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撰稿 | 月下独酌转自 | 蒲公英Ouryao写下这个标题,或许会有人觉得是笔者故作耸人之语。但现实正在清晰地警示我们:未来三五年,中药材专业市场上许多药商的生存状态,可能比当下预想的更严峻。
01传统盈利模式已走到尽头过去,市场上许多药商的财富积累,并非依赖高超的经营智慧,核心逻辑很简单:从产地进货、到市场销售,靠“勤进快出”周转获利——本质上是“搬砖式”的简单流通。这种模式门槛低、易复制,让不少人在行业红利期攒下了家底。 但随着时代发展与行业变革,这套老旧模式的生存空间已被严重挤压。对中药材行业专业市场上的许多商家而言,未来只有两条路:要么被时代淘汰,要么主动转型、跟上趋势。而从当前行业生态看,多数人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更高。
02二、三群体的分化与风险差异 当前中药材专业市场上的药商群体,大致可分为三类,面临的处境天差地别: 1:高资产群体(占比约20%):这类商户资产雄厚,不仅有稳定的产地种植基地,还拥有独立的市场铺面,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他们抗风险能力强,在行业变革中能通过升级实现转型,是少数能“站稳脚跟”的群体。 2:低资产群体(占比约40%):这类商户在市场扎根不深,家庭经济来源多元,并非完全依赖药材生意。即便在转型中被淘汰,也能较快转向其他行业,生存压力相对较小。 3:中产阶级(占比约40%):这一群体正陷入最尴尬的困境。他们看似“家底殷实”——有车、有房、有仓库,部分人还在城乡结合部设有小型加工厂,资产往往达数百万甚至千万元。但这些财富多为固定资产,流动性极差,难以支撑生意周转。 而在行业变革冲击下,市场需求萎缩、订单直接流向产地,这类中产阶级既缺乏转型的能力与勇气,又对行业抱有不舍与不甘。他们过去的成功,更多是搭上了行业发展的“顺风车”,而非靠核心竞争力。如今“车已到站”,转型乏力的他们,正成为被淘汰风险最高的群体。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中产人群固定资产不仅变现难,还可能持续贬值。一旦被行业淘汰,他们将面临“收入锐减但开支惯性难改”的困境:若因迷茫盲目投资、甚至借贷冒险,很可能就会快速消耗原始积累,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
03变革时期已至,抉择刻不容缓近年来,市场商家们转型产地发展困难,想供应终端生产企业又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激烈竞争。无奈之下,多数人抱着侥幸心理,纷纷转向“压货”模式。 可低吸高抛的“压货”风险远超预期:不少品种受市场虚假繁荣和人为炒作现象迷惑,众人如同卷入一场“传火球”式的博弈,在刀口舔血般的投机中越陷越深。尽管2022—2023年,虚高行情让部分药材炒出天价,但终端需求疲软叠加种植端盲目扩种,曾一度被捧上高价神坛的诸多品种,在2024年应声崩盘。中药材专业市场自此寒意弥漫,不少商户深陷重创。 “高处不胜寒”,多数药材品种价格接连暴跌,动辄腰斩,部分品种跌幅甚至达三五倍。市场瞬间一片狼藉,哀声四起。许多药商耗尽自有资金后,开始不顾一切地举债:向亲友拆借、向银行贷款,甚至将药材抵押给冷库换取周转资金。然而,高价时的欢呼转瞬成空,巨额债务压顶之下,当初的雀跃终成切肤之痛,不少药商损失惨重,市场一片萧条。 综上,脚踏实地方为出路,投机取巧终究难以为继。无论市场上的药商如何抉择,中药材行业的转型浪潮已不可逆转。对专业市场的诸多商家而言,如何破局、规划未来,正成为必须直面的紧迫命题——唯有主动求变,方能不被时代抛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