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王小妞 于 2021-4-12 09:53 编辑
《蒲答》论坛问答一周精选(2021年02月19日-2021年02月23日) 遴选一周问答精华,让知识传递更加便捷,尽在《蒲答》专栏。 本次内容由“王小妞”编辑,“飞凌大圣”审核。 栏目内容采集于蒲公英论坛,主要来源《有问有答》板块,不代表蒲公英论坛意见。 PS:诚招冠名商!
1、[生产制造]最终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配液系统更新设备? 问:最终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配液系统更新设备,原来是手动控制,要换成自动控制系统,罐体容积和管路连接方式、过滤装置的配置不变,配液罐的搅拌方式从上搅拌改为下磁力搅拌。对于这种变更,按照新发布的“上市后药品要学药学变更指导原则”,应该是划分为微小变更,还是中等变更? 答(论坛ID:jhf1006):不同设计和工作原理的生产设备替代另一种设备。应该属于中等变更。 手动变自动,影响不应仅限于搅拌方式不清楚你们配液罐的具体作用 自动称量、自动进水、自动控制灭菌或曲线,自动化的校验与校准、EHS、设备备案 搅拌时间、混合均一性、取样方式、药液损失、物料平衡等个人猜测,既然换了一个罐,而且还是同体积的,那影响应该就是不少。
2、[生产制造]PES亲水滤膜对盐酸有吸附吗? 问: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把注射用水pH用盐酸调到5.0,然后用PES亲水0.22滤膜过滤后,测pH又回到注射用水初始值了,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 答(论坛ID:radiopharm):膜材对盐酸的吸附可能性微乎其微。 纯水没有缓冲能力,不加盐酸或稍稍一丁点盐酸就可以到pH5.0,过膜,滤膜材料并非惰性,多少会有微量的析出物迁移进入到注射用水中,使得pH有所变化。 说穿了,这种现象可以归结为:1.WFI没有缓冲能力;2.膜材析出物迁移到WFI中,改变pH。
3、[生产制造]固体制剂的问题? 问:化学药品片剂和胶囊的粒子在粒度上,还有粒子实拋度有什么区别吗?应该关注哪些CQA? 答1(论坛ID:大辉1):实了,粒子就多;抛了,粒子就少。每一个品种都不一样,原辅料配比,粘合剂浓度和用量,湿法制粒-搅拌的时间,一步制粒-喷雾的状态和时间,泵的速度和软管的直径大小,干法制粒-压力的大小,给料的速度,辅料的配比。归根揭底就是根据你的需要,片剂就是片重稳,不滞冲粘冲,硬度脆碎度,崩解溶出合格就行,胶囊也是一样的,符合质量标准,好干活就行。 片重稳等于颗粒均匀,脆碎度好坏等于粘合剂浓度和辅料,溶出好等于颗粒正好,粘合剂正好,辅料配比正好,我觉得原料水溶性好溶出都没问题,原料占比多的溶出都不咋好,其实制粒主要靠经验,参数只是参考。检验粒子的好坏,通过下道工序就能体现,然后改变参数让它更好。 答2(蒲公英ID:漂泊的蓝_/mg):说明几个事情:1.你问的问题基本上可以概况为制粒终点的判断。“握之成团,轻触即散”;是书本上和培训中用到的概念有指导意义,但是针对单个产品的要求会有差异;一般制粒差不多使用手取一团感受一下,目前好的制粒机可以控制搅拌和切碎时间的,有电流或者扭力显示,这个数值可以作为工艺参考;二是认为制粒终点到达后,适当取料做下整粒,观察整粒后细粉量是否合适;制粒紧实度不够的,适当增加制粒时间或增加黏合剂;合适的就出料;三,压片好不好压也是多方面的,细粉多但物料必须干燥流动性才好;细粉多了崩解上有很多产品有时间延迟;原因多方面的,多与研发人员和一线制粒工多沟通下,不同产品的经验都有局限性。
问:遇到放长假,纯化水系统如何运行? 可以停,开始用前的做好相关确认工作,知道结果一般最好也得7天以上。如果时间是以天单位不建议停, 如果是以月为单位可以停(整月以上啊),停时做好排水及密闭,过程中定期启动,启动前做好确认工作。
问:最近FDA对我公司进行桌面审计,提出个问题,what actions are takenby production after any type of maintenance in workshops and how those actions aredocumented?设备维护后,生产部门需要采取什么措施,除了设备调试运行,清洁消毒外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答(论坛ID:飞凌大圣):1、维护的什么设备?主要看维护什么设备,设备不同需要做的工作也千差万别,请楼主补充完整!2、谁维护的?自己公司的工程部,还是设备供应商?3、维护了什么?是否有更换主要部件,或者进行系统升级,或者说搬移地址?还只是简单的更换几个螺丝,增加/更换一点润滑油?4、设备维护的分析概念评估是否做了?既然是维护,应该是有预见性的,至少有一天以上的时间,是否做过充分的评估和论证,是否影响产品,如果影响,有多大影响?包括维护后需要做哪些工作,多长周期可以做好?等等问题都要考虑周到。5、在“4”的基础上,做好该做的,可能涉及的项目等,如:IOPQ或再确认等,全部做好了才可以投入使用。
6、[无菌&限度检查]洁净区空调系统? 问:洁净区空调系统因停电关掉风机,空调系统恢复正常后,需要做哪些措施保证洁净区没有受到影响? 答(论坛ID:lilian2007177):1、停机期间保证门一直都是关的,不要与一般区通开;2、断电了多长时间;3、要是断电时间很短的话,比如不超过一小时之类的,是可以通过验证的时候证实短时间的关闭后再次开启,经过自净时间(或者局部的消毒)后内部环境是合格的;4、要是断电时间长了,那就得做大清消毒然后测试洁净度合格后再用了。C、D级停了可能还能用验证数据说能坚持多长时间,如果A、B级停了,那肯定重新消毒灭菌了,验证也白搭。
7、[无菌&限度检查]请教大家,D级洁净区配液罐清洁问题? 问:车间目前有1000L配液罐一个,现在清洁方法为纯水和长杆刷清洁,但是由于口服液的特殊性,加热后会在配液罐内壁留下吸附残留,不好处理,在论坛看到有用NaOH清洁,想问问大家,1、这个比例大概多少,可以将药液残留清洁干净吗?2、如果使用NaOH清洁,需要用其他产品中和吗?每批是不是都需要做PH测试? 答1(论坛ID:无云007):1.建议先离线做个模拟实验再定可行不可行,然后再说浓度的事情。2.不知道为什么药用其它产品中和,清洁完后需要冲洗干净,建议查一下配液系统有没有死角,以免冲洗不干净影响下批产品的pH值,冲洗是否干净要检测电导率和pH共同进行确定。 答2(论坛ID:hkj456@tom.com):1、这个没法告诉你,需要你自己做试验,最后做验证。2、不建议用其他的中和,这个试剂用的越多,你需要考虑残留的东西就更多,直接用纯化水和注射用水清洗至中性吧。 答3(论坛ID:ive):先做程序开发吧。1.做一个25*25cm内壁材质的板子。2.在板子上涂目标浓度的液体。3.然后用不同浓度、温度的氢氧化钠可以快速溶解。4.确定温度、浓度后,进行扩大。确定清洁规程。5.最后做清洁验证,pH检测可以作为日常清洁的一个确认指标。
问:一份关于注射用水TOC(洗烘间用水点)结果超趋势,首先实验室调查,未发现原因,按SOP操作;于是车间调查,取样人员取样操作不规范,写了三点原因(取样时未更换手套等),虽然后期没有留样,无法重新取样检测,但对于上述原因,QC和车间那边也没有采取相应措施……于是我找QC申报OOT的人员以及QC经理,与他们沟通,“对于上述原因难道不应该采取措施吗,要不然走不下去”(是不是我应该强势点,态度强硬点……)QC经理说以前跟那位取样人员培训了好多次,没啥效果……然后我不知道咋整……然后以前也跟QC那边说过OOT走完,才能写检验报告,他们也不听…检验报告已经写完好几天了……这份OOT调查报告,我不知道如何走下去? 答1(论坛ID:负红颜):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趋势,在负某看来,既然称之为趋势,必定不是短期或者某次取样,而是一段相对比较长的时间。咱们姑且假设是取样不规范导致的,这说明你是离线行为,那么“趋势”只能姑且认为是这个取样的傻逼每次都不规范的结果导致,既然他每次都这样,趋势应该是一条平直的稳定的直线啊,如果是稳定的,那么说明由傻逼造成的结果,就算是触发了行动限,也没超S,岂不是说明傻逼不足为虑吗。 答2(论坛ID:歪把子):如果离线TOC定标时,TOC标准定的是加严的标准,比如nΣ,那么,后期难受的是自己。趋势应该是长期观察的事件,不是一次触发就彻底调查;当然你家的程序比较先进。 另外你这个OOT是指超警戒限还是纠偏限? 如果只是个趋势没触发界限,通常只关注不调查,超警戒不止一次时要分析调查。不要自己玩自己,这个方法本来就是微量测定了,一次有趋势的检测说明不了什么的。除非改点连续几日出现不同于其它点的趋势。 建议考虑你们程序的合理性。 答3(论坛ID:梁振洁):TOC检验结果异常主要的原因还是取样环节,主要影响因素有环境和阀门的卡箍,清洗间、消毒剂配液间、洗衣房最容易超标,另外常见使用点工作后未及时卸下链接卡箍也很容易超标。制定SOP并强调取样前的观察指引、制定灵活的取样计划,保障取样人员进行规范操作。
问:这样签名太个性了可以吗?
答(论坛ID:jhf1006):可以,但不建议。1、哪天这人心情好,换个字体能看懂的怎么办。2、考虑极端情况,若一个岗位十个人,九个人这样签名,都看不懂,知道哪个是谁签的,怎么追溯,拿签名库一一对么。3、煎茶员见到这样的字体更多可能要检查签名库,健康档案或现场看这人记录等,问题可能会增多。4、这种签名符合规定,其他人可能会模仿连笔,可能导致其他人签名字体会越来越差。5、建议管理规程对人员签名作出要求,方便管理。
问:干燥的定义是什么?出自哪部法规或者2020版药典哪里有描述?
|