3的临床用量,在疾病治疗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统计近5年基药品种占比情况可发现,基药配备总品种占比从2014年的31.03%下降到2018年的29.27%。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基药配备总品种占比均呈下降趋势。

    从使用金额来看,2018年三级医院院均使用金额是二级医院的3.2倍。近5年基药使用金额占比略有下降,从2013年的12.79%下降到2016年的11.82%,2017年则略有回升。5年内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院均使用金额占比亦均呈下降趋势。

    不同ATC大类基药使用金额占比情况显示,目前基药院均使用金额前三名的大类分别是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各大类的院均使用金额均呈正增长,增长率前三名的大类分别为抗寄生虫药、杀虫剂和驱虫剂,皮肤病用药,呼吸系统用药。

    5年内各类药物使用金额占比变化幅度均小于2%。增幅前三名的大类分别为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降幅前三名分别为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杂类。

    5年内各类药物使用量占比变化幅度均小于3%。增幅前三名的类别分别为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降幅前三名的类别分别为心血管系统药物、呼吸系统用药、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从剂型上看,5年来注射剂型使用量占比从2014年的40.42%下降到2018年的39.03%;口服剂型使用量占比从2014年的57.97%上升到2018年的59.49%。

    5年来注射剂型金额占比从2014年的61.82%下降到2018年的60.10%;口服剂型金额占比从2014年的37.29%上升到2018年的38.86%;外用剂型及其他剂型占比变化不明显。

    医保药品

    肿瘤及心血管病患者受益于目录调整

    以2018年6月MAT数据为基础,对比2009年版及2017年版医保目录药品配备情况后发现,样本医院配备2009年版医保品种1130个,配备2017年版医保品种1264个,配备品种占比增幅为11.86%,其中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剂占品种数增量的34.78%。

    样本医院2017年版医保药品使用金额占比较2009年版有所增长——增长了7个百分点,占比增幅为9.51%。其中,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剂占增量绝对值的61.84%,该治疗领域成为医保基金支付增量的主要流向。但从使用量的增长来看,2017年版医保药品使用量占比增幅为2.57%。其中,心血管系统药物占增量绝对值的61.48%,该治疗领域的患者是2017年版医保目录调整的最大受益群体。

    2017年版医保药品使用金额前三名的大类分别是全身用抗感染药物、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使用量前三名的大类分别是心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5年内不同ATC分类使用金额变化幅度均小于5%。使用金额占比增幅前三名类别分别为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杂类、感觉系统药物,降幅前三名类别分别为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及代谢药。

    5年内不同ATC分类使用量变化幅度均小于1%。5年内使用量占比增幅前三名的类别分别为心血管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降幅前三名的类别分别为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杂类。

    2017年版医保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使用金额占比较2009年版医保呈正增长,口服剂型增幅为3.84%,注射剂型增幅为0.24%。但在使用量占比上,2017年版医保只有口服剂型较2009年版医保呈现正增长。

    统计不同剂型5年内的使用金额占比,口服剂型从2014年的31.72%上升到2018年的35.44%;注射剂型从2014年的64.55%下降到2018年的61.39%。

    统计不同剂型5年内的使用量占比显示,口服剂型从2014年的66.23%上升到2018年的69.03%;注射剂型从2014年的29.79%下降到2018年的27.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8-12-11 14: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大部分医院的药品采购量还在增长,只是增速放缓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王
发表于 2023-1-2 19: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1 22: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