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小时候,朗晴春日晌午,邻居家的奶奶坐在庭院里,用一本绘了花花草草的书做样子绣花。静致,恬淡。绣出的花草不知道名字,只是觉得好看。她告诉我,那本书叫《本草纲目》。 去年秋天,夜里睡得晚,日渐憔悴。在远方的朋友短信发来“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是《黄帝内经》中的句子。 赏读《内经》佳句,“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用顶真的修辞方法,有回环的节奏和韵律美。诠释的是中医诊脉的理论,从中也可学到对于其它事物认知的哲学理念。 《纲目》中,一些好听的药用的植物名字,已不再用。扶桑。独摇。奈何草。日及。长生草。妒妇。鬼卿。余容。紫菊。傅延年。治蔷。瘦客。木莲。落苏。木奴。优昙钵。朱槿。鹜。光明草。阿罗汉草。 脱离了神农、伏羲、扁鹊、李时珍的时代,今人读到的只不过是中医药的皮毛而已。 三冬兰若读书灯,相见太清绝。每日在早晨的班车上和夜晚入睡前读《道德经》《礼记》《遵生八笺》《黄帝内经》《古诗源》《本草纲目》和其它古书中的一本,听《笠翁对韵》诵读。在熙攘,多元,快鱼吃慢鱼的时代略显不合时宜,只不过是为了寻找清宁的精神故乡。 中医药与其它优秀的传统文化一起在衰落。以落寞寂寥之心,与《内经》《纲目》惺惺相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