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原文阅读: 伏立康唑是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已成为侵袭性曲霉菌 病的首选药物〔1〕。伏立康唑的代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遗传变异,年龄,性别,饮食因素,合并症,多种药物,肝功能和 肾功能等。所有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变化。已有研究表明,伏立康唑的浓度与剂量依赖性的药效和毒性有关,因此对伏立康唑进行治疗药物监测是必需的〔2〕。 本文旨在建立的快速、简便、稳定的 HPLC 分析方法来分析血 浆中伏立康唑的药物浓度,以此为临床设计伏立康唑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1 材料 1. 1 仪器 Agilent 1260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安捷伦科技( 中 国) 有限公司) ; CPA225D 型电子天平( 赛多利斯科学仪器( 北 京) 有限公司) ; XW-80A 型旋涡混合器( 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 ; H1650 型医用离心机( 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 司) ; TDZ4-WS 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 上海卢湘仪离心机仪器 有限公司) 。
1. 2 药品和试剂伏立康唑对照品( 纯度 99. 8% ,中国食品药 品检定研究院) ,内标卡马西平( 纯度 99. 7% ,中国食品药品 检定研究院)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试验用水为纯水。
2 方法与结果 2. 1 色谱条件 色谱柱: Agilent technologies ZORBAX SB-C18 色谱柱( 150 × 4. 6mm,5μm) 。流动相: 甲醇∶ 水 = 53∶ 47,等度 洗脱,流速 1. 0mL·min - 1 ,柱温: 30℃,检测波长: 256nm,进样 量 30μL。
2. 2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伏立康唑标准品 25. 0mg 于 25mL 容量瓶中,以少量甲醇溶解后加甲醇∶ 水为 1∶ 1 的溶 液稀释至刻度,充分混匀,得 1mg·mL - 1 标准储备液,置于 4℃冰箱备用。
2. 3 内标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卡马西平标准品 5. 0mg 于 50mL 容量瓶中,以少量甲醇溶解后加甲醇∶ 水( 1∶1) 的溶液稀 释至刻度,充分混匀,得 0. 1mg·mL - 1 内标储备液,置于 4℃冰箱备用。
2. 4 血样处理 准确吸取血浆样本 200μL 于 2mL 离心管, 加入 20μL 内标工作液,加 入 乙 腈 300μL,旋 涡 离 心 1min, 14000r·min - 1 离心 5min,取上清液进样。
2. 5 方法专属性 取对照品溶液和内标溶液直接进样; 另取 空白血浆和服药后患者的血浆,分别按“2. 4”项下方法处理 并测定,记录色谱图,结果( 见图 1) 。在本文色谱条件下,待 测物峰形良好,分离完全,且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 2. 6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对照品贮备液适量,加入空白血浆样品,配制成伏立康唑含量分别 为 0. 31、0. 62、1. 24、 2. 48、4. 96、9. 92、19. 84μg·mL - 1的模拟血浆样品,按“2. 4” 项下条件处理进样分析,以伏立康唑的浓度( X) 为横坐标,伏立康唑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比值为纵坐标( Y) 回归分析,得 回归方程为: Y = 11. 2956X + 0. 04457( R2 = 0. 99959,n = 7) 。 结果表明伏立康唑浓度在 0. 31 ~ 19. 84μg·mL - 1范围内,呈 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下限可达 0. 31μg·mL - 1( S /N≥10) 。
2. 7 回收率实验 配制伏立康唑 0. 31、0. 74、2. 22、6. 67μg· mL - 1线性范围内四个水平的模拟血浆样品各 5 份,按“2. 4” 项下方法处理后进行色谱分析,以“2. 6”所得曲线计算实际测定浓度,将其与理论浓度比较分析方法回收率,结果( 见表 1) 。
2. 8 精密度试验 同回收率测定方法,配 制 0. 31、0. 74、 2. 22、6. 67μg·mL - 1 线性范围内四个水平的模拟血浆样品, 按“2. 4”项方法操作分析,一日内不同时间 5 次,连续操作 3 日测定,考察方法精密度,结果( 见表 1) 。
2. 9 稳定性试验 配制 0. 31、0. 74、2. 22、6. 67μg·mL - 1线 性范围内三个水平的模拟血浆样品分别在常温和反复冻融情 况下储存,按“2. 4”项下操作,考察其稳定性。血浆样品室温 放置 4h 内稳定( RSD≤7. 12% ) ,血浆样品 - 20℃ 放置经过 3 次反复冻融后稳定( RSD≤6. 48% )
2. 10 方法学应用 本方法应用于我院 26 例使用伏立康唑 预防和治疗的重症患者血药谷浓度监测,给药方法为首剂 0. 4g,之后0. 2g q12h 静脉滴注,将1 ~ 5μg·mL - 1 定义为有效 浓度,其中谷浓度低于 1μg·mL - 1 的患者 4 例,浓度在 1 ~ 5μg·mL - 1 的 9 例,浓度高于 5μg·mL - 1 的 9 例。
3 讨论 3. 1 流动相体系的选择 文献报道〔3,4〕伏立康唑 HPLC 的检 测流动相多选用乙腈-磷酸盐缓冲液体系,但我们发现,以磷酸盐缓冲体系作为流动相,配制复杂,色谱柱柱压较高,色谱柱易堵塞,样品分析后需对仪器进行长时间的清洗,工作繁琐,且乙腈的成本较高。本实验对流动相进行了优化,选用甲醇-水体系,以甲醇∶ 水 = 53∶47 为流动相,伏立康唑峰形对称, 目标峰可与杂质峰分离完全,保留时间稳定 10. 2min,方法简单,且成本低,适合临床大批量样本分析应用。
3. 2 样品处理方法的选择 本文分别比较了固相萃取小柱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和乙腈蛋白沉淀法来处理样品,发现使用固相萃取小柱法方法繁琐,耗时较长,成本也较高,不适用于大批量样品检测; 有机溶剂萃取法操作过程也较长,系统误差 大,且要用到乙酸乙酯,二氯甲烷及乙醚等有毒液体,对操作人员健康不利; 乙腈蛋白沉淀法文献报道使用 2. 5 倍血浆样 品体积的乙腈作为蛋白沉淀剂,但是本实验发现,使用过多的蛋白沉淀剂对样品稀释大,检测信号低,检测限难以达到临床 分析要求。最终选定了 1. 5 倍血浆样品体积的乙腈作为蛋白 沉淀剂,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去除血浆中的蛋白质,样品提取回收率较高。
3. 3 26例患者分析 本实验测定的 26 例患者伏立康唑均使用相同的剂量, 伏立康唑的谷浓度差异很大,有 4 例患者低于有效浓度,9 例 患者高于有效浓度。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其临床疗效及肝毒性、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直接相关〔6,7〕。据报道 监测伏立康唑水平大大减少了由于不良事件引起的停药〔8〕。 因此,我们应密切关注患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通过监测其 谷浓度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实现给药的个体化,保证临床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4 结论 综上,本实验建立的 HPLC 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方 法快速、简便、稳定,可用于临床大批量伏立康唑浓度的测定, 同时对伏立康唑给药方案的调整,实施个体化给药,确保临床 用药安全、有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Patterson TF,Thompson GR,Denning DW,et 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pergillosis: 2016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J〕. Clin Infect Dis,2016,63: e1- e60. 〔2〕Ashbee HI,Barnes RA,Johnson EM,et al.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 TDM) of antifungal agents: Guideline from the British society for medical mycology〔J〕. J Antimicrob Chemother,2014,69 ( 5) : 1162- 1176. 〔3〕鲁虹,史群志,李玲 . 基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相互作 用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9,( 7) : 864-867. 〔4〕Johnson H J,Han K,Capitano B,et al. Voriconazole Pharmacokinetics in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J〕.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2010,54( 2) : 852-859. 〔5〕程振宇,王焕锋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方 法及应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 10) : 77-80. 〔6〕Jin H,Wang T,Falcione BA,et al. Trough concentration of voriconazol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fficacy and safe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 Antimicrob Chemother,2016,71( 7) : 1772 – 1785. 〔7〕Hashemizadeh Z,Badiee P,Malekhoseini SA,et al. Observational Study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Voriconazole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oxicity,and Outcome in Liver Transplant Patients〔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17,61( 12) : e01211-17. 〔8〕Park WB,Kim NH,Kim KH,et al. The effect of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on safety and efficacy of voriconazole in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lin Infect Dis,2012,55: 1080-10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