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楼主: dml8888
收起左侧

[内外部检查] 实施新版GMP技术性问题答疑500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7 17: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不错,回答得很具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7 17: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2-27 17: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7 19: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8 08: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不错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8 08: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2-28 08: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8 0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8 09: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8 09: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资料太好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2-28 09: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2-28 09: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2-28 10: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8 11: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学习一下,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2-28 13: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soso_e1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2-28 13: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5: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231条-260条:
        231. 无菌附录中,非最终灭菌产品操作示例中,B级区操作,其中的“完全密封容器”和“密闭容器”的区别,如何理解?(FL1-13[2])
        答:这个是比较难回答的问题,例如,胶塞加密封圈,成了“密闭容器”,但这种做法由人工操作,加在了污染风险,因此,企业可考虑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符合规范附录71条的要求(WHO也是建议采用这一方法),采用适当的不锈钢容器灭菌,不过,卸载时要控制温度,温差大了,B级中空气吸入容器,会造成污染。
        232. 是否认可“单向流车”在B级区内进行无菌传递(在两个局部A区之间)?能否简介需进行验证项目和标准?(FL1-13[2])
        答:应当可以,但要注意转运过程及装、卸时的气流形式,另应注意消毒,有手套接触的不锈钢部件的表面用火烟消毒(烧一下),其它材料可用酒精消毒。
        233. 附录1第三十八条中要求空调连续运行。因故停应作确认。正常停机后,重新运行,是否只进行悬浮粒子测试级别确认和动态检测达标(悬浮粒子、微生物)?
        答:这还是一个风险管理问题,要分析短时间停电的影响,有可能只需要作微粒的测试和适当的消毒。但长时间停车,应彻底清洁、消毒、测试微粒后再运行,至于微生物要求,因国内即时微生物测试仪还不普遍,可先取样,正常生产,之后再看微生物结果,不过,这样做,一定要有把握,否则会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
        234. 塑瓶生产中洗罐封联动机,由于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烟气,那么是否要在机器上单独加抽风?(FL1-18)
        答:请将具体要求向供货商以URS的形式提出。控制好温度,通常不可能出现烟气,如出现过热烧焦等问题,那是设备设计及维护的问题,没有执行好GMP。
        235. 一般从罐装结束至灭菌开始,及稀配结束到罐装结束的时间都有规定并经过验证,那么日常生产中灭菌前的初始菌检查是否可以不做?(FL1-63)
        答:这个数据能更好地说明工艺过程微生物污染的受控情况,应作这样的检查。不做这种检查的理由是不充分的,日常生产中初始菌的检查为Fo及无菌保证水平的计算提供了计算依据,没有这个数据,只有Fo是不够的;如果是过度杀灭的灭菌程序,可不一定每批做这种试验,但仍有必要定期测试。请参见PDA第1号技术报告,更深入地了解基本原理。
        236. 不同区域的物料运转是用传递窗好还是用气锁间的方式好?(FLI-46)
        答:二种均可以,这要根据企业的情况来决定。
        237. 传递窗一定要用到单向流功能么?只用紫外灯的行不行?(FLI-46)
        答:参见第4题。如是低级别区之间,不需要单向流及紫外。高级别区,也要考虑心要性及效果。
        238. 大容量注射剂玻璃瓶生产线,精洗后的瓶子到罐装前暴露在C级条件下是否符合要求,还是要用A级单向流罩保护(使用硬帘或软帘)?(FL1-13)
        答:用A级送风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不建议直接暴露在C级环境。
        239. 灭菌设备冷点是否必须放穿刺温控探头?是否只要保证灭菌过程中冷点能达到设定的灭菌温度即可?(FL1-第十二章)
        答:问题的本身看不出你的产品采用何种灭菌方式,蒸汽、蒸汽与空气混合物或过热水。在前二种情况下,因有蒸汽变成冷凝水的相变过程,冷点通常都在灭菌柜冷凝水的排放口,如在热分布及热穿透试验确认了冷点,那么,这个点达到了设定温度及时间,其它部位的产品无菌能得到保证。设计不良的灭菌柜,还要注意温差情况,防止高温点出现产品稳定性方面的问题。
        水淋(Water cascade)或过热水喷淋(Water spray)灭菌柜,排水口没有冷点,但装载的底层可能有冷点,也可能在灭菌柜靠近门的部位有冷点,这需要通过热分布及热穿透试验确认来确认。设计优良的灭菌柜,几乎没有冷点(温差可控制在温度探头的公差范围以内),相反,设计不完善的,其热分布及热穿透可能显示较大的温差,而且冷点位置也可能产生漂移;当公用介质能力不足时,可控性较差。因此,不能简单地作出结论。
        无菌药品的灭菌是关键工艺,非三言两语即能说明。建议参考资料:PDA TR No 1湿热灭菌的验证:灭菌程序的设计,开发,确认和日常监控2007年增补,第一卷 N0.S-1 及TR No 4801. 湿热灭菌系统:设计,试车,运行,确认和维护。
        240. A级单向流下的主要设备是否一定要罩在硬帘下?(FL1-13)
        答:灌装机有二种单向流的方式,基本都用硬帘,但加胶塞的地方,可能也会采用软帘;多数情况下,软帘只用在传输轨道等地方。技术问题,没有过死板的规定。
        241. 洗衣房的设置:如果要洗D级与C级的洁净服,洗衣房设置在什么级别比较好?能否用同一台洗衣机但两个区域的衣服分开洗?(FL1-26)
        答:这要看你生产什么?如是全无菌操作的产品,洗衣房宜靠近无菌操作区的位置,即C级更衣间附近;如是可灭菌产品,可在D级。同一台洗衣机,分批洗C级及D级的工衣,也是可取的方法。
        242. 在洁净区内采风的干燥设备,是否还需对进入干燥设备的空气进行过滤?(FL1-42)
        答:提的问题比较原则,通常要求过滤;请注意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原则。
        243. 非最终灭菌工艺的注射剂生产车间,所有级别系统的HVAC都为独立系统,非生产时间可否让B级区降频运行。而其他C级、D级区停止运行,利用B级区泄露到各级的泄露风量来保持微正压状态?(FL1-9)
        答:这种说法是对HVAC基本原理的误解,只有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时,才可能实现节电的目标。利用B级区泄露到各级的泄露风量来保持C、D的级别是有很大风险的。如果要做这样的设计,必须用数据来证明它的合理性。
        244. 水浴式灭菌柜在使用中要对纯化水质进行监控,监控的执行标准是否只是中国药典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会出现灭菌一次后就不合格,需要换水?除在线安装电导仪可以实时监测电导率外,还应监测哪些项目?频次?(FL-63)
        答:企业要注意生产的品种和工艺对水的要求,离开产品谈要求不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水浴式灭菌柜的水量及使用时间应有适当控制,通常一天使用后即应更换,不能无限期使用。注意:当产品为工业蒸汽灭菌时,其冷凝水只是去离子水,欧美过热水灭菌采用去离子水,当然也可采用纯化水,电导控制的说法尚在讨论中,那是某些企业的做法,目前尚无国际标准的依据。
        245. 现有地漏在使用中需要注意什么?(TZ-51、FL-29)
        答:请见邓海根老师的讲义,已比较明确。特别要强调的是:注意水封的清洁和维护,许多企业都不注意这个问题,新形式的水封大大改进,清洁和维护十分方便;另外,要避免双重水封,它很容易造成排水系统的堵塞,反而导致污染的风险。
        246. 轧盖操作在什么情况下可选择C级背景下A级送风环境中进行?在什么情况下选择D级背景下A级送风环境中进行?(FL1-13)
        答:先要明确产品的类型,是全无菌操作还是可最终灭菌的产品。如是前者,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没有强制的规定。在国际上,可最终灭菌的产品法规上无A级送风保护的要求。
        247. 铝盖灭菌采用臭氧合适?采用臭氧灭菌铝盖能否达到无菌要求?铝盖灭菌还可采用其他方法吗?(FL1-第12章)
        答:不可最终灭菌产品在B级区轧盖,铝盖不应用臭氧,而应采用蒸汽灭菌。
        248. 无菌生产的隔离操作器可以在D级下进行无菌生产吗?(FL1-14)
        答:可以。
        249. 最终灭菌工艺小容量注射剂(玻璃空瓶型)在罐装区域加装A级单向流保护。以A级单向流保护是按静态进行确认,还是要按动态确认?(FL1-13)
        答:这里是A级送风,只是静态的要求。
        250. BFS在吹塑时也会有高温,对药液有影响?此种偏差要否作注册工艺变更处理?(FL1-18)
        答:吹塑温度对药液影响应在研发阶段完成,以确定设计空间。如温度偏高超过设定运行限度,但仍在设计空间范围以内,则不需要作注册工艺变更来处理。如这项工作根本没有做过,那是研发的缺陷,当生产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可能要报废产品,除非有数据证明产品的安全及有效性。
        251. 阳性接种室一定要用生物安全柜吗?(FL1-47)
        答:在培养基灵敏度试验中,要接种5种至6种药典规定的标准菌,其中,有的是致病菌,有的是非致病菌。因此,建议采用生物安全柜,这样同时解决了阳性接种污染风险和从事灵敏度试验人员的安全问题。
        252. 空气阻断:如洁净区洗手池漏水不增加单向阀,在排污管出现问题时,水封处水反压造成影响。(TZ-51、FL-29)
        答:风险管理要求考虑“问题、概率、后果”,如果我们来考虑几个问题:水能否倒流到人员的手上?单向阀是否达到密封要求?安装的价值何在?那就可得到一个结论,不需要安装单向阀。
        253. 无菌检验所用灭菌设备是否须按2010年版GMP附录1第70、71条进行配置和管理?
        答:这二条是灭菌的基本原则,应按这二条的要求执行。
        254. 无菌生产工艺是否包括最终灭菌产品工艺?(附录第1条,第59条)
        答:第一条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第五十九条无菌生产所用的包装材料、容器、设备和任何其它物品都应当灭菌,并通过双扉灭菌柜进入无菌生产区,或以其它方式进入无菌生产区,但应当避免引入污染。此问题的提法在概念上不清楚,宜加强对规范条款的学习。无菌生产工艺(Aseptic processing)是不包括最终灭菌产品工艺的,第五十九条是无菌生产的必要手段,即无菌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会用到灭菌工艺,与最终灭菌无关。
        255. 小容量注射剂是否灭菌前后均要进行检漏?(FL1-77)
        答:灭菌后检漏,灭菌前不需要检漏。
        256. 用121℃,10min灭菌的产品,灌装区A级单向流下是否必须要装手套,是否需在线连续监测尘埃粒子浮游菌等?(FL1-13)
        答:所提问题有概念上的错误,可灭菌产品,不需要A级单向流保护(动态要求),只需要A级送风(静态要求),手套总是需要的。无在线连续监测粒子的要求。更不需要浮游菌的“在线测试”。即使是不可最终灭菌的产品,也没有浮游菌的“在线测试”的要求。
        257. (最终灭菌的PVC软袋)可否通过验证找出灭菌柜温度探头插入袋内药液的灭菌温度压力曲线与温度探头插入模拟溶液(如装100ml注射用水的玻璃瓶)的灭菌曲线的差异,从而确定对应关系,在日常灭菌时,将温度探头插入模拟溶液中,代替插入产品袋内,这样是否能通过GMP检查?(FL1-70(一)
        答:这在欧美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在灭菌柜的设计上就有这种先例和实践。如有充分的数据和完善的验证报告,应能通过检查。
        258. 生物指示剂是否需要放到软袋药液内,还是放入灭菌柜腔内?(生物指示剂为3M带培养基指示剂)(FL1-63))
        答:生物指示剂应放在软袋内,这样更有代表性。
        259. 灭菌整个过程均为正压,灭菌柜的排水管能否硬连接至地漏既无空气阻隔?灭菌柜安装在一般生产区?(TZ-51、FL-29)
        答:脉动真空灭菌柜及多种形式的产品灭菌柜,为强化控制污染的风险,欧美均设空气阻断,并在设计中同时考虑了节水和节能,建议从这个方向去考虑,设空气阻断,请注意,当灭菌柜不运行时,排水管中的污染有进入灭菌柜腔室的风险,这是GMP不希望看到的缺陷;灭菌柜可安装在一般控制区。
        260. C级区内是否所有排水都需做空气阻隔,包括洗手或冲洗器具的水池排水?
        答:关键设备均取空气阻断方式,这是最安全的;洗手或冲洗器具的水池可设专用阀门控制排水,并有相应管理制度。(TZ-51、FL-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3-1 08: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 09: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 09: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11 20:02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