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川木香鉴别 本品为常见中药。商品为菊科植物川木香及其变种灰毛川木香的根。
历史 | 木香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由名密香。历代本草所称的青木香均指菊科的木香,如陶弘景称清木香,李时珍因马兜铃根为青木香,乃呼此为南木香或广木香以别之。至于商品木香类的主要品种,按苏恭《唐本草》论木香曰:" 此有二种,当以昆仑来者为佳,两胡来着不善,叶为羊蹄而长大,花如菊花,结果黄黑......"。苏颂《图经本草》曰:"今惟广州船上来,他无所出,根窠大类茄子,叶如羊蹄而长大, 亦有如山芋而根大开紫花......",又曰:"以其形如枯骨,味苦粘牙者为良"。李时珍曰:"母香,南方诸地皆有。"由此可知,古代所指的母香,包括过去进口的广木香及国内所产的菊科木香二类。而古代药用之优质木香一向以"形如枯骨","从广州船上来"的广木香为佳。广木香在我国云南地区早已大量引种栽培,销全国各地,商品称"云木香",二者的原植物相同,均为菊科植物木香(A-uklandia lappa Dcne.),故现《中国药典(1977)》均以木香名之。
| 原
植
物
| 
1. 川木香
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 Ling (Jurinea souliei Franch.)──菊科 Compos-itae
多年生草本。根坚硬粗壮,圆柱形,通常不分枝,直径1~2.5cm,外皮褐色。茎极短, 叶成莲座状平铺地面;叶柄长8~20cm,被白色茸毛;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长20~30cm,宽10~20cm,羽状中裂,具5~7对裂片,稀不分裂,裂片边缘具不规则齿裂, 上面被稀疏的腺毛,下面被稀疏的伏毛和蛛丝状毛。头状花序数个集生于枝顶,花序直径5~10cm;总苞片四轮,覆瓦状排列,革质,绿色带紫,边缘具细小的糙硬毛,先端具刺状短尖;花全为管状花,紫色;花冠管长约3cm或更长,先端5裂;雄蕊5,花药箭形;子房下位,花柱略长于花冠。瘦果扁压,具三棱;冠毛多层,芒状,在内面的直立,最外层皱曲,并有向上端渐细尖的刚毛。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坡及丘陵向阳地,多生长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草地。
分布于四川省西部的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
灰毛川木香
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 Ling var. cinerea Ling──菊科 Compositae
本变种与原种的主要区别为叶下面及叶柄均密被灰白色蛛丝状毛,叶及头状花序均较大,开展的莲座状叶丛径可达70cm。
生于海拔3500~4500m的高山山脊或阳坡草地。
分布于四川西部、西北部及西藏东部。
| 采制 | 8月至翌年3月均可采挖,以9~11月最适宜。鲜根去净泥土、 根头上的胶状物及须根,粗根可纵向剖开,在晒干或微火烘干的过程中去粗皮,然后晒干。不宜用大火烘烤。 | 产销 | 川木香 Radix Vladimiriae 主产于四川阿坝、甘孜、雅安、西昌等专州。销省内外并少量出口。 | 化学成份 | 根中含挥发油约0.3%。油的理化常数为:比重d25250.8401, 折光率nD251.5047,比旋度[α]D17-1.8°(乙醇)。 | 功效 | 味辛、苦,性温。有行气、止痛、消胀的功能。用于腹胀肠鸣、食欲不振、腹痛、痢疾里急后重等症。用量3~9g。
| 性
状
鉴
别
| 



性状鉴别
[url=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1/PART13/PD02.JPG][/url]根呈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略弯曲,长10~30cm,直径1.5~3c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粗糙,可见由纤维束构成的密致的斜方形网纹, 有时根头部焦黑发粘(俗称油头)。体轻、质硬脆,难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黄棕色,木部黄白色, 可见点状油室及径向裂隙,有的中心呈空洞状。气芳香而特异;味苦,嚼之粘牙。 以枝条粗大、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 显
微
鉴
别
| 根(直径1.5cm)的横切面:木栓层为4~6列木栓细胞。韧皮束中有多数木化纤维束,排列较规则,呈十数排。形成层呈环。木质部导管旁伴有木纤维束。 油室散在于韧皮射线及木射线中,直径70~200μm。薄壁细胞中含菊糖。 
| 理化鉴别
| 异羟肟酸铁反应:取川木香油按木香项下所述方法试验,呈橙红色反应(内酯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