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21|回复: 4
收起左侧

2025版中国药典下的水系统生物膜监管升级,企业轻松应对策略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前天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摘要
本文重点介绍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与危害,并分析2025版《中国药典》下的生物膜的监管升级、控制策略革新、污染控制与预防的关键点。
关键词
水系统、制药用水、制药用水系统、生物膜、生物膜清除验证、微生物限度、纯化水、注射用水、微生物、中国药典、医疗器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细胞、消毒杀菌、奥克泰士杀孢子剂、消毒剂、纯化水系统
一、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危害
(一)什么是生物膜?
生物膜(也被称为生物被膜)是微生物分泌于体外的高分子聚合物(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致病性蓝藻,都参与了生物膜的形成)。
常见于制药、医疗器械、食品、化妆品行业的生产或水系统中,其存在可显著提高微生物对恶劣环境和消毒剂的抗性,而且生物膜较难被彻底清除。
一旦生产或水系统遭受微生物污染,并产生了生物膜,就极易导致系统在常规清洗、消毒后,微生物依然频繁超标,并带来相应的质量隐患。
(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
生物膜形成过程.png
生物膜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吸附、定植、发展、成熟和主动分散等阶段。
沉降:浮游的微生物是无法产生生物膜的,只有当微生物沉降于设备表面,才会产生生物膜。而设备中沉降的菌落数与设备表面的粗糙度、生产环境、清洁和消毒频率有直接关系。
细菌间的粘附:当设备表面有大量的沉降菌时,能够产生生物膜的绿脓杆菌、芽孢杆菌以及葡萄球菌等细菌便开始分泌胞外聚合物。由多糖、纤维蛋白、核苷酸及磷脂组成的胞外多聚物会形成荚膜,并相互粘附,逐渐形成黏液层。
繁殖:黏液层中微生物不断繁殖,胞外聚合物增多并逐渐形成生物膜。
生长/成熟:生物膜帮助膜下的微生物进行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传递。生物膜成熟后会逐渐吸附更多浮游微生物,并帮助生物膜下的微生物抵御恶劣环境。
扩散随着生物膜下微生物的不断增生,生物膜会在剪切力的作用下,逐渐向环境中释放微生物。
(三)生物膜的危害性
①生物膜会保护其内部微生物,从而导致消毒杀菌措施失败;
②生物膜为微生物繁殖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加速微生物的增殖速度;
③持续性微生物(细菌)污染。生物膜会不断向水体释放微生物,从而造成持续性污染;
④生物膜占据管道空间,影响供水效率,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堵塞管线;
⑤生物膜的存在会对金属管道有持续性腐蚀。
隐患生物膜是不断繁殖、顽固和持续性的污染源
①生物膜在成熟后,会不断向环境中释放微生物,导致产品或生产用水微生物频繁超标。诸多微生物分泌物可能会影响产品配方体系、损害产品质量、加速产品变质。如果生物膜下含有致病菌,那么就可能会导致质量事故,危及使用者的健康。
②生物膜下的微生物对恶劣环境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在诸多极端条件(如﹣10℃以下、110℃以上,pH 1以下、pH13以上)依然可以稳定存活。生物膜下的微生物可迁移至其他设备表面,生成新的生物膜。这导致设备中的生物膜问题难以被彻底清除。
③设备表面长期存在生物膜时,易导致微生物腐蚀。生物膜可加速不锈钢表面的腐蚀,使之产生锈斑。塑料表面长期存在生物膜则易发生色变,最终会被腐蚀至不可使用。这种生物腐蚀往往发现较晚,最终会导致产生高昂的维修成本。
2025版药典下生物膜危害的升级与风险聚焦
2025版《中国药典》在生物膜控制领域实现了三大突破:全生命周期管控、不可接受微生物清单制、快速检测技术强制化。相较于2020版,新版药典将生物膜风险从“建议防控”提升至“强制合规”,并明确以下核心危害:
(一)不可接受微生物的靶向控制
1.重点菌种: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Bcc)、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被列为“不可接受微生物”,其检出将直接触发药品批次不合格。
2.耐药性增强:生物膜内微生物对常规消毒剂(如含氯制剂)的耐药性提升50%以上,导致消毒成本增加30%-50%。
3.传播机制:生物膜脱落的微生物可通过水系统扩散至配液罐、过滤器等关键设备,污染终端产品。例如,某药企因纯化水系统生物膜污染导致连续3批次药品召回,经济损失超千万元。
(二)系统运行效率的深度威胁
1.腐蚀加速:微生物诱导的腐蚀(MIC)在新版药典中被明确列为风险项,要求企业定期监测管道壁厚变化。例如,工业循环水系统中生物膜可使腐蚀速率提升2-3倍。
2.热交换效率下降:换热器表面生物膜厚度每增加1mm,能耗上升约15%。某制药厂因未及时清除生物膜,年度电费增加80万元。
(三)合规风险的全球化升级
1.国际接轨:药典新增《9209制药用水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要求企业建立与USP、EP等效的动态风险评估体系。例如,欧盟EDQM已因生物膜问题暂停38家中国药企CEP证书。
2.检测阈值收紧:纯化水微生物限度虽维持≤100CFU/mL,但需通过特异性培养基(如TSA+头孢他啶)专项检测Bcc,检出灵敏度提升至1CFU/100mL。
20250424公众号.png
2025版药典下的控制策略革新
新版药典构建了预防-检测-清除-验证”的四维防控体系,要求企业从系统设计到日常运维实施全链条管控:
(一)系统设计与运行优化
1材质与流道革新
1.管道材质:强制采用316L不锈钢(内壁电抛光Ra≤0.28μm)或PVDF,焊接接口需通过内窥镜检测(缺陷率≤0.1%)。
2.流道设计:循环流速≥1.5m/s(纯化水)或≥2.0m/s(注射用水),避免死水区(死角长度L≤3D)。
2预处理工艺强化
1.活性炭过滤:新增微生物监控点,每周检测TOC(≤0.5mg/L),防止活性炭成为生物膜滋生地。
2.反渗透(RO)系统:运行流速≥1.2m/s,配合奥克泰士消毒剂(过氧化氢+银离子复合配方)定期循环消毒,杀灭膜表面微生物。
)检测技术与监测体系升级
1)快速检测技术强制化
1.ATP生物荧光法:在线监测微生物负荷,阈值设定≤50RLU,超标时自动触发预冲洗程序。
2.PCR技术:用于Bcc等特定微生物的快速鉴定,检测周期从5天缩短至4小时。
2生物膜专项检测
1.结晶紫染色法:评估生物膜厚度(≤10μm为合格),结合ATP荧光检测(生物活性≤100RLU/cm²)。
2.生物膜传感器:如ALVIM系统,实时监测管道内微生物附着情况,指导消毒周期优化。
(三)清洗与消毒技术迭代
1)化学消毒方案
奥克泰士消毒剂:可穿透生物膜,对Bcc、芽孢的杀灭率≥99.999%,无残留困扰。建议每月或每季度周期性消杀。
2物理消毒方案
1.巴氏灭菌:纯化水系统80℃循环1小时,注射用水系统75℃以上持续循环,每季度验证升温速率(≥1℃/分钟)。建议作为日常消毒使用。
2.紫外线(UV)照射:在终端加装254nmUV灯,破坏微生物DNA,抑制生物膜初始附着。
(四)验证与合规管理
1清洁验证强化
1.生物膜挑战测试:人为接种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10⁶CFU/cm²),验证清洗工艺的灭活能力(Logreduction≥6)。
2.残留检测:消毒剂残留需符合《中国药典》通则要求(如过氧乙酸≤0.5ppm)。使用奥克泰式消毒剂无需考虑残留困扰,其产品最终成分为水和氧气,生态友好,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数据完整性管理
1.电子记录系统:清洗消毒记录需包含时间、药剂浓度、温度等参数,保存期≥5年。
2.趋势分析:建立微生物负荷历史数据库,设定警戒限(历史均值+2σ)和纠偏限(历史均值+3σ),连续超标需启动调查。
、不同水系统的控制重点差异
1745478163549.png
五、实施建议
过渡期合规建议
1.2025年10月前:完成水系统材质升级(如更换316L不锈钢管道)、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如ATP荧光仪)。
2.2026年1月前:建立不可接受微生物数据库,修订SOP纳入动态风险评估流程。
(二)高风险场景应对
1.RO膜污染:采用奥克泰士消毒剂清洗消毒,通量恢复率≥95%。
2.储罐呼吸口污染:安装0.22μmPVDF除菌滤器,每周进行完整性检测
(三)国际市场拓展策略
1.出口欧美:参考USP<1231>和EP<2.2.1>,建立“警戒-纠偏-行动”三级微生物控制体系,定期进行生物膜风险审计。
2.数据互认:采用符合FDA要求的快速检测技术(如PCR),并通过第三方机构认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前天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很有参考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昨天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学习,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昨天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昨天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很有参考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26 2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